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黑龙江波涛 2020-04-15

摘要:在封建社会中,唐代的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到达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唐代的绘画,舞蹈,音乐,雕塑在自身汉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很多外来的文明的风格与技巧,比如与胡的交流,就带来的胡风,呈现出大繁荣与大包容的盛大气象,异族的风格在此时大放异彩,大胆独特的服饰妆容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特色,因为唐朝开明的思想,广泛的文化生活交流,使得这一时期的女装服饰更是独具特色。本文着手从唐代妇女的服饰搭配中研究其反应的当时一定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文化,和妇女生活水平及地位,以及这种穿着方式反应出的人们的思想状况和文化交流状况,以及当时人民的生活风貌。

关键词:唐代妇女服饰文化经济变迁妇女地位

一、唐朝妇女服饰的初探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首先,唐代强大的国力是这种开放性产生的经济基础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当时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可达到每人年产量2460斤,人均占有粮食约700斤。如果说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人们无暇顾及服饰的式样变化,那么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足以及强大国力的背景为依托下,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和精力来注重服饰的精致和变化,中国服饰的对外交流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其次,唐朝独特的社会心理为这种开放性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过数百年动乱之后而形成的大一统局面决定了唐代在各个方面都力图显示出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这样就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唐代妇女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比任何封建时代女性都要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致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

第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对这种开放性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长安“市肆多贾客商人”,广泛的对外交往又促进了民族融合。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空前之世局。”唐人在学习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的同时,服饰观念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最为解放的程度,使唐代汉族妇女耳目一新。

第四,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是这种开放性产生的推动力。唐皇室祖先起自西陲,具有浓厚的胡族血统,即所谓“唐源流出于夷狄。天生的异域血统和固有的胡人心态使李唐皇室对所谓的“华夷之辨”相对淡薄,而对胡族习俗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李世民就声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气魄、襟怀,无疑有利于敞开大门吸收外来服饰文化。

第五,唐朝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是这种开放性产生的重要原因。由初唐稍嫌清秀的仕女到盛唐俏丽的女郎,至中唐丰满甚至略显臃肿,而对贵妇,以丰满为美、以开放为尚,成为唐人审美的特征。而唐代世俗地主阶级和市民阶层在审美情趣上的不谋而合,使从盛唐开始把女性以胖为美的欣赏推到极致,绘画中就出现了大量这种肉感十足的妇女形象。

二:唐代妇女服饰的历史演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为鼎盛时期,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社会因素,促使唐代的服饰,特别是唐代的女服,成为我国服饰发展史的一个飞跃。唐代的服饰以其艳丽的色彩、新颖的装饰手法、众多的款式、考究的衣料、造型华贵的风格而著称。纵观唐代女性服饰发展的历史,主要分为襦裙服(配套服饰)。

襦裙服是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是女性比较正式的着装,是唐代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在女性身着襦裙服时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服饰之一。盛唐时期,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贞观到开元年间,胡服在唐代妇女中流行开来,胡服的特点是短小利索,利于骑射,款式上翻领对襟,窄袖锦边,衣身宽大下摆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和袖口都加有纹饰,纹样多为凤衔折枝的花纹。

唐代服饰变化是在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和西域文化的影响以及广泛的对外交流的情况下出现的形成了唐代特有的开放浪漫的服饰风格。

三:唐代妇女服饰发展及其影响

唐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采用了兼容并包的政策,以开明的态度鼓励各种文化与宗教的发展相互抵悟的儒释道鼎足而立,使得唐代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宽松、宽厚的思想格局与眼界。因此,在不同文化格局下的唐人服饰观念不受阻挠得以传播,不同款式能模仿流动而不受扼杀,这种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形成了唐代服饰习俗的兼容格局。

唐代女性服饰文化的发展,正是随着唐代文化思想的发展而演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中庸理性之美对唐代妇女服饰的影响:唐代立国之本,是以儒学为基础兼取百家。唐代帝王将强化君权的儒家传统观念,继承了下来。因此,唐代服饰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伦理性,从服饰款式到色彩,从制作文料到穿着态度,服饰的社会功用体现出明显的治国平天下社会理想。

