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育儿界就流传一种说法:“3岁分床,5岁分房。” 不少父母却把这种年龄建议当成了铁律,对照着执行,强制跟孩子分床、分房,生怕错过这关键时间点。 结果,不知道坑了多少孩子和家长!
孩子确实始终要学会独立睡觉,可到底在孩子几岁分床睡最好呢?又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自己一个人睡呢? 思考3个问题,让你心中有数 1.分床与不分床的利弊 权衡利弊,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自己的决断。 不分床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孩子更高质量的睡眠,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而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隐患。 刚出生或还未学会翻身的孩子,跟父母睡同一张床,在夜间容易发生挤压、蒙被综合征等惨剧。
建议,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1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单独睡小床,让小床紧挨大床,以便妈妈伸手就能摸到孩子。 2.哪种方式更能让自己和孩子都睡好 在和孩子分房睡的过程中,不少妈妈都感受过来自孩子抗拒的挫败和无助。
我们都知道,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强行为了分房而分房,搞得睡前跟打仗似的,又如何能睡得安稳呢? 分不分房,我们真的不能单单纠结于孩子的年龄,更应该注重孩子在分房睡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搞一刀切。 如果一定要有个年龄,那么,按照一些心理学家的建议:10岁之前不晚。 所以,我们没必要纠结是3岁好,还是5岁好,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孩子有没有做好准备? 3.孩子是否做好了分房睡的准备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关于孩子分房睡的年龄期限,其实没有人敢给出固定的标准。 因为最好的最正确的标准,就是当孩子准备好了。
你多观察身边朋友,就会发现,那些没有被特意强制分房睡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跟父母分房成功,而且年龄根本到不了心理学家所指出的10岁界限。 当孩子心理做好了准备,分房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几个技巧,让孩子分房睡变得轻松 一般情况下,孩子上小学后,就会主动尝试独立睡觉了。 如果,你想和孩子早一点分开睡,那么,可以开始着手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1、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
孩子动手参与布置,成就感会让孩子对这个小房子有熟悉的感觉,降低孩子的排斥心理。 2、通过绘本安抚孩子的焦虑和不安感 孩子不愿意分床,除了不想和妈妈分开外,更多的是害怕和恐惧。 强制让孩子分房睡,不如提前借助绘本,让孩子了解“睡觉”,一个人也可以不用怕。
3、给孩子睡前陪伴 陌生的小房间、陌生的小床,孩子可能一开始并不适应,所以家长可以陪孩子先适应这个小房间。 可以在孩子的房间,跟孩子讲故事、读绘本,或单纯地陪孩子玩一会,等孩子睡着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心安。 4、分房睡时打开房门 敞开房门,既有利于父母快速感知孩子的状况,也能让孩子感到安心。 如果孩子做了噩梦,或是被打雷闪电吓醒,孩子可以快速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安慰和保护。 5、 允许孩子偶尔耍赖 假如孩子单独睡了段时间,突然又闹着要和父母睡,先别急着数落责骂,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因为生病而粘人? 如果不是,那就再找找看是什么其他原因,然后帮助孩子一起解决。 有时候,孩子偶尔的耍赖是为了确认你的爱。 ![]() ![]() 说到底,每个孩子的成长进度都有所差异,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 也许有一天,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孩子就跑过来跟你说:“妈妈,我也要睡自己的小房间。” 所以,与其生搬硬套所谓的分房年龄,不如多关注孩子每一次的新成长,去他的3岁5岁,孩子准备好了,才是王道! 来源:育儿话报(ID:ttzhuishu),孩子教育第一站,聚焦6-18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关注我,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注: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