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门教外别传:《庄子》才是儒家大乘“修真指南”

 北书房2014 2020-04-15

昔日灵山会上,老释迦拈花示众,迦叶破颜一笑。于是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外别传。后达摩东渡,持此正法眼藏、秘密心印,辗转付嘱。禅宗一脉,因此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花花叶叶,枝枝蔓蔓,生机流转,周遍乾坤。

在中华道统的传承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庄子在《天下篇》自述,商周以后,天下大乱,道术崩裂。百家诸子不见天地之纯,执其一偏,失其大体。逐物逞智,贵己贱人。庄子有感于此,乃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秘传心法,接续道统。庄子所谓的道统传承,虽未明言,但文意所指,是儒学无疑。

以前读书,看见这篇颇像全书序言的文章,也很怀疑是否为后人伪作。及至后来,对儒学和庄子的理解愈加深入,才愈加确定,庄子之学实为儒门教外别传。

后来读易读中庸,方知儒家在君子之上,确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大人修证系统。

从儒家的修行次第来看,礼乐诗书的现世风景可以称之为儒家的面子,而中庸易经的心法传承则是儒家的里子,是儒家的“大乘”教法。

而庄子作为教外别传,更是代表了儒门修证功夫的“圆机化境。”体用一如,当下现成。天风浩荡,海潮汹涌。道体流行,任运圆成。

宋时,《中庸》一书的再发现,成为儒家修行传承的一大事因缘,圣门功夫因此气象更新,再焕生机。至此以后,宋明诸儒,学有所本,皆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时至今日,兄弟以为,若能重新确立庄学儒门“教外别传”的地位,把儒学与庄学,相互参证融合,则必将为圣门之学创出一新局面,成就儒家心法传承的又一大事因缘。

原因无他,庄子与中庸,其学一也。庄子与中庸可以并称儒学修真指南,代表了圣门功夫的最高层次。庄子即是儒学的“向上一路”,庄子本人更是古往今来最最中庸的人!

翻开庄子一书,简直遍布中庸心法。“得其环中,而寓诸庸。”“审乎无假,命物之化。”“不得已以养中,乘物以游心。”“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以及,“外化而内不化”、“两行”、“心斋”、“见独”等等功夫口诀,无一不是中庸灵魂。

儒门修证偏向于能动的生机流行,而佛老则偏重静寂冥想。以此观之,则庄子的传承法脉,亦可不言自明。

若从修证方式上勉强分类,儒家功夫大约两个方向。其一,逆觉。由“静”而“定”,逆返明德,止于至善。《大学》之学偏重于此。其二,扩充。由“养气”而“形著”,睟面盎背,囊括天地。《孟子》之学偏重于此。而庄子合其二而为一,依中庸之道,参证造化生机,出入易道之门,提携阴阳,纵横逍遥,磅礴万物,藏天下于天下,而后鸣响天籁。

禅宗和尚说:“舍利十斛,不及转语一句。”而庄子正是儒家的“转身处”。

庄子乘云气,骑日月,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后人却因其言辞荒唐诡谲,竟不识其中庸风骨,不知其为儒门旗帜,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读者诸君,若还有疑,不妨听兄弟再罗嗦几句。

近来有学者考证,孔子与庄子,极有可能皆有殷商祭祀文明的传承基因。自武王灭纣,商朝覆亡,微子返宋,殷商遗民在宋地繁衍。孔子先祖乃是宋贵族,孔子虽居鲁,却有事没事常去宋地“闭关参学”。孔子被接舆称为人中之“凤”,很可能是因为孔子的身份,颇似殷商遗民神鸟图腾化身的“弥赛亚”。孔子如此重视祭祀,也极有可能是殷商巫术传统的遗绪。

庄子一书里的许多寓言故事,与殷商民族的神话传说,有诸多相合之处。譬如,殷商先民兴起于“东海”,而庄子喜言“神鸟”、“海运”,其所述“姑射山”、“大壑”、“扶桑”、“沃焦”等地也都在“东海”。

庄子本是宋人,生于斯长于斯,其学问传承虽不可考。但在其出生前不久,孔子之孙子思(《中庸》作者)在宋讲学,声名赫赫,庄子很难不受其影响。但兄弟以为,庄子之学,恐怕不是得自子思,而是得自颜子。

《韩非子·显学篇》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有颜氏之儒。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孔子真传。颜回死时,孔子哭之恸,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以前读书至此,叹息不止,以为颜子之学不传了。儒门再传,至孟子与荀子,论颜子,不仅少,而且浅薄。直到读懂《庄子》,才明白儒家传承的另一条脉络,即孔子传颜子,颜子传庄子,此即韩非子所记颜氏之儒。

苏东坡是个妙人,他在《庄子祠堂记》说:“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

庄子骂孔子,乃禅宗所谓呵佛骂祖。所谓受恩越多,则骂之愈切。当时七国儒者,皆托孔子之名糊口,不骂倒此辈,如何能彰显儒学之真。庄子可是张口就说“道在屎溺”的人,骂一骂祖师孔子,又有何不可。

但《庄子》一书中,论及颜子之事有15处之多,却一句也没骂。这是很奇怪的,兄弟甚至觉得,庄子字里行间对颜子,隐隐有一点对自家师父的感觉。在《大宗师》里,孔子听颜回讲“坐忘”,说:“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记此,也很有些得意。

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说:周秦诸子,道、儒两家所见独到,这两家本是同源,后来才分离的。道家传孔子为儒家,孔子传颜回,再传至庄子,又入道家了。这未尝不是一桩美事。

据近年考古,“子思作《中庸》,孟子之学出于子思”之说,获得了更多证据。但对庄子与“颜氏之儒”及“思孟学派”的关系,至今毫无发现。

庄子、孟子两大圣人,同处一个时代,孟子雄辩天下,莫敢争锋,庄子更是呵佛骂祖,俾睨万世,但二人却从不言及彼此。此事令人殊为不解,简直成了千古奇案。

兄弟也以为,这“千古奇案”确实挠得人心痒。因此不妨画蛇添足,借用禅宗关于“末后一句”的禅机话头,再说一句:

“庄子与孟子,同条生却不同条死。”若断此千古疑案,只这是。

而庄子,正是儒家不可言说的“末后一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