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叫停「影院剧场」复工,真是我们想象这般简单?

 天承办公室 2020-04-16

当前,各地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业迎来复工复产“加速期”,但剧院、剧场等演出行业却仍在“焦虑”中苦苦煎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3日,已有23个省、市级单位出台30余部演出行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文件。但这些政策真的符合演出行业特性吗?真的能促进演出行业复工复产吗?为何又被国务院叫停?


作者 | 小军哥(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胡卓然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843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剧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承载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

受疫情影响,自1月24日起,全国所有的景区关闭,所有影院停业,大小演艺停演,原本热闹的影视、演艺行业顿时陷入漫长的寒冬。春回大地,当刚刚开始复业不到一周的影院、KTV被踩“急刹车”,演出行业最终还是没能按下重启键。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建议低、中、高风险地区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均暂不开业,具体要求由各地依据本地疫情形势研究确定。'这个重磅决定,无疑给电影院、演出剧场等线下文化娱乐场所复工致命一击。剧场究竟何时才能开门?暂时仍不得而知!


是疫情防控需要
还是政策不给力

回看各地演出行业复工的时间表和政策指引,答案不言自明。

2月中下旬,鉴于国内疫情出现向好趋势,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安徽黄山等地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陆续决定分批有序开放城市公园和开放式景区室外区域。至此,全国旅游景区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

然而,在全国大部分景区尚未开放之际,室内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却按捺不住,大有要赶在旅游前复工之意。如2月21日北京率先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演出场所防控指引》,几天后,上海也发布《上海市演出场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南》。先不说,此举是否有点“操之过急”,就政策本身而言,就存在许多“争议”。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13日,已有23个省(区、市)及市级以上部门出台30余个涉及演出行业复工复产的文件。回看这些政策,从时间节点和内容看,目前各地政策大多都有“不动脑子”跟风状态,很多政策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毫无含金量。

△各地演出行业相关复工政策汇总


例如,纵观京沪两地防控指南,最大的共同之处是:消毒、测温、实名登记、无接触服务、交叉隔座售票等防疫措施。最醒目的要求是:上座率控制在60%和50%以内,观演人员全程佩戴口罩,保持错位观演。仔细读完指南,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感到,这两份复工建议虽然体现了政府对演出市场的关切,并未从行业特性出发给出有效办法。

△3月20日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戴口罩表演

先看《北京市演出场所防控指引》,从防控原则、员工防控、剧场防控、演职防控、观众防控及疑似防控等六个方面,提出23条指导性建议及措施。总的说来,内容考虑的还算全面,重点突出空间和重点人群。但,其中有些条款却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确定性因素。

如演职防控措施,要求进入演出场所的演员须扫描在全国的健康码疫情防控系统上自行在线申报的绿色健康码,演员建立《演员登记表》,每场演出人员进入剧院前需测量体温并登记,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应立即联系团方及剧院领导处理,要求体温异常人员不得出入剧院。却忽略了演员什么情况下佩戴口罩、是否保持1米距离等问题。

再看《上海市演出场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涵盖了总体要求、恢复演出前的准备工作、恢复演出后的防控措施、应急情况处置等四个方面,提出了40条具体措施,与北京措施相比更加细致和详实。除设置了演职人员专门通道外,演出现场增设医务志愿者,协助场馆判别人员身体不适及现场处置。


在应急措施方面,如发现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由场馆负责人下达演出取消及疏散指令,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装备引导所有观众至大堂同时播放广播,开放所有疏散口,并告知复核本场演出“专属二维码”以便通知居家观察要求。相对而言,更易于演出方及时应对和操作。

重点说一下广东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在主要措施方面,分公共文化场馆(站)、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星级饭店(民宿)及文化娱乐、营业性演出场所、旅行社等行业类别进行了分类实策。特别要求,上网服务、游戏游艺、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等文化娱乐场所暂不开放。这也是各省(区、市)中为数不多提出室内文化娱乐场所“禁令”的省份。
 

但是,各地政策不乏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与经营性演出场所、电影院复工措施合并“打包”,或将防控主体责任推到经营单位,由经营主体负责细化防控措施。

比如,3月21日,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影剧院、室内外体育场馆、餐厅包厢,以及会展、书店、艺术品、演艺、娱乐、网吧网咖等公共和经营场所即日起可恢复开放。要加强通风换气、清洗消毒,合理控制场所内人员数量,落实对员工健康监测和内部管理措施。类似情况各地均涉及,毫无可操作性,更让行业者无可适从。


演出行业“零”复工

背后原因究竟为什么

 
从当前全球疫情形势看,虽然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很大,不确定因素和隐患风险依在。反观前文所述,除了基于疫情防控需要外,与各地复工复产防控措施“不专业”“不精准”也有很大关系。
 
说直白一点,各地政策制定者既不是疾控专家,也不谙熟行业特性,更不懂演出行业的特点和规律。试想,这些政策真的符合演出行业复工要求,真的能促进演出行业复工复产吗?显然不行。究其原因,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东施效颦,盲目跟风。众所周知,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随后,浙江杭州、江苏南京等地有序开放城市公园、旅游景区(点)的室外区域(景区内纪念馆、博物馆、宗教等场所暂不开放)。
 
