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没有捷径,需要努力和耐心

 锦绣文章天下汇 2020-04-14

很多人都会对自己写的文章没有自信,也不怎么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世界知名作家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一样的。尽管如此,在真正写作的时候,请把你的不自信团成一团塞到抽水马桶里抽下去:虽然提高写作水平并不容易,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但寻求他人的帮助会大大加快这一进程。

练习

1

每天练习。不管你是同日记一样写写身边发生的小事,还是严肃地制定一个长期的写作计划;不管你是只写几段甚至是几句话,还是追求数量写满一整页。最重要的是培养每天写作的习惯,而不是你写了什么。

如果你觉得你白天太忙没有时间,那就早点起床或是晚点睡觉,哪怕只是15分钟。

2

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仍然坚持写作。就算成品不堪入目,再差也比完全写不出要好。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随便写点东西在纸上也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法。这个“随便”可以是任何事,包括写一下你此时脑袋空空快要抓狂的心态,或是把房间里一个不起眼的摆饰从头到脚详细描述一下,甚至抱怨一下最近惹你生气的那些小事。一般几分钟以后你就会发现你已进入“写作”模式,突然间你就知道该写什么了。

去图书馆、书店或是网上寻找写作的灵感。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寻找一个可以下笔的切入点。很多时候灵感的产生完全没有道理,但有了它,你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3

挑战你自己。如果你已经钻研写作有一段时间了,那么问一下你自己,你是不是总是在用相似的文风、相似的格式、相似的遣词造句,来讨论同一个话题?虽说有自己喜欢的写作模式对于长期的坚持非常有帮助,但是为了你的写作水平着想,时不时地换个话题吧。对于任何领域,想要进步就必须打破常规,完成不熟悉的或是有难度的挑战。如果你实在对新的话题没什么兴趣,你可以试着只写一篇练习用的草稿,但是不去修改它。

如果你发现你写的文章叙事都是一个风格,那么你可以尝试通过模仿其他作者的写作方式(或者融合几个作者的文风)来改变自己的叙事手法。

对于博客作家,或是长期在为同一个写作项目写作的作者来说,也可以找到一个和项目完全无关的陌生话题进行练手。(更进一步的挑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写,使内容能够符合你长期从事项目的主题。)

4

加入一个写作小组,定期与组员交换作品并互相点评。对于真诚的、有帮助的批评,你应该虚心接受,但同时也应该避免将作品交给那些一味给出否定态度也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朋友。积极的批评对于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但是消极的否定会打消你继续写作的积极性。

5

找一个公开发表作品的途径。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你的预期写作目标,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外在的动力。你可以找一个笔友,定期交换信件;或是开一个博客,每周更新一次;也可以找到一个即将开始的作文比赛,强迫自己必须投稿……不管是找几个朋友举办一次文会,还是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试着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挑战。

6

对比较重要的文章进行修改或是重写。一般而言,作文的初稿总是需要几次修改才能成型,很多时候经过多次修改的成稿已经和初稿相去甚远。当你把脑中的想法写到纸上以后,接下来就该在“完稿”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修改掉不甚满意的句子,段落,和页面。修改的时候可以尝试切换人物视角、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变或是对段落顺序进行调整。如果你不喜欢一个段落,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改,可以干脆重新写几个版本,在这几个版本中挑出最喜欢的那一个。

将一段文字推翻重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事实上从一百多年前就有作者将这一过程形容为“抹杀你最亲爱的人”。

技能习得

1

尽一切可能拓宽你的阅读面。一般来说,喜欢写作的人都热爱文学,而热爱文学的人就应该多读书。尽量拓宽你的阅读面,不管是杂志、小说还是历史论文,什么都看一些。不过不要太有压力,你不用看完所有的书,半途而废也是可以接受的。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拓展你的词汇量、提升你的语感、提供写作的灵感,最重要的是,阅读向你展现了文字的魅力。对于初涉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阅读他人作品和自己动笔写一样重要。[8]

如果你不知道可以读什么,问问你的朋友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或是直接到图书馆随机从书架上抽几本书看看。

2

扩大词汇量。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在手边放一本字典(或是一台联网的电脑/手机)以供随时查询,也可以用白纸将不明白的词汇和概念写下来稍后检索。哪怕是世界一流的作家也无法断定“华丽的辞藻”或是“平实的语言”究竟哪种更胜一筹,因此你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文风。不过选择的前提是,你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式。

有时候字典解释并不能使你马上明白一个词语的用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百度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用的。

