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升级300问】课堂要转型 课改要升级 思维导学是方向

 朱玮雪 2020-04-15

Q

近年来,在全国众多课改区域中,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的“四位一体”模式很有影响力,请问西北课改的特点有哪些?

答:西北课改以陕西省为中心,开始由西北五省走向全国,课改指导区域已经辐射到内蒙、山西、辽宁、两广、四川、河南等地。陕西西安、宝鸡、陕北学校率先行动,带动陕南商洛、东府渭南,都有一些很有层次的课改学校,宜川中学、庆安初级中学、高陵一中、东城一小、宝鸡高新一小、铜川桃园第二学校、镇安慧源学校、蒲城芳草地学校、大荔城郊中学等等,在全国课改界有极大影响力。

在近年来课改进入“深水区”以来,陕西师大校友、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助理房超平创立的“思维导学”新课堂给西北课改引入一股新鲜气息——

课堂要转型   课改要升级   思维导学是方向

认识房超平先生是陕西师大宋永成教授介绍的,2018年当时房校长正在西安高新一中指导,我去了,先观察了两节课,下午他主持网上视屏讨论、远程专家一起评课,他让我先评一评,我便向高新一中的课提了四条“亮点”,两条改进“建议”,他很严谨,肯定了我的意见,很有学者风度,睿智、灵敏、精准。后来2019年11月又在渭南大荔遇见,会议结束一起去咸阳机场,加了微信,聊了几个小时就熟了。后来,读了他的书《思维第一》,在微信里看到他在湖北襄阳、内蒙通辽、北京、陕西、海南、云南和深圳的课改活动,加上在大荔听的报告《追求教育“剩余物”》,才比较深入地了解了这位当代中国课改界的“大家”的思想,领悟了“思维第一”的奥妙.

尽管我在《基础教育课改升级》第一章开宗明义的提出了“思辨课堂”“思维教学”是高效课堂教学“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思维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教育创造”,但看了他设计的“思维导学型学案”,看了他分学科指导的“思维课堂”,着实感到惊喜。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爱因斯坦关于忘掉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著名论断,我曾经听到过多次,但是,从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思维角度,用自己的孩子的案例,用别人的孩子“差生”的案例去讲如此高深的“教育理论”,却是第一次。我也看到,在场2000多名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聚精会神……

这是2019年7月他在内蒙古通辽新城一中指导的最新报道:

拨开云雾指迷津 精准施策再起航——全国思维导学专家房超平再到新城一中讲学指导。 

岁次己亥,日在季夏,惠风熙煦,碧空万里。2019年7月8日—9日,全国高中名校思维导学教改联盟首席专家房超平再次来到通辽新城第一中学,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办学顶层设计、2020届毕业班课堂教学变革、学生青春期教育四个方面内容开展了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指导。

9日上午,房超平老师与我校教师进行了2020届毕业班教学变革研讨。房老师就“怎样上好复习课”,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有效方法,提出了“查、议、讲、理、练、核、提、考、析”的九步复习课策略,并以不同课例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和指导,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9日下午,房超平老师做了“被理解的青春不叛逆”学生青春期教育专题讲座,小、初、高全体班主任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聆听了讲座。房老师用四个典型真实的案例,讲述青春期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优点放大型”教师、培养学生自信心、妙用契约精神等有效策略。教师应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正视叛逆,以共情获得理解,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讲座内容发人深省。相信在房老师的引领下,通辽新城第一中学定会坚守初心,尊重规律,克难攻坚,在品质办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坚定,用更加骄人的成绩向师生、家长和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

8日下午,房超平老师与学校领导班子、各学部管理层、各学科骨干教师在致远楼会议室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房超平老师针对我校教师在“三自一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了解答和指导,通过10对矛盾和两种心态分析,解决了困惑我们教师的实际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哲学辩证的高度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研讨会结束后,房超平老师学校领导班子、各学部主任就学校办学顶层设计进行了座谈研讨,对我校内涵发展和办学品质提升及学校长远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019年9月22日,思维导学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助理房超平,和襄阳一中高一年级两个实验班四大学科的老师座谈。房超平这次主要谈到要求老师们都能下决心,都能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和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变化,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改题编题;高一年级如何举办学生十项全能比赛等,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等。让学生练习不要每题必做,要会挑选,这样才有时间去变化。要引导学生开始变化,希望老师们能在每次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一种类型的变化。用一个月时间,学生就会编题目。当学生会编题目时,一个题目可以变出10道,这样他一个题目就能通用了。

