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最杂,捋捋中医的10种治肝大法!

 中医药方便 2020-04-16

华医世界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情绪和心理问题,此类问题与中医里肝气的运行有很大关系。

肝气运行失常会引起情志、脾胃、心肺等多脏腑气机失常,这也是为什么心态与情绪对健康有很大影响的原因。

著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一生精勤治学,深谙医理,其对王泰林治肝大法潜心研究,对内、妇科疾病善从肝论治,积累丰富经验。

正值与肝气相应之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俞慎初老先生的十大治肝大法吧!

01

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木失条达,肝气郁结者。

常因情志不畅,忧思郁怒致肝失疏泄,气机阻滞。

证见胸胁满闷,或胀痛不舒,嗳气时作,善太息,纳减,脉弦,舌苔白。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有:

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郁金等;

如痰气郁结,咽喉间似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可合半夏厚朴汤。

若肝郁血虛、妇女月经不调、经期乳胀少腹痛,用逍遥散加减。

医案 一则

陈某,女,50岁,1992年3月24日诊。

患者平素多愁善感,半月来胸胁满闷不舒,咽喉间似物梗塞,胃脘时胀,寐差,脉弦细,舌淡红苔白。

证属肝郁气滞,痰气互结,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

甘草3g,香附6g,川芎5g

紫苏叶6g,川朴根6g,半夏6g

夜交藤12g,合欢皮12g

服3剂后,胸闷及咽喉梗塞感减轻。

按前方又连服6剂后,诸症悉除。

02

 疏肝和胃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者,

其症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胸闷嗳气,每因忧思恼怒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缓。

常用自拟经验方理气和胃汤治之

方由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元胡、台乌、砂仁、甘草组成。

如气郁化火、胃脘灼痛、泛酸加左金丸、海螵蛸;

呕逆嗳气,胃失和降者加旋复花、代赭石;

伴胃阴不足,口燥咽干加麦冬、沙参、玉竹等;

若久痛夹瘀、痛如针刺者加丹参,赤芍,三七粉等。

医案 一则

吴某,女,29岁,1989年11月16日诊。

患者1年来胃脘部经常闷痛,近半个月胃痛又发作,且痛连两胁部,饥饱均痛。

胸闷嗳气,时泛酸水,脉弦缓,舌淡红苔薄白。

证属肝气郁结,横道犯胃。

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

拟理气和胃汤加减:

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

元胡10g,川楝子10g,台乌药5g

砂仁5g,吴茱萸(泡)2g

黄连5g,甘草3g

服4剂后胃脘痛减轻,胸闷、泛酸均差,仍按原方又增服8剂后胃痛已愈。

03

平肝祛风法

适用于肝经风火之头痛证,此证多因头痛日久,风邪留滞化火;

或七情内伤,肝气郁结化火,复感受风邪所致,常见头痛偏于两侧,时缓时剧,经久不愈,每于忧思烦恼或受风,感寒,天气变化时头痛发作。

伴有口苦,口干,心烦失眠,脉弦数。

俞老常用加减清上蠲痛汤(川芎、白芷、羌活、独活、麦冬、黄苓、防风、蔓荆子、甘菊花、细辛、钩藤、葛根、柴胡、甘草)治之。

如兼痰浊内蕴者去麦冬加半夏、陈皮;

肝火偏盛加夏枯草、龙胆草、山栀、丹皮等;

如久痛入络,可酌加化瘀通络的桃仁、红花,赤芍等。

医案 一则

任某,女,41岁,1989年11月2日诊。

患者头痛多年,或痛在左侧,或痛在右侧,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多方医治鲜有疗效。

患者伴有胸闷心烦,性情急躁,口干纳减,夜寐欠佳。

脉弦细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诊为肝经风火头痛,

治宜平肝祛风佐以清热。

处方:

川芎5g,白芷6g,羌活5g

柴胡6g,钩藤10g,甘菊花6g

蔓荆子10g,麦冬10g,黄苓5g

防风6g,细辛2g,葛根6g

甘草3g,夜交藤12g

服5剂后,头痛著减,余症亦差,但食量未增,前方加谷麦芽各15g,又连服10剂后,诸症均愈。

04

疏肝宜肺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肺失宣降之气滞咳喘证。

此类患者既有咳嗽、气逆喘促的症候,又有胸胁胀闷、情志不舒、脉弦的气郁之象。

俞老常用四逆散合三拗汤加蜜款冬、郁金。

若肝郁化火犯肺之咳喘者,则用四逆散合泻白散加黄芩,杏仁,苏子、蜜枇叶;