3

掌握语法规则。尽管市场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是用口语化的文字写成的,看上去并不符合标准语法,但你要知道,语法并不仅仅指书面的语法。学会如何组织句子,灵活使用转折词和连接词,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等等都是语法的一部分。同时,掌握语法还能让你更好地驾驭文字,更贴切地表达自己想法。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语法上有所欠缺,可以去买一本关于汉语语法的书,或是报个相关的培训学习一下。

同样,如果你只擅长用于正式场合的“官话”,你也需要学习一下如何口语化的写作。

根据写作目的和目标群众来修改表达的手法。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或是天气选择不同的服饰,同样的,你也应该为不同的读者或是文字内容选择相应的文风。花团锦簇的文字更适合诗歌而不是工作报告。如果你的文章有目标读者,那么你应该确保你的文章要在读者的接受水平之内,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在写作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小众行业的术语,以防有读者看不明白。

4

行文具体,言之有物,力求简洁。遣词造句时尽量避免用重复的表达方式,让文章更生动。打完草稿后,多审看,多修改,删掉冗余的词句。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对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页正反两面写满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删节到最后只剩下不到500页,作品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是每一句、每一字,都极尽可能的反复修改[9]。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毅力和耐心,但追求完美是每一个优秀作家必备的品质。

完成一个完整的写作项目

1

在动笔之前,进行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的时候,一切想法,无论看上去多牵强附会和主题八竿子打不着,都应该被记下来。平淡无奇的想法有时会带来更多的灵感。

2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这一主题最好能立刻吸引你的目光,让你有想要钻研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才能长期专注于一个写作项目,并一直保持较高的写作水准。如果一切顺利,你对于这个主题的激情或许也可以感染到你的读者,使他们更愿意读你的文章。

3

确定写作项目的大致长度和周期。你不一定非要写一本字典那么厚的小说。创作短篇小说有时候并不比写长篇大论简单到哪里去,而且同样富有成就感。写短篇相对于长篇在同等时间内给你带来的进步或许更大。

4

把你的想法记下来。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灵感都记下来。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对生活场景的一些描述,无意中听到的谈话,或是毫无预兆的灵光一闪。如果你听到一些有意思的事——能够给你带来思考,让你觉得好笑,或是让你有传播给他人的冲动的——你应该把它记下来,并且思考,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

同时这本笔记本也可以用来记一些你不熟悉的生僻词句。

5

预先做好计划。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如果你没有比较喜欢的,多多尝试一下,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你可以列一个大纲,将各种相关的笔记资料写在卡片上,然后进行排序;也可以选择画一幅思维导图或是发散图来理清思路。作文的大纲可以因人而异,有些人喜欢比较粗略的罗列一下所要提到的事件和主题,也有人喜欢将详细的场景概要都列入提纲中去。提前列好文章大纲可以使你更好地渡过灵感枯竭的低潮期。

网上有很多帮助建立大纲的辅助软件,比较出名的有思语和码字精灵。

如果你的作品偏离了原本的大纲,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选择完全放弃原本的大纲,最好暂停一段时间,并且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在经过考虑后,你可以放弃原本的计划,制定新的大纲来引导修改后的文章走向。

6

在写作前查找相关资料。只要你写的不是小说,你就需要在动笔前查找资料以便充分了解你所要写的主题。其实就算你要写的是小说,进行资料查找也会对你的写作过程有所帮助。比如你下一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个玻璃厂工人,那么你最好读一些关于玻璃制作的书,以便正确的使用相关的术语。再比如,你所设定的故事发生时间在你出生以前,那么你可以采访一下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是那些(祖)父母经历过那个年代并对他们阐述过当时社会情况的人,向他们获取一手或是二手的材料。

当然在小说写作的时候,你可以先动笔,再根据需要进行资料检索。

7

尽快完成初稿。尝试尽可能长时间的连续写作,不要停。千万不要停下来修改语法或是思考更合适的替换词语,这会打断你的思路。尽快完成初稿是保证你能真正完成写作项目的最好方式。

8

修改。一旦你完成了初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阅读你所完成的稿件并进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你不仅应该找出语法上的错误,有没有错别字,还应该在宏观上调整文章结构与风格,保证内容的连续性。如果你发现有那么几段话你特别不满意,那干脆直接对这几段话进行重写。对自己的稿件进行审校和写作本身一样,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来提高。.

尽量在初稿写作和改写编辑之间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这一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但如果时间比较紧,哪怕是短期的间隔也会让你的思维有所变化,这对你的修改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

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