房校长讲过实验校西南联大附属学校的思维导学案例。一个数学老师在高三年级,第一次课堂上引导学生变化时,就讲出了3种变化,并且都是高难度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分解合成,也是最难的,但学生会了;第二个变化是函数定义域的因果对调,定义域加限制条件,变化就出来了,学生对定义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变的过程中含参的问题,复合函数的问题统统都出来了,这堂课听下来,所有人都觉得,学生突然变聪明了很多(其实聪明是什么?老师引导出来,变出来的。那么,提高课堂的含金量,就是让学生变得更聪明。而前提是什么?老师也要变得更聪明,引导学生学会这些套路。如果这样做,老师可以写很多学科引导学生改题编题的论文,甚至出书);第三个变化就是增减要素,老师引导学生变出了很高的质量。

他一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学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老师方法的引导,建结构,会联系,会变化,抓关键。而抓关键,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有取舍。什么东西都讲,就抓不住关键。所以,老师学会取舍的时候,就是培养学生抓关键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会取舍了,学生就会想:“为什么老师这些问题不讲?”这样他们会去思考。老师一定要记住,关键问题才讲,非关键问题就不展开,让学生自己去想。

当然,老师也会担心,这样做学生学不会怎么办?先试一下嘛,不行老师再反溯,给学生一定的支持,慢慢地,学生就会了。人,总是由不会到会的。

湖北襄阳一中学生思维课堂合作研究

这是2019年3月14 日  ,陕西教育报刊社 登载的西安高新二中李华老师写的思维导学教学体会文章摘引《让思维插上翅膀 让学习成为享受》节录——

2018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思维导学综合教改项目培训。虽然认真聆听了每位专家的讲解,但培训结束时我还是很迷茫:思维导学到底要怎样运用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呢?房超平校长细致耐心的指导,让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我明白了思维导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学会放手。

我选的实验课题是必修一第二单元的语言点教学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维度的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重要语言点的意思;

2. 学生通过观察文中的例句,能够利用本节课语言点造出自己的句子;

3. 学生能连词成句,完成一篇小短文。

接下来,我紧扣上述的教学目标,设计了我的教学流程。我们的学生基础并不算好,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用小组竞争机制,上课前就让科代表在黑板上画出了小组得分栏,以便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导入的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如果是阅读课或者写作课,我都可以采用视频或者歌曲之类的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可是语言点课怎么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快速投入其中呢?从小组竞争,我想到了抢答的方式,于是我制作了一个九宫格,每一格都关联着不同分值的上节课所学的单词的习题,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的幸运数字进行答题,继而为小组得分。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是对的,孩子们一开始就很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所以预习案部分我只是设置了一些短语的英汉互译,因为怕题目多或者过难,孩子们没有办法完成,这个环节我直接给出了答案,让他们自己核对并且齐读。探究案环节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了,我先让每组同学组内核对答案,然后让他们仿句并且写在相应位置,每组派出一名同学来上黑板展示,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所以点评环节由我来完成。接下来的检测案,我给出一个小短文,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短语来翻译,最后由两位同学上前来展示。同样,因为时间关系,点评还是我来完成,最后布置了作业就下课了。整节课下来,我算是比较满意,因为预设的活动都顺利进行了。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我除了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上课流程,也提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第一,作文展示环节可以在实物投影上来进行,这样更直观;第二,学生展示花的时间多,没有让学生点评;第三,原计划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因为时间关系,还是我在总结。

房超平校长也针对这一课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点拨;其次,在展示环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没必要每个内容都展示;第三,检测案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运用本节课的语言点来写文章。

在第二天的课上我自信了很多,内心也比较放松,整节课下来比第一次流畅很多,也得到了专家的鼓励和肯定。我明白了教学改革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我能再多放手一些,再多让学生去展示,再更好地把控课堂每个环节,英语课堂参与度一定会更高,学生也会爱上英语。我相信,当我们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的时候,课堂效率将会更高,当他们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在学海中尽情翱翔也会变成一种享受!

世易时移,学生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变了,生活环境变了,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也变了。互联网、数字化早已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电子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科技化时代已经到来,新科技、高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我们必须勇敢面对,顺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学校教育转型升级做准备。房超平先生和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思维导学新教学模式的价值正在于此。

目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需要创新、都需要转型。而转型升级的重点在课堂,在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课改的切入点在课堂,主战场也在课堂,新一代课改学校的主要贡献和价值也正在这里。自主高效课堂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美国教育家这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他们认为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思维决定行为、感受和需求, 他们认为中国现有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灵魂,创新强则国强,创新弱则国弱,强国须先强教,强教须先创新教育,创新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竞争是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 创新型强国必须靠千百万创新型人才支撑。因此,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式,适应国家发展心需要,教育必须率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创新,这样不断升级改造,教育工作者必须率先担当使命, 创新教学、创新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乐育英才,献计献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