景区开放后,经受了春节撤档或退票停演的电影院和大小剧院坐不住了。2月20日起,北京、上海、河北、甘肃等陆续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演出场所防控指引或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指南。紧接着,新疆、内蒙古、四川、江苏等地486家影院复工。3月27日晚,国家电影局一道禁令,刚复工不到一周的影院迎来“急刹车”,所有影院均立即暂停营业。
 
 
与旅游景区仅开放了室外区域相比,影院业和演艺剧场急于复工复业显然就是“东施效颦”、盲目跟风、不动脑子。最后,不仅被紧急叫停,还被主管部门“打了脸”。显然,面对政府陆续发布的复工政策,影院业、演出行业坚持“零”复工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
 
二是相形见绌,孤掌难鸣。隔座售票、座位间隔1.5米距离,保持错位观演、观影等防控措施,演出剧场与影院几乎同出一辙。演出(演艺)与电影院看似相近,却又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电影的上座率平时保持在15%就不错了,而且边际成本小,而演出边际成本不一样,即便上座率控制在50%以内,演出方也很难收回运营成本。
 
无论是驻场演出还是户外表演,不同的座位数、票价、场租费、宣发,以及演出类型,都会决定其不同的成本。比如,相声、小型话剧和音乐剧,这类演出的成本就相对较低,但大型演出和音乐剧,演员及员工酬劳、硬件设备的折旧和水电耗费等恒定成本巨大,不会因为观众的减少而减少,上座率至少达到七成以上,才有勉强保本。


不演仅亏前期投资,演更亏运营成本。如此相形见绌的对策措施,基本上没有哪家演出公司愿意复工。
 
三是时机未到,量能不济。目前,虽然旅游景区、主题公园都开始逐步恢复营业,但受暂停跨省跨境游限制,各地大部分旅游还是以周边游、省内游散客为主,对于严重依赖团客及游客就地转化的旅游演艺来说,在流量不能保证的前提下,一旦开演只能亏损更严重,所以目前开放还不是最佳时机。诚如,《宋城千古情》《印象刘三姐》《长恨歌》《又见敦煌》等知名实景演出仍在观望,均未正式宣布复演计划,其他剧场演出更是如此。


除了观演量能不济外,大多数演艺剧场靠引进剧目演出对外售票,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预留出运行周期,从引进洽谈、签约演员、办理批文到宣传推广及线上售票等程序,都需要提前量。此外,出于防疫考虑主管部门报批与否仍是未知数。即便是现在准予复业,大多数剧场也不可能马上就能全面复工,观众也很难马上安心地走进剧场。

综上所述。基于防控需要与行业特性,从中央到地方,对剧院、影院复工等文化娱乐场所始终保持高度谨慎,绝非政策有意为之,而是疫情所迫不得不为。

市场复苏尚无预期
如何才能化危为机
 
近一个多月来,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被誉为“加拿大国宝”的太阳马戏团暂停演出,太阳马戏团宣布裁员4000余人,仅保留了200余人作为核心团队维持基本运作。多家国际知名演出公司表示“无力支撑”,更早遭受疫情波及的中国演艺市场,境况更加严峻。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占一季度总场次的80%以上,造成直接票房损失约24亿元,估算其他损失近百亿。3月中旬时,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上海大剧院等有风向标意义的剧院,也纷纷取消了4月的演出。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开放式活动场所,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展览及会展等暂不开展”'建议低、中、高风险地区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均暂不开业。'受此影响,电影院、户外音乐节、演唱会、文旅演艺等演出行业还将面临更长的复业压力,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建议,应因企实策主动作为,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化危为机。

一是加大定向扶持力度。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针对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政策多为普惠型阶段措施,虽然普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并未有效满足诸如演艺、影院、剧场等复苏信号不明显的行业主体诉求。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结合此类企业现状,研究出台对相关行业的定向支持政策,尽可能的帮助企业将损失降到最低。譬如按2019年票房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免息贷款等。


二是精准出台复工措施。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建议低、中、高风险地区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均暂不开业,具体要求由各地依据本地疫情形势研究确定。”相关企业颇为不解,认为既然确定权交给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就应该组织专家对此领域行业复业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给出预期时间或具体指标,指导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怎样才能重新复业。建议:各地政府在加大政策引导的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开展调研评估,精准出台相关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增强企业复苏信心。

三是拓展剧院物理空间。迫于线下演出因疫停滞,除了春节期间活跃在网友视线的各类“云演出”“云演唱会”“云音乐会”等线上产品外,部分演艺公司也将剧院运营的“在地”演艺产品和客群有效迁移至在线传播平台,通过开发在线演艺活动等方式,拓展剧院的物理空间。如,保利剧院推出“保利云剧院”,摩登天空推出的“宅草莓”云音乐节,以“云自救”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值得同行借鉴和尝试。

结语

重拾勇气与希望,是艺术自有的生机与力量。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激情满满、斗志昂扬,经历这场“文艺战疫”的持久战,必将为疫情后的影院、演出市场积蓄更多动能,催生出更多精品力作。阴霾终究会散去,观演者的热情不会消退,舞台的灯光一定会更加璀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