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小巷

 博阳书屋 2020-04-14

       小巷是本书。翻开百岛洞头的斑驳扉页,纵横交错的小巷,写满了岁月痕迹的青砖路,似流水轻烟,述说着故事万千,让人留恋无比。

       阅读小巷,渔家特色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海岛稀缺的土地,使得洞头的街巷大多局促,最宽不过6米,大部分的宽度不足3米,上街、文化街……成了岛城巷弄的美称。上街的两侧保留了为数不多的传统建筑——石头瓦房,形状各异的石头堆砌而成的“虎皮墙”,一片片黑瓦盖顶,黑瓦上还整齐的垒着一块块小石头,成为海岛独特的文化印记。每逢传统节日,岛城的小巷里,总是充盈着浓郁的闽南风情。“冬至”时节,文化街的两侧门店总是热闹非凡,老妈妈们围坐一起比巧手,一块块拳头大小的米粉团经过搓搓捏捏,变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鸡母狗馃”。“七夕节”时,上街则成了“红圆”、“红龟”的海洋,那一排排红红火火的列队,热气腾腾、香味四溢,让人垂涎三尺。

       阅读小巷,是我幼年快乐时光的回味。每当夜幕降临,上街就会被各种玩耍的小把戏填满,吸引了岛上的小朋友纷至沓来。玩沙,钓鱼、旋转木马纷纷上场,成为我们小朋友的玩乐天堂。读幼儿园时,每天一吃完晚饭,我就会缠着妈妈带我去,争先恐后地去抢占“C位”。记得读中班时,有一次我去迟了,正气鼓鼓地坐在一旁“吃瓜”,“林钺,林钺!”突然听到有人叫我,闻声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张洪睿在玩沙区喊我。他打量着我说,“不如我这让给你玩吧”。“这怎么行” ,我回答道,“没事儿,咱是朋友,朋友就要分享的”。郁闷一扫而空,我们轮流作战,玩的不亦乐乎。满心充盈的我,这份友情我也收获至今。

       阅读小巷,寻找岛上人家的那抹烟火气息。妈妈说,曾经的小巷藏着她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天刚蒙蒙亮,整齐摆放的小四方桌,一溜烟的蜂窝炉,炉上热气腾腾的炊烟,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巷。上街是妈妈上小学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妈妈背着书包经过这条巷弄,看着炉上那欢腾的早点,都会馋的流下口水。妈妈说,那会儿不比现在,孩子们可以肆意拿着零花钱买早点。外婆是位老师,生活极其有规律,早餐基本在家做,通常老三样,白米饭、炒时蔬、鸡蛋羹,虽说分量、营养都够,可总是觉得单调了。孩子们总是贪图新鲜的,有时妈妈会求着外婆给点零花钱和粮票,去小巷打牙祭。一张粮票再加1毛钱就可以搞定一顿丰盛的早餐,咬上一口葱油饼,唇齿留香,再配上一口甜豆脑,满嘴都是薄荷的冰爽,别提有多满足了。妈妈说,那是人间至味。初中时,妈妈拿到好成绩,外婆还会大发慈悲,奖励一些零花钱。放学时,妈妈就会约上几个闺蜜,到小巷转角的三角小吃店,点上几碗热乎乎的小馄饨,再配上小笼包,奢侈一把。妈妈说,三角小吃店于那个年代而言,就是最有人气的咖啡吧、奶茶铺,是小伙伴们磨凳子,聊心事的“打卡圣地”。

       阅读小巷,看时令迁徙,岁月变换。落日的余晖,透过绿油油的树叶,斑斑点点地洒在小巷的青砖路上,像跳跃的音符,用它独特的话语在述说着小巷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