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DavidCCH 2020-04-15

尚颜,俗家姓薛,字茂圣,汾州人。是晚唐在荆门出家的一位僧人,工五言诗,是有名的诗僧。

这首《春寄尚颜》是晚唐另一位有名的诗僧“齐己”写给尚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春寄尚颜》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

好事可能无分得,名山长似有人催。

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心迹共师争几许,似人嫌处自迟回。

其义

“寄”,表意为“信”,给;“含桃”樱桃的别称;“杜宇”是杜鹃鸟的别称;

“好”,四声,追求;“分”,四声,缘分;“山长”,书院里的教书先生,这里指学识渊博的人;“催”,嫉妒;“共”,和;“迟”,慢慢地。

樱桃花谢了之后杏花开了,杜鹃(布谷鸟)啼叫了,燕子也来了。一直追求的事情可能没有缘分得到,即便学识渊博的人也会招致妒忌。房檐上连日阴雨未断,还再滴着雨水,闪电和惊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本想把心里的话和别人争辩一番,却觉得会招人嫌弃(也没有必要),便自己慢慢归来,不计较了吧。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全诗清润平淡,信手拈来,好似和友人当面交谈,娓娓道来。

表达一种志存高远,心向青山的心境。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一切随其自然,有很高的禅意。

说这首诗里有言不由衷,我们来看看齐己其人。

齐己其人

齐己是寺庙佃户家的孩子,从小贫苦,给寺庙里放牛。在寺庙里待着,也有了学习的机会。六七岁的时候,便显示出了不错的资质,在牛背上经常能吟出一些不错的诗句。寺庙里的和尚看他如此聪慧,想把他留下,便苦劝他出家为僧。

和尚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培养他,而是培养他成才之后可以增添寺庙的声誉。于是,齐己便从小就梯度了,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不负众望,成为唐朝四大诗僧之一。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成年后的齐己并没有留在老家长沙,而是一直游历四方,探幽访古,吟诗作对。61岁时,在荆州被节度使高季兴挽留,一直在荆州驻足,终年76岁。

齐己一生作诗无数,被收入《全唐诗》内的就有800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还有诗论《风骚指格》一卷传于后世。

诗韵平和,外圆内方,偶有风雷

齐己的诗,大多平淡朴素,不着痕迹,抒情说理都偏向禅意,格律工整,外圆内方。

读他的诗,觉得他虽身为僧人,依然还有很重的尘缘,但因为是自小出家,这种尘缘又不可名状,飘摇不定,描摹不清。如他这首白发。

《白发》

莫染亦莫镊,任从伊满头。白虽无耐药,黑也不禁秋。

静枕听蝉卧,闲垂看水流。浮生未达此,多为尔为愁。

这种缥缈不定的愁绪,不知他是为何所扰,可能是因他还有其他抱负,但因少年出家,而终不可得吧。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他是知名的僧人,有朝廷给的月俸,还有很多香火,日子没有劳忧,但心绪却总也难以平复,想一心向佛,但也难免孤独之感。

《闭门》

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

灯集飞蛾影,窗销迸雪痕。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

僧人的身份压抑了他的性、情、愿,才情受到局限。他的诗大都清润平滑,云淡风轻,不露锋芒,藏拙掩才。但细读其诗,又都情真意切,内有绵针。

若不是为生活所迫,恐他不会选择出家为僧。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下面这首《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虽为应和之作,却可以一查其内心风云。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长吉才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

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从整体看,他这首《春寄尚颜》虽然表达了不争、不求、不问、不说,一切随其自然的蕴意,但却更有欲言又止,扭捏自怜,说放下又放不下的感觉。

不争、不求、不问、不说,随其自然?《春寄尚颜》里的言不由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