兼肺阴虚者加沙参、麦冬、五味子,百合。

医案 一则

 王某,女,42岁,1990年3月12日诊。

患者反复咳嗽已1月余,伴气急,喘促,每于心情不舒时咳喘加剧,且胸闷胁胀,痰白量少粘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为肝郁气滞、肺失宜降之咳喘,

治宜疏肝宣肺、止咳平喘。

处方:

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

甘草3g,蜜麻黄6g,杏仁5g

蜜款冬6g,紫苏子10g,郁金10

蜜枇叶12g,浙贝母10g

服4剂后即觉胸宽气顺,咳喘明显减轻。

仍以原方再服8剂后,咳喘已愈。

嘱其常服逍遥丸以巩固疗效。

05

抑肝理脾法

适用于脾气素虚复因肝失条达、横逆乘脾、脾失健运者。

症见胸胁痞满,肠鸣腹痛泄泻,每因精神刺激或情志不和而发作。

且嗳气频频,矢气多,脉弦,舌淡红苔薄白。

常用痛泻要方加味治之。

如腹泻粘滞不爽,或大便带有粘液,为肠道湿热内蕴,可合香连丸或加野麻草;

脾虚纳少倦怠者加黄芪、茯苓、扁豆、淮山等。

医案 一则

林某,女,26岁,1992年2月13日诊。

患者大便溏泄,左下腹闷痛反复发作已3年多,腹泻前每见腹痛,肠鸣,泻下粘滞不爽,每日2~3次。

素来性情急燥,脘腹胀闷,嗳气纳减,矢气较多,脉弦细数,舌淡红苔薄黄。

证属肝郁脾虚,兼肠道湿热,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佐以清热导滞。

处方:

黄芪15g,防风6g,白术6g

陈皮5g,茯苓12g,白芍10g

淮山药15g,薏苡仁12g

木香5g,黄连5g

服4剂后,大便溏泄明显改善,仍按前方出入又连服12剂后,大便恢复正常。

06

清肝利胆法

适用于肝胆湿热蕴结之证。

多因肝胆湿郁化热,湿热交蒸,肝胆疏泄失常,出现脘胁胀痛如灼,尤以右侧脘胁疼痛较剧,且胸闷口苦,嗳气泛恶,溲赤便结。

或兼见黄疸,或热灼胆汁成石,脉弦数,舌苔黄腻。

此证多见于胆道感染或胆石症患者。

俞者常用经验方加味五金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玉米须)治之。

如伴肝胆结石者加枳壳,川朴根;

大便秘结加元明粉,有绞痛者加元胡、白芍,甘草。

本方加石苇,猫须草亦可用于尿路结石症的治疗。

如属肝经实火,见头痛耳鸣,目赤肿痛、口苦溲赤者,则用龙胆泻肝汤以清泻肝火。

医案 一则

郑某,男,42岁,1989年11月23日诊。

患者右上腹及胁部阵发性疼痛已1个月余,时作绞痛,且恶心欲呕,口苦口干,纳差。

大便秘结,3天未解,尿色深黄。

舌质稍红,苔厚微黄,脉弦数。

经当地医院超声检查诊为胆囊炎,胆石症。

此属湿热薰蒸肝胆,以清肝利胆消石为治。

处方:

金钱草305,海金沙15g,鸡内金10g

郁金10g,金铃子12g,枳壳6g

朴根6g,元胡10g,绵茵陈15g

白毛藤15g,全瓜蒌30g

服7剂后,右上腹及胁部疼痛明显减轻,大便已通,余症均有改善。

前方瓜蒌减为15g又再服14剂后,症状消失。

07

疏肝利水法

适用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液代谢障碍者。

症见面目及肢体浮肿,胸闷不舒,脘腹痞滿,纳食减少,时作嗳气,小便短少。

舌苔白,脉沉弦。

俞老治气滞水肿,常用四逆散合五皮饮。

水肿较甚者加赤小豆,地胆草;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术、扁豆等。

医案 一则

肖某,女,42岁,1990年3月26日诊。

患者肢体浮肿已半年余,按之略凹陷,时轻时重,腹皮增厚,胸胁满闷,嗳气不舒,身倦纳差,脉弦缓,舌质淡苔白。

尿常规检查正常。

证属肝郁脾虚水肿,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处方:

