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傻子锐评《再说袭人》

 时髦的傻子 2020-04-16

时髦的傻子

    说明:《再说袭人》首见于【红楼梦吧】,作者署名【静水流深一线天】。因篇幅所限原文免录,本文中【括号】里粗体字内容即为《再说袭人》原文。

    【】、【贾政就为袭人的名字大为光火过】——静水此说在第23回,原文是“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贾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可见,贾政“光火”的是“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对“袭人”这个名字倒是觉得“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静水以此来说明贾政厌恶袭人之名实在是不足为凭。

    【二】、【“我人不在这心耳眼意时时都在这”,(袭人)至此成了怡红院中王夫人的首席“耳报神”。】——“心耳神意”本是佛教用语,意思是“虔诚的心愿意念”。王夫人信佛才有是语,并不是“耳报神”的意思。因为书中至少有两处提到了“耳报神”,作者遣词造句极为严谨,不会混用:一处是47回,“贾琏陪笑道:'见老太太玩牌,不敢惊动,不过叫媳妇出来问问。’贾母道:'就忙到这一时,等他家去,你问多少问不得?那一遭儿你这么小心来着!又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的,倒唬了我一跳。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另一处是第71回,“凤姐听了这话,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回头向赖大家的等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尽让他发放,并不为得罪了我。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静水先生想当然地把“心耳神意”理解成“耳报神”纯属理解错误,又想当然地把这个“耳报神”定性为袭人更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

    【三】、【宝玉和袭人同领警幻所授之事之前那句“比宝玉稍长两岁,近来渐省人事”是关键,与其说是宝玉所强不如说是袭人平日勾引的结果。】——原文:“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作者明明写的是宝玉“遂强袭人”在静水笔下却成了“袭人平日勾引”!当然,这里的“强”不同于“强奸”“强迫”之类,而是那种死缠活磨的“强求”,袭人也不过是那种半推半就的被动应允而已。须知宝玉和袭人“初试”之时,袭人也是第一次也是处女。想来即使当今社会的处女第一次也未必会去“勾引”男孩子,更遑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濡染的花袭人了!作者为其【昭传】并写进《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花袭人总不至于是个荡妇吧?我不禁要问:如果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作者原文原意,《红楼梦》解读还有没有可供依据的标准?

    【四】、【一个枉自,一个空云,足以说明袭人是深藏心机善于演戏的高手,与其说是“谁知公子无缘”不如说是“谁知无缘公子”,曹公的嘲讽之笔也是宽宏仁爱的。】——静水这里说的是袭人判词里的前两句:“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我就纳闷,难道“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两个褒义词前面加上“枉自、空云”就变成了贬义词?就成了曹公对袭人的“嘲讽之笔”?

    《枉凝眉》曲子中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之句,这里的“枉自、空劳”和袭人判词中的“枉自、空云”相类似,都是作者以第三者的视角所抒发的惋惜之情。这种惋惜之情只有在美好事物遭受毁灭,或者是好梦难圆、好事难成之时才会产生。谁也不会因为地震没把自己砸死而“惋惜”!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感染上新冠病毒而“惋惜”!若按静水的意思,“枉自、空云”是曹公对袭人“嘲讽”的话,袭人就是“深藏心机善于演戏”的奸人、佞人、小人、恶人。她后来跟了蒋玉菡(优伶),那后两句就不应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应该是“活该优伶倒霉,多亏公子幸运”才能讲通。究竟不知是曹公思维混乱还是静水曲解原文?

    【五】、【“ 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疾。诼谣謑诟,出自屏帏;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云云····”悍妇不会是骂自己母亲,多半是指王善保家里,诐奴无疑是针对袭人的,】——“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是古文辞赋里经常用到的“互文”。如《木兰诗》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陋室铭》里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都是“互文”,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的修辞格。静水却一分为二,把“悍妇”说成王善保家的,把“诐奴”说成袭人。前者还用个“多半是”,后者就肯定“无疑”。(原文):“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试问,那些“和园中不睦的”是主还是奴?为什么“诐奴”就无疑是袭人?不喜欢袭人完全可以,但不能毫无根据地血口喷人!

