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敏 / 图:图源 人的一生无时不在陪伴别人或被别人陪伴。成长的路上有生活的陪伴、心灵的陪伴、精神的陪伴。人与人通过交融交流,相互温暖相助相携,才能健康成长。 幼小的生命离不开慈母的呵护,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进入幼儿园、学校,时刻离不开母亲的陪伴。母亲对孩子谆谆教诲,希望孩子从一棵幼苗早日长成参天大树。柔和的灯光下,母亲陪着孩子写作业、读书。看着孩子进入甜蜜的梦乡,母亲方才安然入睡。母亲对孩子的陪伴犹如阳光雨露,须臾不可缺。失去母亲的陪伴,就失去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最高尚的爱。失去父母之爱的人,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一生都将会造成巨大的缺憾。缺少了年少时代的阳光雨露,无疑是人生的巨大悲剧。 稚童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呵护,而年迈的父母同样需要儿女陪伴和呵护。陪着父母上医院,寻医取药,床前的嘘寒问暖,端饭递茶......对于耆艾之年、耄耋之年的父母而言陪伴和呵护更是不能缺少的。中国人最讲究行孝于天下,提倡与遵行“百善孝为先”。在儿女的陪伴下,让辛苦一生的老人无疾、安详地走完最后的路程,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善良之人的夙愿。中华传统文化中“反哺跪乳”等系列故事,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孝道和礼数教育。 家庭里,夫妻相互陪伴亦是必需的。丈夫、妻子共同担负着生活的重担,当疲惫地回到家时,相互间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交流,一杯热茶都体现着家的温馨。再大的房子,再大的床,没有相爱的人陪伴,都是冰冷冷的物件。有了爱人的陪伴,这些物件洋溢爱的温度,成为心之港湾。正是这种陪伴,令夫妻双方、令孩子沉浸在温暖之中,才能体味出幸福的真谛,享受生活的温馨。 庚子鼠年之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陪伴亲人搁置一边,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炮。毅然奔赴抗疫的前线,直面生与死的考验。虽然荆楚大地上没有血肉横飞,但是这些白衣战士参加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亚于炮火连天、子弹横飞的战场。在这场阻击战中,冲锋在前的白衣执甲是真正的战士,在“弹坑”中勇敢地向前匍匐爬行,奋力救护一个又一个患者。他们随时会在新冠状肺炎病毒的“枪林弹雨”中失去生命,永远失去对亲人的陪伴。难道他们不知道与家人欢聚享受天伦之乐吗?他们不知道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吗?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亲人,他们十分清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也明白青春的小鸟飞走不会再来。但他们凛然写下血书,争着、抢着上火线。他们想到了年迈的父母的盼望,耳畔听到了孩子的呼叫,看到了爱人的热切的眼神,但他们把这种盼望、呼叫、眼神让给了他人。因为此时此刻,职责在召唤他们,人民在召唤他们,祖国在召唤他们。心之所向,无问东西。他们能否平安归来,他们不知道,谁也不知道,面对死亡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走上前沿阵地。他们怀着大爱,怀着忠诚,怀着浩然大气,去拯救、陪伴被新冠状病毒侵蚀的人民群众,演绎出一桩桩催人泪下的传奇......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艰险、坎坎坷坷。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知己的陪伴。很多人所庆幸的是,遇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陪伴。 2014年的仲夏,源于文字,我走近了了史志和娟子两位老师。在文字的打磨与交流中,成为挚友。几十万文字的来来往往,与两位老师铸就了深厚的情谊,无话不谈。这种无比的温馨陪伴难以用文字表述,烦闷时、困苦时,总会从他们的言谈中得到温暖,获得宁静和力量。 乙酉年5月底出差途中的一场车祸,瞬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近一年的时间走不了路,沮丧、灰心、绝望如影相随,轻生的念头时不时在心底涌动。是同事、好友、闺蜜不厌其烦地细细开导、劝说、抚慰,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前行的风帆。在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真心的鼓励、精神的陪伴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珍惜! 在新型冠状肺炎这个病魔张开黑色的翅膀在神州大地肆意飞翔时,中华大地上凸现了万众赞颂的伟大英雄,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这位73岁的抗疫“硬核”女院士,挑起了抗击病魔的大旗,为阻止病魔扩散、为共和国立下了丰功伟绩。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成长经历令人唏嘘。 