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进展|危重症患者使用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与常规能量密度肠内营养的比较

 中国营养健康 2020-04-1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道的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

摘要

背景:给危重症患者输入不同热卡含量的营养液会产生什么样的临床结局目前并不清楚。常规来说,患者接受的能量比推荐剂量要少。

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6个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患者入住ICU期间,肠内营养启动一开始或12小时内给予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1.5kcal/mL)和常规肠内营养(1.0kcal/mL),输注速度为每小时每千克理想体重1mL,最长持续28天。主要指标是90天全因死亡率。

结果:共有3957例患者被纳入到改良的意向性分析中(1.5-kcal组有1971例,1.0-kcal组有1986例)。试验期间两组患者输注肠内营养的剂量相似,然而,1.5-kcal组和1.0-kcal组患者每天接受的能量分别为1863±478kcal和1262±313kcal(平均差:601 kcal /day, 95%CI:576-626)。90天时,1.5-kcal组和1.0-kcal组分别有523/1948例(26.8%)和505/1966例患者(25.7%)发生死亡(相对风险:1.05, 95% CI:0.94-1.16, P = 0.41)。在预先设计的7个亚组患者中也获得了相似的试验结果。另外,更高的热卡输注并不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器官功能支持,转出ICU后的存活天数,出院后的存活天数,不需要器官功能支持的天数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或不良事件。

结论:使用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90天生存率并不高于使用常规肠内营养的患者。

文献相关图表:

来源

Chapman M, Peake SL, Bellomo R, et al. Energy-Dense versus Routine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N Engl J Med, 2018, 379(19):1823-1834.

简介

谈善军,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博士后,师从吴国豪教授,从事普外科和临床营养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19篇,共同执笔发表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颁布的1篇临床营养指南和3篇临床营养专家共识。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飞翔计划”资助,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担任美国J Surg Res等杂志审稿人。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