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

炙甘草3g,太子参15g,黄芪15g

带皮苓3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

陈皮5g,白术6g

赤小豆15g,地胆草30g

服7剂后肢体浮肿减轻,尿量增多。

仍守前方又继服10剂后水肿消退,胃纳增多,余症亦除。

08

疏肝通络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日久致瘀者。

症见胸胁满闷疼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闷痛如塞。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俞老常治以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丹参,赤芍、当归尾、郁金等。

若兼痰浊,胸闷明显者,可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佐以豁痰通阳散结;

如胸胁痛较甚者,可配肝着汤以增强行气活血通络之效。

医案 一则

郭某,女,64岁,1990年5月7日诊。

患者冠心病已10多年。

反复发作左侧胸部疼痛,常痛及左肩背部。

伴胸胁不舒,胸部时有阿塞感,口干不欲饮,寐差。

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缓。

证属气血瘀滞,胸阳不振,

治宜疏肝理气,通阳活血。

处方:

柴胡6g,赤白芍各10g,枳壳6g

百合12g,丹参12g,台乌6g

当归尾6g,瓜蒌30g,薤白6g

朱砂冬15g,夜交藤12g

服5剂后胸痛豁然,余症减轻。

仍守前方又继服10剂后,精神转佳,胸痛未再发作。

嘱其常服复方丹参片善其后。

09

镇肝熄风法

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症见头痛耳鸣,眩晕欲仆,头重脚轻,行走不稳,心烦肢麻,脉弦长有力,舌边尖红苔薄黄。

俞老常用镇肝熄风汤。

如痰多加半夏、陈皮、制胆星;

若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者酌加全蝎。僵蚕、白附、地龙干等。

若属肝肾阴虛、肝阳偏亢,症见头痛眩晕,眼花、失眠等,即选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安神,常去黄芩、山栀,加甘菊花,夏枯草等。

俞老常用此方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眩晕证。

医案 一则

李某,男,65岁,1992年5月28日诊。

患者有8年多高血压病史,近1周来头晕目眩,两眼视物昏花,腰膝酸楚,四肢乏力,寐差,大便干结,2日1行,脉弦数,舌质红苔白。

血压22.67/13.33kPa。

辨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

投以平肝熄风安神之剂。

处方:

钩藤12g,天麻10g,甘菊花6g

夏枯草15g,石决明(先煎)30g

决明子128,夜交藤12g,牛膝12g

桑寄生15g,酸枣仁12g

威灵仙12g,豨莶草12g。

4剂,并配服麻仁丸。

上药服后头晕目眩减轻,夜寐改善,血压降至21.33/12.00kPa。

大便仍干,前方加瓜蒌15g又继服8剂后,头晕已除,血压趋平稳。

10

养阴疏肝法

适用于肝阴(肝血)不足,又有气机不畅者。

多因肝阴血虚,肝失濡养,兼肝失条达,气机郁滞,

症见头晕头痛,目涩羞光,胸胁满闷,肢麻拘挛,甚则震颤,常于情志不畅时发病。

且面部烘热、失眠口干,舌红苔转白,脉弦细。

俞老常用四逆与一贯煎合方加钩藤、地龙干。

阴虚甚者加龟板、元参;

肢颤较剧者加全蝎梢,白僵蚕等。

医案 一则

赵某,女,57岁,1989年11月20日诊。

1年前因家事恼怒致左手臂震颤。

1年来反复发作,常于心情不舒时手颤加剧。

平素性急易怒,胸闷不舒,头晕心悸,眼涩口干,休倦乏力,脉弦细,舌淡红苔薄白。血压15.2/11.2kPa。

此证为肝阴不足,阳亢风动兼肝失条达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养阴熄风法。

处方:

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

干地黄15g,元参18g,朱砂冬15g

丹皮10g,天麻10g,钩藤12g

地龙干15g,僵蚕6g

甘草3g,小春花6g

5剂,水煎服。

又以绿萼梅5g,玫瑰花5g,5剂,煎汤代茶饮。

上方服后手颤明显减轻,余症也均有改善,又按前方连服12剂后,手颤基本控制。

王泰林老先生曾说:“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并提出肝病中的三大纲目为:肝气、肝风、肝火。

可以看出,俞老先生以上总结的十个治肝治法也紧紧围绕着肝气、肝风、肝火这三大致病因素。

“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临床中您有什么治肝良法?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区分享!

预告

4月18日晚(本周六)19:3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庞博教授——《银屑病》

将在私塾班线上课堂准时开讲。

请私塾班学员准时参加。

不在私塾班的医师请联系丽丽:17310308685(同步微信)

福利

免费赠送大师课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