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首古诗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wenxuefeng360 2020-04-15

古典文学与诗词

独具一格的古典文学公众号

|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注释】
  1.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属江苏镇江)。二者地理位置相近。参军:古代官名。东汉谓参谋军事。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
  2.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3. 心知: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4. 日晚: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江:指长江。
  5.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悠悠:辽阔无际,遥远。
【译文】
我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使得我们感受两个不同地方的深秋。
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依然无语东流。
【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赠别之作,抒写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
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为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这里是用双关语,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因“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后两句写别后的情景,表达送别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是江北。此句与第二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第二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到“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情景交融,合为一体。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此刻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也“飞尽”了,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无比空阔、无比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此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淳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产生了辞有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作者】
严维(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号不详,越州(今绍兴)人。中唐时期诗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约七五六年前后在世。
早期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年间,曾经去长安准备应试,屡试不第。直至肃宗至德二年,才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但他一心只恋家乡越州山光,并没有步入仕途的想法,于是上朝言家中常年贫困,且上有老者不能长时间疏于看管,于是官授诸暨尉,当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后来担任秘书郎,唐代宗大历年间又转任余姚令,以秘书郎之职而卒。严维擅长赋诗,与当时的岑参、韩翃等文学家均有交往游历。后期诗人章八元(晚唐诗人章碣祖父)、诗僧灵澈皆向他求学,后来都闻名于当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