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锦绣:同光十三绝(7)

 苏家酒窖 2020-04-15

同光十三绝所处的时代,正是花雅争锋,互相借鉴融合的时期。

以十三绝为首的京剧艺人一方面承接花雅的余绪,保留了二者的精髓;另一方面,共同摸索出了京剧的雏形,开创了新的局面。在观赏京剧时,我们既能看到京剧中花部的丰富多样,又能看到雅部的端庄矜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剧在发展的同时也延续了花雅的血脉。

《贵妃醉酒》杨贵妃

十三绝前辈们有极大的功劳,比如,杨月楼成功将武生行独立出来,执武生行牛耳;朱莲芬以第一昆旦之名名震京师,在昆剧式微之时为其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杨鸣玉将昆丑的绝技糅进到京剧丑行的表演中,推动了丑行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白蛇传》

前面几期小编分享了京剧形成初期的基本脉络以及十三位前辈的贡献,本期我们聊一聊八卦。事实上,《同光十三绝》这副画像自问世起就有不少问题困扰着人们,有三个问题最为困惑。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是十三之数?第二个问题前面提过——这十三人中“生”、“旦”、“丑”三行当都有代表人物,为何独独缺了净行?而最后一个问题也最严重——《同光十三绝》真是沈蓉圃所作?

我们从第一个问题说起。

为何画中要有十三个人?同光朝名伶众多,为何单单挑十三个人?是有何寓意吗?

其实“十三绝”这个概念确实并非沈蓉圃的独创,乾隆年间京腔在北京城广受欢迎,于是当时的画师何世魁为当时最著名的十三位演员留下画像,并命名为《京腔十三绝》。沈蓉圃将数字限定为十三,或许是为了是效仿《京腔十三绝》。不过同光时代涌现出许多名伶,想必沈先生一定是绞尽脑汁才挑选出十三位名伶吧。

第二个问题,为何画内缺少净行人物?

净行,俗称“花脸”,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在脸上勾画特定颜色的脸谱。流行歌曲《说唱脸谱》中歌词这样写,“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黑脸的张飞战长沙”,“蓝脸”、“黑脸”就是指净行这些各色各样的脸谱。净行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也有许多艺术形象,比如曹操、张飞、鲁智深、李逵等。那么沈蓉圃为什么会漏掉“净行”这么重要的行当?有人猜测沈先生不善于画花脸,所以故意遗漏;也有人认为当时的“净行”人物中没有地位能够衬得上“十三绝名号”的艺术家,因而沈先生在作画时没有将净行人物绘入其中;也有的人认为这是沈先生为了满足十三人的人数限制精心挑选的结果......总之,关于这个问题的猜想可谓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泥塑花脸

著名京剧理论家、剧作家翁偶虹先生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我的老师胡子均先生,曾看见过沈蓉圃画的单人册页,其中就有何桂山(《龙虎斗》的呼延赞)、钱宝峰(《三国志》的张飞)、俞菊笙(《混元盒》的昴日鸡)。都是勾脸的人物,脸谱画得精细逼真。”既然沈先生有精细逼真的花脸作品传世,那些认为沈先生拙于花脸的猜想家们或许可以转而思考别的理由了。这样看来,画中缺少净行人物可能不是因为沈先生“不能”,或许是“不愿”,也可能另有其他原因。

翁偶虹先生

那么,会不会是十三绝生活的时代,净行人物尚在成长之中,成就不足以与其他行当的巨擘比肩,因此沈先生没有将其加入十三绝之列呢?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京剧各个行当的发展历史,这个观点似乎也站不住脚。在十三绝活跃的年代,净行并非默默无闻,而是处于蓬勃的发展之中。

最早的前辈有何桂山、穆凤山。他们分别开创了净行中黄钟大吕、朴直无华的何派和婉转流畅、灵活多变的穆派,以一己之力开创新的流派,可谓是一代宗师了。后来金秀山在他师傅何桂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同时吸收了何派的大气磅礴与穆派的鼻音和部分俏腔,使自己的唱腔在棱角分明的同时还具圆润酣畅、遒劲沉雄的韵味。据传金少山“每一放歌,有巨流出峡、飞瀑悬崖之概”。金秀山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何、金两派的精华,且使之愈加丰富、完美。金秀山生前好友、戏曲家翁偶虹曾说:“有人赞金少山的嗓音之高亢胜过何桂山,表作之精细不让黄润甫,身材之魁梧超出李寿山,武功之娴熟甚于庆春圃。”这段话中提及的四位也都是净行中造诣深湛的前贤。这样看来,净行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也不缺“重量级”的人物为“净行”撑门面。比如,净行演员何桂山与程长庚配戏颇多,甚至还有“净行中的程长庚”的美誉。既然老生行中的程长庚当得起十三绝的名号,那么这位“净行中的程长庚”为何当不起呢?

这么看来,“十三绝”画像中无“净行”也不是像是净行演员自身的功力问题。如果是沈蓉圃为了凑十三之数不得不忍痛舍弃了净行人物也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何桂山先生的成就也足够高了。那么,难道是沈容圃个人喜好问题?沈先生在绘制这副能代表当时京剧艺术最高峰的人物画像时私心发作,故意遗漏了净行人物?又或者,沈先生在绘制这副画时,一时忘记了净行中值得入画的人物都有谁?

卡通脸谱

往事越百年,斯人已逝,“十三绝画像中为何缺少了净行人物?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这个问题我们纵有再多猜想,也无法找来沈先生验证了。

不过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方向思路的答案,那也是我们要八卦的第三个问题——《同光十三绝》究竟是不是沈蓉圃所作?或许我们借着春晚平台,光明正大地宣传了一次假货?

翁偶虹先生曾经回忆过一段往事:有一次,票界大王侗五爷拜访胡子均先生,请他司鼓,翁先生作为胡先生的弟子随侍左右。二老相谈甚欢之时,翁先生忍不住询问了关于“十三绝”的问题。

侗五爷回答:“这张‘十三绝’,本不是沈蓉圃的初稿,是把沈蓉圃所画的单人册页拼凑而成图的,可能是那几幅勾脸的人物已被嗜者购藏,寻觅不到,因而缺少净角。”

《战宛城》 侗五爷饰演曹操

按照侗五爷的说法,并不是沈先生不能绘制花脸,也不是他不愿意将净行加入“十三绝”中,而是《同光十三绝》根本不是沈先生亲自完成的,而是后人将沈先生的画作剪接拼凑而成。

这是怎么回事?《同光十三绝》真的只是假托“沈蓉圃”名义的手工作品?各位读者觉得画中人物没有净行前辈的答案是什么,欢迎大开脑洞在评论区留言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