李院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亲患有眼疾,无法劳作,仅靠母亲卖山货度日。母亲曾劝说她放弃读书。当李院士面临辍学时,是她的小学老师鼓励并帮助了她,向学校申请到助学金。靠着助学金李院士读完初中。读到高中时,再次面临失学,中学老师向学校及时汇报,又一次申请到助学金。她考上了医学院。由于出色,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长达十年,现在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医学院士,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大将。这样的巾帼英雄,当年如果没有遇到慈母般老师的真情陪伴、精神抚慰、心灵沟通,没有学校的资助和珍惜,若李院士含泪辍学,怎能有今天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震惊世界的疫情中,中国将会少了一位力挽狂澜的院士。在困苦面前,李院士的老师的相助和陪伴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功德无量!它使一个报国救民的天才没有泯灭。 人至暮年,夕阳晚照,更需要亲人的陪伴。奋战在前沿阵地,奉献在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42000多名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冒着危险忍着疲倦坚守岗位。“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这是医生对患者的承诺,更是祖国对人民的承诺。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这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全新挑战,多一份陪伴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坚持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守护就多一份曙光。医生常常鼓励患者的一句话:“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生命。”病魔面前,患者是什么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自己的命运。医护人员日夜围绕在病床前,面对戴着面罩呼吸机、插着管子确诊的老年患者时,不放弃、不抛弃、不嫌弃,一次又一次给患者鼓劲:“顶住,坚持,加油!”为这些老人重获生命做最大努力。治疗过程中,他们是那样的谨慎悉心,一旦患者病情稍有起色,哪怕是出现一丁点的好转,他们是那样欣慰,及时地伸出大拇指,隔着面罩激励患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强活下去的勇气。许许多多这样的老人,陆续走下了病床。老人们深情地竖起大拇指,为医者点赞。 ![]() ![]() 有一位老人从死亡线上回归了,又看到蓝天白云,又看到盛开的樱花。出院时,在纸上写下郑重救护过他的医生护士的名字。他激动地说:“你们救了我的生命,可是我不知道你们长得什么样。但我会牢牢记住你们的名字!”只有丰沛的爱,才能够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转化为令人瞬间的失语。医院门外,出院患者向白衣战士一再深深鞠躬,无不催人动容。国人从白衣战士身上,看到了贴心的关怀,真诚的陪伴,无私的奉献。是他们用心血用真情,用自己的生命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闪烁着大爱的光芒。这是多么高尚的陪伴,多么感人肺腑的陪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初心、担当、责任”,他们是当代的英雄,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灾难面前,最容易看清人性;灾难面前,最容易看到人类内心的真善美、虚伪和丑恶。 许多冲锋在前沿阵地的医生、护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谁人不痛惜震撼,锥心下泪。他们中有花甲之年的专家、而立之年的医生、花信年华的护士,为了完成神圣使命、为了共和国、为了人民的安康,他们倒下了,倒在了前所未有的抗疫战斗中。14亿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大地。 网上一个动人的场景,令人泪目。记者采访一线的女护士:“当疫情结束了,你最想得到什么?” “一个拥抱!” 当凯旋时,当春天来临,江南鲜花绚烂时,一个拥抱,也许是隔空的拥抱,就弥补了40多个日日夜夜亲情的陪伴,是她对亲人、对朋友、对所有为抗疫做出牺牲的同胞的弥补,是对所有的期待他们安全归来的善良回答。 陪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是一种给人依靠的信赖,是一股欣慰的惬意芬芳,是绝望时候的勇气和力量,是无助时候的温情,是受伤时候的携助。生活在这个充满陪伴和爱的世界中,我们是庆幸的,更是幸福的。让我们释放出自己的善意,奉献出每个人的爱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美丽,花朵更艳丽,阳光更灿烂! 引用泰戈尔的一句名诗作结语: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 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