分享

中国北宋哥窑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景德镇的瓷 2020-04-14


1,小小的底足好似人的内脏,抓住“五脏六腑”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

2,按照材质划分。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诗词等。

按照工艺划分。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深冷加工等。

3,有的在胎釉结合处见线条状或颗粒状钙化物,用微观法釉面可见片状或颗粒状粉白色钙化物,这是因器物底部和窑粘的细小颗粒最易受潮而出现质变钙化,往往可辨率较高。有此等钙化物者必为千年古物无疑,因宋代以后未见能达到此等钙化程度者。

4,新烧古瓷仿品给人们的所谓“火气太盛”,说白了就是釉面和釉层对光线的反射是全部的、多层次的、无序的、散射的这种给人们强烈、散乱、刺眼的视觉直觉感受,一般说来这是新烧古瓷仿品无法克服的现象。除此之外能给人们这种感觉的就是古瓷行内所说的“库货”,即清代所烧制的、包装入库后从未打开使用的官窑瓷器。但这种“库货”只收藏于故宫,市面上是见不到的,人们能见到的“火气太盛”的瓷器,应当全是新烧古瓷仿品。

5,宏观与微观有原则区别,只是因为放大镜看不清小气泡而确定汝窑鉴定特征是气泡"寥若晨星"就是一例。一些"眼学"专家轻视微观鉴定古瓷,其实是诸多重大错误鉴定的根源之一。古瓷鉴定应该避免重蹈康德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之覆辙。

6,脱落斑:釉泡破裂,摩擦时,破裂的残体聚在一起,被人感知.无仿者。摩擦的前后,釉面在放大镜下观察,有较大的变化。古瓷因经年久风化,也经不住人手的摩擦。

7,首先我们了解人为附着的方法。一是胶粘,无论它是用乳胶、鸡蛋清,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材料来粘合,都需要一层层地粘,粘完以后不能暴晒,一晒就裂了,一定要放在阳台或犄角旮旯里,慢慢阴干,水分自然挥发,挥发以后掸掉的就掸掉,掸不掉的就永远附着上面了。这种附着的层次是不清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