    【六】、【撵蕙香,逐芳官,死晴雯,她们又向谁申冤去? 】——静水没明说,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些人的被逐或屈死都是袭人告的密。既然是袭人告密,为什么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时,王夫人根本不认识晴雯?为什么王夫人根本不知道晴雯也是近身伏侍宝玉的丫鬟?为什么晴雯还能以自己不近宝玉成功骗过王夫人?为什么王夫人会因为自己两眼一抹黑而引发“自怨”?为什么还要急着“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难道王夫人老年痴呆,把袭人告密晴雯的内容忘了个一干二净?至于芳官和蕙香(四儿)被逐,作者已经说清楚,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这么多能够证明袭人清白的证据静水先生视而不见,却仅凭贾宝玉对袭人的一点怀疑就“有罪推定”袭人是告密者,难道“疑罪从无”的法则只有现代社会才有用吗?

    “竭力尽忠、心地纯良,克尽职任、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贤袭人、花解语、桃红又见一年春”等定语都是作者明确评价袭人的。袭人在宝玉要撵晴雯时不计前嫌的跪地求情,对醉卧宝玉床铺的刘姥姥的和气忍让,对上门寻隙的李嬷嬷的忍辱含垢,对贾环向贾政下谗言陷害宝玉的遮掩隐瞒等情节,都说明袭人绝非卑鄙之人,而是作者钦定的“贤袭人”。如此袭人怎么会去告密同事姐妹?

    【七】、【袭人听说,心下暗喜道:“若不如此,你也不能了局”一个“暗喜”把袭人完全控制宝玉后的得意跃然纸上。】——当时就看到有网友批驳此论。借用“小杨柠”先生的评语:“你咋能看出来那是为了控制贾宝玉?你咋就不能说她是为了宝玉着急不让自己主子伤心劳神安慰宝玉?从你这点评论上就可以看出你是戴有色眼镜凭个人喜好来看红楼梦。”原文更能发人深省:晴雯被撵之后,“(宝玉)一面想,一面进来,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当时跟前再无别人,袭人总不至于做戏给墙看吧?不知这“独自垂泪”和静水所谓的“暗喜”如何统一?

    【八】、【袭人是未来“活佛”贾宝玉唯一打过的人,作者这样安排情节能说没有一点用意吗?】——平心而论,静水先生还算言语平和,不像某些读者恶狠狠地说袭人挨了宝玉的“窝心脚”!但用意还是很明显的,就是说这是曹公在鞭笞袭人。

    红楼梦既然是小说,就少不了误会、巧合、偶然、意外等艺术表现手法。毫无疑问,宝玉踢袭人纯属误会,原文写得明白:“(宝玉)口里说着,一低头见是袭人哭了,方知踢错了”。若说这是作者有意鞭笞袭人那还安排晴雯“夭亡”了呢,是“挨一脚”厉害还是“夭亡”厉害?实际上,袭人和晴雯是曹公以母亲之大爱倾其毕生心血着意孕育呵护起来的众多女儿中的两个,无论是“窝心脚”还是“夭亡”都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现实需要,并无任何恶意。以此来判定作者鞭笞袭人实属浮浅。

【九】、【花家要为袭人赎身被她声泪俱下的拒绝,可见她眼里尊严和亲情远远没有荣华富贵重要】——请看原文“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庚辰侧批:孝女,义女。)。。。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庚辰侧批:孝女,义女。)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全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

当年袭人是为了老子娘不被饿死才情愿卖身为奴的。现在家里“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袭人还愿意被赎出来再卖一次。请问静水先生,在袭人眼中究竟是“亲情”重要还是“荣华富贵”重要?此段文中脂砚斋连批两处“孝女,义女”,静水却要把袭人说成不顾亲情的忤逆之辈,真可谓为了黑袭人,不惜睁着眼睛把“白”说成“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