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系列:你家的玻璃杯和国宝撞脸了!

 苏家酒窖 2020-04-15

造型现代的“玻璃杯”

隐藏着2000年的智慧

这样的玻璃杯看起来十分普通,每一个中国家庭当中大概都会有那么两只,但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杯子和一件稀世珍宝撞脸了呢。

生活中常见的玻璃水杯

1990年10月下旬,十分平凡的一天,杭州市半山镇的一个小乡村内,一个砖瓦厂的工人正前往黄鹤山西麓的一处小溪坞内,同往常一样取土烧砖,时值金秋,天高气爽,并无任何与往常不一样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前些日子几场秋雨的冲刷,土层松软塌陷,几个工人没挖了几下地上忽然出现了一直径不到一米的洞口,胆大的好事者把手伸了进去摸索,忽然感觉摸到了什么异样的坚硬之物,剥去上面的土壳,触手坚硬圆实。半山镇一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就几乎年年都有秦汉墓葬被发现,几个工人知道,这是挖到宝物了,立刻合力将坑洞周围的土清了个七七八八.......

1990年杭州半山战国一号墓周围地貌情况


几天后,当地公安局接到了报案,附近的村民反应,有几个样式古怪的物件出现在了当地的古玩店里。公安部门立刻对失窃文物展开了追查,卖出的文物中的绝大部分都被追了回来,其中就有一套十分珍贵的原始瓷编钟,这类编钟一般只有贵族在宴飨和祭祀时才使用,小小的半山镇,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珍贵文物呢。

出土的编钟“镈{bó}”

相关的消息被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反应,层层传递,很快就传到了当地文物部门的耳朵里。为了弄清楚情况,文物部门决定对这个地方地方进行抢救性发掘。10月底,考古队进驻,展开抢救性挖掘。不负众望,这座“战国1号墓”隐藏得很好,没有被盗掘过,出土的陪葬精品器物就有34件,如玛瑙环、玉璜、玉虎等。根据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器物的品种看,墓主的身份绝对不是普通百姓,很有可能是当时杭州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一座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大墓,就这样出现在了世人的视野里。

清理后的战国水晶杯,外形简洁流畅,如同现代产物

这座被称为石塘村战国一号墓,是杭州地区首次发现的较大型的先秦墓葬。墓葬中,一共清理出了,水晶,玛瑙,琉璃,玉石等各种材质的附葬器共五十一件,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件稀世珍宝就是在这次发掘工作中出土的战国水晶杯。

出土时的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现代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据说在对这座战国大幕进行清理工作的时候,。当工作人员挖到一米多深时,泥土中出现了一抹晶莹的色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他们将这件器物挖了出来,发现竟然是一只令人疑惑的“玻璃杯”。偶然、巧合、幸运汇集在一起,才有了一尊稀世水晶杯的出土。

性质类似的玉质器具

从外表上看起来,这只杯子就像是大众家中普通的玻璃水杯一样,因为质地坚硬,两千年的时光在上面留下的痕迹也微乎其微。同很多人一样,编者在第一次看到这件造型质朴大方的水晶器具之后都不敢相信这是战国时代的文物。

这只杯子在出土之初就曾倍受这样的质疑,几乎是重见天日之后的第一时间,他就被送到了北京的相关文物机构进行碳十四等元素的相关鉴定,最后的鉴定结果就是,这只杯子确实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空,被封土和时空掩埋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已经足足有两千多年了。

因为金属资源的相对缺少,中原地区一直广泛盛行着发达的玉石文化,战国时期的中华文明已经拥有了很强的玉石加工能力。与玉器相似,这件看似现代玻璃制品的杯子,其实是用整块优质的天然水晶雕刻琢磨而成。仅从外观上来看,杯身上的自然裂纹和底部中部的絮状天然结晶就是这个杯子出身的良好证明。同时期形制类似的玉质器具更说明了当时的中华文化确实有这样的加工能力。

展台灯光下晶莹剔透的水晶杯

事实上,水晶制品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水晶材质制作小挂件,但是即使是在战国年代之后,也很少有那么大的水晶器物被发现。在西亚阿富汗地区的出土文物当中也曾经出现过工艺精美疑似“穿越”的水晶杯。但是与这件战国水晶杯相比,高度也只有一半左右。战国水晶杯确实是毋庸置疑的稀世珍宝。

早在2002年,这件战国水晶杯就进入了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名单,和大名鼎鼎的后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三星堆青铜神树、秦始皇铜车马、马王堆襌衣等珍贵文物共称国宝。作为中华文明先进优越的象征,得到了国家的妥善保护。

这件珍贵文物现在馆藏于杭州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前往参观,见证这两千年前的奇妙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