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互设计经验谈 21| 足球小将用音乐交互作品拿下纽约大学ITP的传奇历程

 UXD尤克斯 2020-04-15

- David -

录取结果

 

纽约大学

MSC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关于自我 

我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人,从很小的时候,我就酷爱音乐,特别是对各种民乐,我都有极高的兴趣,可以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后来我甚至将音乐结合到其他领域,希望把有趣的,更具个人风格的音乐传递给观众,实现自己的价值。


除了音乐,我还酷爱足球,对足球痴迷不已,但由于不受父母支持,我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自己,到了美国上高中之后我才真正进入到了球队,可以酣畅淋漓地跟职业运动员较量。高一刚进去的时候我就被选了校一队,但是由于还缺乏经验,上场机会并不多,不过到了第二年我就凭着努力和天赋突飞猛进,并在当时拿到了全明星球员的称号。

  ▲ From David

后来在伦斯勒理工大学上本科的时候,我主攻物理,加之学校坐落在小乡村,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所以除了踢球,英雄联盟就成了我跟同学们课下娱乐的主要方式,每天实验室走出来我就跟朋友一起玩,我主要就是打ADC的位置。英雄联盟作为我玩的第一款游戏,主要享受的是开黑放松的乐趣,不在意胜负,也比较菜,但是很开心。

  ▲ From Baidu

 求学之路 

我高中是在麻省念的,之所以去麻省,是因为MIT一直是我的dream school,MIT有一个机制叫recruitment,如果你的成绩基本达标,球踢得好的话,如果教练想要你这个球员,也可以靠这种方式进入他们的学校。我当时高二的时候 ,就是因为拿到了全明星队员称号,所以就跟MIT教练沟通,只要我最后一年表现还可以的话就大概率会被MIT录取,但是结果往往会出现意外,最后一年刚开始我就因为大腿内测肌肉拉伤报销了整个赛季,在遗憾中我与MIT失之交臂。这是我比较遗憾的一段回忆吧。

由于我对音乐的酷爱,错失MIT的我就非常想去读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但是因为父母极力反对,我又不得不放弃。所幸我对物理学也有浓厚兴趣,最后就选择了伦斯勒理工物理系,一个父母相对可以接受的学科。

刚来到伦斯勒理工的时候,第一堂物理课给我的映像特别深刻,我记得在课上我们学了最简单的物理单位和公式,这让我觉得出奇的简单,不用担心跟不上,但出人意料的反转是在课堂最后10分钟的时候,教授给我们安排了一道算入总成绩的测试题,内容就是关于上课学到的简单公式。在拿到题目"计算典型黑洞半径"之后,我整个人就懵圈了,我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将简单公式跟黑洞半径联系到一起?从心宽到恐惧,第一节课戏剧性的心态反转,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 From Baidu

我接触交互这个领域相对比较晚了,我可以说,在申请NYU之前我都不知道交互是什么,我之所以会去申请纽约大学交互设计,一方面是因为本科我有辅修电子音乐,有做过一些音乐交互相关的项目,我对这些项目非常的感兴趣。另一方面,我了解到纽大ITP项目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交互刻板的要求,它的包容性特别强,接受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方向也非常开阔,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兴趣和优势,加之当时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跟教授也探讨了这个问题,教授建议我可以去NYU读ITP项目。
  
 比较满意的两个项目 
 
| Humm.ly

Humm.ly是一个音乐治疗软件,我们可以在google store下载到,我们当时是融资去做的这个软件,但是只融了11万美金,因为东西做出来之后还需要宣传,所以资金比较缺乏,好在我有一个很好的工程师和一个公关,负责跟媒体,公司等对接,至于其他的我基本可以负责,所以资金流还能控制。那个时候为了全方面了解app和得到灵感,我大量下载了各类app,然后去分析它的设计和功能。我会去思考之后Humm.ly广告要往什么方向做,然后我们的品牌想要表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赋予品牌故事和意义。
 
一开始朋友推荐我去开发音乐治疗软件,当时我们就重点研究了一个年融资5000万美金的音乐治疗软件,但是当我点进去推敲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软件非常一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里面就是一堆人声音频,比如一个男声去讲一些motivational speech。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就想,这么简单的功能就能融5000万,好那么我们也来!我很有自信做的比它好,我先模仿它的人声,找了一些专业写稿子的人士,然后由我自己来录,毕竟我是做音乐的。

然后我跟朋友讨论说只有人声真的太无聊了,于是我们加入了音乐,出于预算考虑,我没有请专门的音乐制作人,而是全部自己扛下,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我总共录制了92首歌,而这些歌我又会将它们匹配到相应的主题列表,例如大海、沙漠。我们这个app,看似简单,实则在美国很少能见到,因此在我们发布不久后,之前那个大型app公司就找到了我们,对我们进行了采访,他们同时给出了一句评价,说我们的app是他们看到过目前最好的音乐治疗软件。
 
▲ From David

我们的app每个主题和情境都配有音乐和人物独白,并且还可以调控音乐和人声的混响比列。那么在推出之后,我就去思考如何改良,进一步完善,然后我听一个合伙人讲当时会有一种治疗方式,原理是有专业的人士在你面前根据你的心境去演奏,他会确认弹出来的音乐有没有符合你的心情,然后会从当时你的心境慢慢转变到欢快的或者正能量的音乐。那么通过这样的灵感,我就想能不能把这种方式用在装置上,根据这个灵感我做出了两个小的demo,也申请了专利,一个是配合apple watch的功能,就是把监测心跳和音乐播放频率结合起来,通过心跳来获取情绪的状态,然后音乐会随之变化。另一个是配合手机,主要用于跑步运动的时候,它会根据手机震动频率和幅度来推算心率,再根据这个改变音乐速度。那么到这一阶段,Humm.ly就基本定型了,通过广告宣传,我们也在各种app store取得了不错的下载量。
 
| New Interactive Music Expression
 
我还做过一个项目叫New Interactive Music Expression,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以装置交互的形式去表达音乐,打算为此开展了一场演出,正好那段时间我特别喜欢中国民乐和 tropical house,这两者的音色很像,比如木鱼,琵琶,二胡的音色等,那时候我就觉得这是让大家了解中国民乐的一个机会,然后我就决定用民乐的音色来作一首歌,但是在初次作品演示的时候被观众误认为我想让民乐产生这样的音色,在了解这样的感受之后我就明白大家在听到这样的音色之后没办法将它与传统民乐直接挂钩,那我觉得要不我把它变成乐器,到时真的会有只二胡在上面拉,这样大家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这个声音是由具体的乐器发出来的。最后的产出是我做了四五个机器人在台上,这些机器人化作各种民乐的形态在上面演奏。大家在下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我的演出。

▲ From David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关于Personal Statement,我个人建议不用太追求个性化,觉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就是好的。其实我们的英语或写作水准并没有达到这种水平,也就是说教授根本get不了我们的想法,相反给教授在了解我们的想法的时候造成了阻碍,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上,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可以让教授对你好感大增,快速认识和了解到你。有一个很好的测试方法就是把写好的内容给身边的十个朋友看,问他们你写了什么,看他们能不能快速理解你的想法。当然相反,模板化的PS千篇一律,老师看不到你个人的特点,不会让老师记住你。所以在个性化和理解化上的把握一个度是非常重要的。
 
做任何事情,尽量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学习,不要只聚焦在你原来的专业领域,未来的可能性非常多,接触的越多,越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没看够? 
还可以看看这些

UXD是一家专注于 交互 / 工业 / 产品/ 服务设计 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