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两者无论从外观,还是从木材构造特征来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价格有着数倍的差异。 因此,如何对两者的进行鉴别自然就成为众木友非常关心的问题了。 越南黄花梨,根据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其学名为“东京黄檀”,不在红木国标内。 此问题前段时间在学术上出现更新:目前,权威学者、机构认为越南黄花梨(东京黄檀)和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是同种,并且东京黄檀的命名比降香黄檀早,所以应该统一为东京黄檀。 同时,也有业内权威指出,越南黄花梨北部料是东京黄檀,而越南南部的黄花梨则是另一个树种:波恩黄檀。 虽然有很多人对此学术更新表示怀疑和反对,但我们认为对于学术上的更新,大家应该予以尊重,毕竟学术是有标准和依据的。 同时,学术上是否划分为同一个树种,对于目前市场来说并不重要,海黄和越黄在市场上依然是区分销售。同时,也并不是说划分为同一个树种之后,两者就完全一致、无法区分了。 就如同刺猬紫檀一样,虽然现在学术上西非产地的都划为同一树种,但冈比亚、几内亚产地的刺猬紫檀就无味或有淡淡的清香味,加纳、贝宁产地的刺猬紫檀就是有明显的臭味,嗅觉正常的人都能区分。 另外,染料紫檀也是如此,和赞比亚、刚果产地的比起来,坦桑尼亚产地的染料紫檀在密度上明显低了很多很多,看了两种料后都不会混淆,价格也有悬殊。 大果紫檀和鸟足紫檀也同样如此,虽然现在国际上已经统一合并为大果紫檀了,但是鸟足紫檀(老挝花梨,密度0.94-1.01 g/CM3)比大果紫檀(缅甸花梨,密度0.80~0.86 g/CM3)密度明显要高,香味淡了很多,树心多扭曲。相信对两者厂家们也不会搞混。 当然,海、越两者无论从外观,还是从木材构造特征来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别并不明显,一般很难区别。 不过,对相似的东西,靠眼力和研究来进行鉴别,或许也正是文玩、收藏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如果都是毫无异议、完全一致的标准工业产品,那么文玩和收藏也就真的索然无味了。 手把手教你鉴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是被普遍认可的经验之谈,希望对木友们区别海越有所帮助。 一:色泽与气味 先说色泽:一般而言,两者色泽都以黄为基调,但越黄绝大多数就是比较单调的黄色,而海黄会在黄色的底色中,带一些紫、棕色,对比下面的两个器物就清楚了。 先看海南黄花梨: 再看越南黄花梨: 再说说气味:海黄和越黄都有一种香味,但海黄和越黄的香味是有明显区别的,海黄特有的那种醇香,非常独特,是越黄无法复制的,而绝大多数越黄的气味,是一种酸香味,还有冲鼻的感觉。 特别是打开越黄制作的容器,比如越黄水杯时,这种冲鼻的酸味很突出,和海黄的“醇香”明显不同。由于气味比较抽象,图片无法说明,要掌握这个技巧,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别用细砂纸打磨海黄和越黄的器物,就能闻到明显不同的香味,然后在脑子中固定下来就好了。 纹理与层次感 黄花梨之所以受追捧,就是其如水墨国画一般的木纹,变化多端,美轮美奂。 总的来看,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更加清晰、明朗,粗中带细,线条分界清晰,层次感很强,整体看上去感觉是一副立体的淡墨山水国画,而越黄的纹理相对杂乱,有混沌的感觉,层次感也相对较差,感觉是一副平面的抽象画。 总之,海黄的花纹含蓄淡雅,线条清晰有章法,越黄的花纹更为夸张,线条模糊有杂乱无章的感觉。 先看看海黄的纹路和层次感: 再看看越黄的: 独门暗器-“鬼眼”(纹路群的中心) 玩黄花梨的朋友,大多喜欢其山水画般的纹理,变幻不定,让人捉摸不透,而黄花梨纹理中特别典型就是黄花梨的“鬼脸”纹,也就是黄花梨的树结处产生的一种特有纹理,这种鬼脸纹,我觉得叫“鬼眼”似乎更为贴切,就像一只只有神的眼睛在盯着你看一般。 这种鬼眼,其他红木如红酸枝的树结处也会产生,但其鬼眼纹显得杂乱、粗放,远没有黄花梨的鬼眼那么有神韵、那么雅致。当然,也不是每个黄花梨器物都会有鬼眼,这个和取材部位等有关,一般而言,有鬼眼、多鬼眼的“开门”器物,市场价格会比没有的高出许多。 这里透露一个鉴别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独门暗器,就是通过鬼眼纹来鉴别海黄与越黄。 绝大多数情况下,海黄的鬼眼都是实心的,因此显得更有神韵,而越黄的鬼眼大多空心,显得目光没有海黄的那么“有神”。可别小看这句话,可是很多老鸟秘而不宣的绝招。 海黄区别于其它黄花梨最大的特点是'纹路群的中心'。 海黄黄花梨:纹路群的中心是'实'的,或粗或细,肯定是一个黑点,有万众归一之感。 越南黄花梨:纹路群的中心是'空'的,纹路围成一圈一圈,到了快到中心时就逐级消失。 可别小看这句话,这可是很多老鸟秘而不宣的绝招哦。 * 文章来源老红木网,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