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则经方医案问“神经性耳鸣”治疗方法!

 herngwu 2020-04-15
Q

去年腊月治一53岁女性耳鸣,开始用小柴胡加减不效,后受到吴老师说千金三黄汤治太少两感的面神经炎的启发,想到这耳鸣也是神经性耳鸣,以此方加减治愈

A

千金三黄汤,条文下有一个加减法:先有寒,加附子。就成了:麻黄 附子 细辛 独活 黄芩 黄芪。麻附辛加减的方,太少两感的方,细辛治少阴伏寒,独活治伏风,黄芪固表,麻黄开表。耳鸣,尤其是突发性耳鸣其中一个原因是病毒感染,这方治这种耳鸣与治面神经炎等就有异曲同工之效了

千金三黄汤
《千金要方偏风第四》门下,文曰:“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仲景三黄汤方。
麻黄三十铢,黄芪十二铢,黄芩十铢, 独活一两,细辛十二铢。上五味,咀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小汗,两服大汗。
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六铢;气逆加人参十八铢;心悸加 牡蛎十八铢;渴,加栝蒌十八铢;先有寒,加八角附子一枚。此方秘不传

既然此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变方,那么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医案

1

神经性耳鸣三月,一剂知,一周愈

作者/王彦权

黄某,女,41岁,耳朵堵闷感3月,在洛阳某大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西药治疗乏效,一周前来诊,兼见头沉疼,身无力,嗜睡,口不渴,无汗,面色白中兼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吴茱萸6g,党参15g,干姜6g,大枣5枚,麻黄8g,制附子9g,细辛5g,川芎30g,生地18g,甘草15g。七剂。

2019年7月19日复诊,病人反映,服上方一剂,即感头沉疼及耳朵堵闷感减轻,七剂服完,诸证消失。

按语:此病之辨,如从脏腑辨证入手,可能困难很多,从方证辨证,相对简单,头疼沉,结合口不渴等无热表现,吴茱萸汤证明显;头沉疼日久,身无力,嗜睡,无汗,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兼有之;面白兼暗,阳虚兼瘀,川芎引药走上,又可活血,对应头疼耳朵堵闷,一举两得;肾开窍于耳,用生地,填补肾精,又制麻附辛吴萸之燥,一对病,二反佐。

此病大方向属阴寒之证,阳气不足、寒瘀阻滞、窍道不通,为其主要病机,辨兼证,治主证,因方机相合,又方证对应,故现捷效!

话又说回来,千金的三黄汤虽说是麻附辛的变法,但是毕竟原方是治疗“中风”的。那小续命汤必须要拥有姓名,有人说千金的三黄汤为中风较浅,而小续命汤为中风不能讲话,病情进了一步。

小续命汤:麻黄汤+人参当归川芎干姜石膏

2

小续命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黄思进

患者, 女, 55岁, 2011年5月18日就诊。诉2年前春天, 因“感冒”出现畏寒、流涕、咳嗽, 伴头痛、头重, 经治疗好转, 头痛也有所改善, 随后出现耳鸣, 在当地医院予复方丹参、西比灵、尼莫地平等治疗, 无明显效果, 每遇劳累后症状加重, 近半年来出现听力下降。至当地医院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B超等均正常, 颅脑CT提示:未见异常。查体:神志清楚, 精神差,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 神经性耳鸣。中医证候:神疲, 面色黯黄, 四肢不温, 偏瘦, 舌质黯淡, 苔薄白润, 脉浮紧。
中医诊断:头痛, 耳鸣;
证属脾肾阳虚, 瘀阻耳窍。
治则:辛温发散以祛风通络, 益气温阳兼顾扶正。
予小续命汤加味:炙麻黄6 g, 制附子20 g, 细辛6 g, 党参15 g, 黄芩6 g, 桂枝10 g, 白芍12 g, 杏仁10 g, 防风10 g, 川芎10 g, 生姜10 g, 甘草6 g, 黄芪20 g, 葛根20 g, 柴胡6 g, 法半夏12 g, 大枣20 g。水煎服, 每日1剂。服药3剂后, 自感头痛、耳鸣减轻。效不更方, 继服7剂, 诸证尽除。随访半年, 无复发。

从这则医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子可以说既有麻附辛,更确切的说就是千金三黄汤的影子!