礼是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衣冠服饰正是礼的重要内容。《孔子家语·致思》中说:“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不饰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无礼”。“衣冠服饰的完备可以主国运兴衰,等级有序,衣冠服的风格可强化伦理观念,人格修养。可见在儒家眼里,服装即是等级尊卑之礼的标志,是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表现,也是教化人群,正教理纲的重要手段”唐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反映在服饰方面,同样也打上了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就服色而言,《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就是说上衣用正色,下裳用间色,体现上下之别,上尊下卑的观念。唐初服制沿袭隋制,唐初天子用黄袍作常服,六品以上服黄丝布绩。自唐高祖开始,民间不允许用黄色。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后,经过反复更改,对服饰的颜色有了明确详尽的规定,形成了黄、紫、朱、绿、青、黑、白构成的服饰颜色序列。

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就服饰材料而言,皇室贵族衣着华贵的丝帛服饰,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只能披上粗梳葛麻植物,并形成了华丽辉煌与素朴淡雅的两种服饰文化传统,使社会各阶层各衣其服,不得逾越成为了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从着装要求来看“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从服装样式来看,唐代女性以宽衣大袖,平面造型为主,这种服饰造型体现着儒家文化雍容大度的哲学理念。唐代服饰文化远远超出了其实用功能,成为政治伦理观念的承载符号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具象表征。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三、唐代服饰的艺术多样性

唐代的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唐代人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方便。如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锦边袍,下穿条纹小口裤,脚穿透空软锦靴,腰间有若干条小带垂下,这种带子叫蹀躞带,原来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但在民间,特别是妇女中间,非常流行这种蹀躞带,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而改成了狭窄的有长有短的皮条作为服装的装饰,饰品的造型也颇具异邦色彩。这在西安乾县永乐公主墓出土的壁画、陶俑中有大量的反映。

唐代胡服面料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绣有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波斯的翼神兽、联珠纹,中西亚的骆驼、狮子等。唐代文化所吸收的外来优秀文化,大大丰富了服饰面料图案的种类,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大特点,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

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是唐代三百年来男子的装束。从唐初期阎立本的《步辇图》再到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时期的绘画联系起来,便可看出唐代三百余年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

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从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国》和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便可看到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表明了汉代以来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同时,这也表现出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在服饰上追求变化与创新,能大胆地穿戴男装、胡服来充分表现自我;同时她们又在发髻和面妆上争奇斗妍,把一个大唐社会妆扮得艳丽无比。这是唐代国力强盛、开放,发达、文明、博大、自由的必然结果。

唐代妇女服饰独步古今,服饰之绚丽多彩、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举世闻名。它是历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我们从中可以深深感到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自由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唐代妇女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仍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四:唐朝服饰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唐代妇女服饰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受之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日本和韩国的服饰。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悉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的交往非常密切,其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

韩服的个性发展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点。唐装之所以在近几年流行,是我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结果,唐装能否长久流行,并不在于服装的形态如何,而在于如何更新。它告诉固守传统只能是死路条,全盘西化,必然失去自我。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老祖宗开发的东西拿出来,这绝对不是弘扬民族文化。

而正确的出路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民族文化建设的辩证法。在当今,唐装已成为时尚界的一大宠儿。国际时装大师通过不少作品来表达对东方风格的理解,而身处中国本土的设计师,更把身边原汁原味的东方风格与时尚元素进行融合,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唐装。唐装不仅有端庄、高贵的感觉,如今的装已经在保留中国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狂野、性感、可爱等不同的风格元素。

唐装与狂野似乎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如今却在我们,本土设计师的意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设计意念就是让人知道,唐朝并不只属于成熟、端庄的女性,时尚个性的人也可以利用唐装穿出狂野的感觉。现在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局部,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综述

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时只能迈碎步,而现在的中式服装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很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中国服饰结合了西式剪裁和东方特色点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对传统唐装做了现代演绎,是现代服饰设计的一个很好示例。

总结:唐朝妇女服饰的变化不仅展现了唐独特的历史文明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他更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生活面貌以及历史的风气,由服饰的发展可以看出文明的变迁,人民的心理状况生活状态,也可以看出唐人的审美取向和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