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个不好惹的女人:心狠一点,幸福才稳一点

 乐康居 2020-04-16


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似乎就在“原生家庭”这个梗上过不去了,几乎每一个外在坚强工作拼命的女角色,都会有一个被原生家庭伤害的背景。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还有最近热播《安家》里的房似锦,就是典型。

即使这些女性在事业很成功,却始终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痛,甚至还丢了爱情。


现实中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原生家庭发出这张烂牌,就真的无法改变了吗?成长的伤痛会伴随一生吗?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只象很小的时候,就用铁链把它拴住,等这只象长大之后,它已经力大无比。

但你只用一根很细的南瓜藤就可以拴住它,并且它连挣脱一下藤蔓的意愿都没有

即便它非常渴望自由,它可能会用尽方法去努力,但它唯独不会去挣脱这根南瓜藤,因为在它的感觉里,拴住它的依然是铁链。

陷入这种痛苦的强迫性重复的人,很多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觉察和意识仍然没有得到发展,感觉还停留在跟儿时一样无助的时刻。

原生家庭就如同这个锁链,在潜意识中这种跗骨之痛,早已经牢牢的沾在她人生的每一处。

即使是职场上呼风唤雨的女强人,在面对咄咄逼人的父母时,也只有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当一个人在别人看来,总是陷入跟他所处的位置不相符的困境时,说明他可能陷入了一种强迫性重复,对自己和自己的处境缺乏足够的觉察和自我意识。

所以陷入强迫性重复的人想要改变命运,就需要狠心一点做自我觉察,突破强迫性重复。


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而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

那些虽然经历磨难,但仍然能够幸福的人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我们说的“幸福力”

今天,我想向你们推荐《生活需要幸福力》这本书,这是一部探索如何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的心理学读物。



·看完本书你将懂得·

1、如何挖掘人们感觉“不幸“的源头 
2、 如何重新定义“幸福”              
3、如何全方位建立起“幸福心理系统 

那这些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女性,如何去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力”呢?

在《生活需要幸福力》这本书中,作者张近月提出了“两个人生“的概念,你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书中选段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两个人生:

第一个人生是父母给的,充满扭曲、压抑与挣扎;

第二个人生是自己给的,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满足。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似乎天生就希望自己是更好的,希望能主导自己的人生;然而,无论是婴幼儿期、童年期,还是青春期,甚至直到成年,我们都会感到强烈的迷茫,对生活充满失望。

你的父母可能有很大的责任,对你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甚至是很深的创伤,我们却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事实上,一个人是注定无法一下子活出自己的,必然是先有被扭曲,才有生命的存续,接着才有内在的自我发展。

就像我们最初从一个受精卵到孕育成人的过程,为了适应母亲的子宫,我们必须蜷缩着身体——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样子,因为接受被局限,才能生存。


如果你不接受,开始抗争,那么连你的存在也变得不可能;只有当你接受了,你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

又好比,当一个婴儿不能被父母即时满足时,他会无比绝望,但是下一刻,他可能又会接受父母的照顾。接受自己不是时刻被无微不至地对待这个现实,会让他痛苦,却能让他活下去,逐渐长大,在未来发展出照顾自己的能力。

所以,有的经历仅仅是为了生存,这也非常重要。

但是,请永远记得:当你的生存获得保障之后,你的人生还可以有新的选择。

如果发现自己被卡在这个位置,你需要充分去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看到自己存在的羁绊是什么。

当你对过往经历的理解,深深印入你的意识和感受之中时,你才能站在那条路的终点,跟过去告别,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长按扫码免费领取

这本书是知名心理咨询师罗近月十年咨询心血之作,被上百家媒体转载、200万读者感动推荐,杨澜、张德芬、潘幸知等知名作家都推崇书中提到的幸福人生修炼方法。

 ”四种能力“”三个阶段“

文章简单却不乏深度,辛辣又充满温情,陪伴你开启自我探索之路,看见和接纳过往经历中的创伤。


现在,我们购买了100本《生活中的幸福力》免费包邮送给你,一起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力”,正如书中所说:

我们活得如此努力,值得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 如何免费领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