3

长期神经性耳鸣患者

作者/谢相智

刘某,男,53岁。双耳鸣近7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长期坚持服用“甲钴胺”无效,到北京市里很多中医院看专家门诊,长达半年均无明显疗效。因其母“膝关节炎”在我处治愈,故介绍到我处。刻诊:右耳已近失聪,左耳鸣明显,两肋胀满,口苦,有时身怕冷,不出汗。二便可,因耳鸣睡眠差。舌尖红,苔白;右脉大于左脉,双手均为上越脉,右寸过腕横纹,左关尺以细弦为主。

观前医之方,多从泻肝、补肾论治。我认为“上越脉”以风为主,风的形成多为上热下寒或表寒里热 ,从左右脉对比来看,显然属于表寒里热,故选用小续命汤加生石膏。十四剂服完后左耳鸣减轻,后去生石膏,坚持服药至3月后耳鸣消失,更令患者高兴的是右耳听力基本恢复。

很多医生认为器质性损伤很难恢复,现代西方医学在生物工程方面注重造血干细胞应用,殊不知中医“风药”的使用已在我们古老的中医学体现,风药即是春天的药物,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促进机体的修复功能,逆转器质性损伤不是神话。

说到风药,在看一则医案

4

重用防风治耳鸣

作者/刘强

天津名医刘强临床重用防风治疗耳鸣,每用多获佳效。刘氏认为耳鸣之作,多责之于肝肾,因肝经循行于耳,肾开窍于耳。故治耳病多以清肝泻火或滋阴补肾。耳鸣虽为肝肾之病,但因脾虚而浊阴上逆蒙蔽清窍而致者亦属多见。

刘氏认为其治用防风乃为理想之品,因防风味甘,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泄湿,达乙木而息风。故防风实为治疗浊阴上逆、蒙蔽耳窍所致耳病之妙品。刘氏临证多重用防风(30~40g)治耳鸣,其效甚捷。

如治一刘姓男子,年30余岁。患耳鸣近3月余,无有休止。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服西药培他定、谷维素,并注射B族维生素及ATP等药未能缓解。后延中医诊治。初以龙胆泻肝汤不效,继用杞菊地黄汤治疗月余罔效。刘氏应邀为其诊治。

患者除诉其耳鸣隆隆不休以外,尚有头部昏沉且重如裹,时眩晕泛恶,胸胁满闷,食少,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脉沉弦滑。证属浊阴上逆蒙蔽清窍,刘氏初以苓桂术甘汤2剂,其眩晕、泛恶略除,但耳鸣不减。后刘氏前方基础上加防风30g,患者服药1剂耳鸣减轻,2剂后耳鸣诸证皆除。



5

其实大家看到这里,这一系列的麻黄变方:从麻附辛到三黄汤再到小续命汤,这套方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特点应当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甚至正气不足,邪阻清窍导致的耳鸣时作。

这三个方案中都用了麻黄,我们之前讲面瘫的的时候,说到麻黄是神经性递质,相当于刺激神经,类似于针灸。

王栋老师讲:耳朵是迷走神经,耳颞神经,舌咽神经的分布区。刺激耳廓,就可以治疗耳鸣,取穴位不行,刺激太小,要刺激皮部神经性的耳病,梅花针叩耳朵皮肤就可以了,刺激神经疗法。
特效穴:阳维穴(又叫健耳穴),三焦穴(耳穴),都是刺激迷走神经。一次十分钟,一次见效,一次不见效,不用治了,基本上不好治疗了

阳维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于颞部耳壳背侧根部,前与耳屏间切迹相平,将耳廓前压,在耳廓根部瘈脉穴稍下方;与听会穴相平处取穴,左右计2穴。布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的耳后支及耳后动、静脉。主治耳聋,耳鸣,耳流脓,小儿惊痫等。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面部神经图,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我都标出来了,大家仔细看看是不是这两条神经经过的地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耳门”“听宫”“阳维穴”啊!

无论是外治内治,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再治耳鸣,补肾泄肝法不应的时候别忘了今天的内容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