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王的阴暗面

 李怡楚 2020-06-29

今天继续聊聊《君主论》这本书,关于君王阴暗面的内容,那些君王必须采用的狡诈、阴险或者残暴的手段 

每位君王都希望被人认为是仁慈的,而不是残酷的。

留在青史上的名声,是仁、文、孝、襄,而不是炀、厉、幽、灵。

但只有仁慈,是肯定无法治理好一个广袤复杂的国家。

很多时候,善行如同恶行一样,可以招致憎恨。

仁义的宽容表象内,一定存在着严苛的章法条例。

外儒内法,正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一直实行的管理思路。

就君王而言,他首先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被人爱戴与被人惧怕,哪个更好一些?

如果能够二者具备,皇帝恩威并重,臣民既爱又怕,那是最好了。

但如果只能选一个,那么被人畏惧胜过被人爱戴。

爱戴一个人,靠的是恩义这条纽带,而人性是恶劣的,在任何时候,只要对人有利,人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斩断这根纽带。

可是畏惧一个人,是由于骨子里害怕某些利益的必然失去。

人们会去冒犯一个他爱戴的人,但绝不会轻易反抗一个他畏惧的人。

为了让人惧怕,君王必然要采用一些阴暗、残暴的手段。

但君王要注意拿捏要好时机,以及烈度。

为了君王的安全,这种手段可以被偶尔使用,但绝不能长期的、经常的被使用。

君王在采用过激行为时,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把坏事干完,而不至于以后每天每日都要搞下去。

因为不需要继续进行侵害行为,人们会重新获得安全感,如果君王这时候再辅以一些恩惠措施,则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民意拥护。

满清入关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从体制到文化,进行一场大毁灭,然后是顺治永不加赋,康熙仁政爱民,满人便坐稳了江山。

人们对于轻微的侵犯,是有力量以及意愿进行报复。

而对于重大的损害,那种让其坠入无尽黑暗无法翻身的侵犯,他们就再无能力进行反抗与报复。

因此,君王如果要对一个人、一个组织进行侵害,就必须采用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便无需害怕他们后续进行报复。

历史上的连坐、诛九族等等手段,目的之一便是要绝去后患,让敌人失去反击的能力。

楚无一户,如何亡秦。

君王不需要在意那些虚无的道德。

他要的是做一个皇帝,而不是一个好皇帝。

一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但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君王就应该去践行,而不应该感到不安,以及其他道德层面的压力。

对于君王而言,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当你达到目的后,人们往往会咋舌赞叹于你所取得的成绩,忽视你曾经的不择手段。

君王就恶行带来的伤害,经常用一句话来让人们释怀,雷霆雨露,皆为君恩。

恶行也是恩赐。

更聪明的君王,会有一些手段来掩盖自己的不道德。

比如任用奸臣,借他们来干脏活。

很多奸臣是君王喂养出来的,他们用“奸”,与忠臣针锋相对,达到一种君王设想中的平衡。

当君王要做坏事,又不方便下手时,就要在群臣中找一个秦桧。君王许你一世权贵,你则要付出遗臭青史的代价。

忠臣努力干活,为国事操劳,治理河道,增加税收,充盈国库,赶走草原来的敌人,收复曾经丢失的江山。

奸臣的任务是牵制忠臣,不让他们偏离皇权设定的轨道,为此不择手段,大张旗鼓地干着脏活,偶尔背一下黑锅,换来的是隆恩浩荡。

君王不在意正确,只追求平衡,奸臣忠臣五五开,棋逢对手则正好。

君王不应该轻易地遵守信义。

世上有二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规则,一种是运用牙齿武力。

前者属于人类特有,后者适用用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

君王必须熟稔后者,野兽的法则。

君王必须是一头狐狸能够看清陷阱,又必须是一头狮子,可以震慑豺狼。

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时,一位英明的君王绝不能够,也不应当完全遵守信义。

刘邦与宋襄公,一正一反二个案例。

君王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君王如果被人认定是优柔寡断、软弱无能或者刚愎自用、贪婪荒淫,那么就会受到轻视或憎恨。

他应该像提防暗礁一样预防这一切的发生,他必须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韧不拔。

如果任由批评的声音遍布朝野,势必会使国人产生敌意。

当人民对君王怀有敌意时,他对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都必然提心吊胆。

因此,君王不能接受任何削弱自己在人民心中形象的批评。

对待批评,必须如同对待阴谋一样谨慎,微小时便连根拔起。

君王具有极高的地位,更容易招致责难。

君王的一切行动,不可避免地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善行,被另一部分人认为是恶举。

事实上,君王不可能拥有全部美德,如果有些恶行,可以使自己不至于亡国,那么就必须保留。

对于外界的批评和质疑,他可以完全不接受。

君王不必要因为对某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

有些批评和建议,看起来是好事,可是如果照做,则会招致灭亡。

作为君王,不能随意接受批评,但要授予下属讲真话的权利。

批评和讲真话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无限制的,而后者是君王划定了范围,限定于君王所询问的事情。

君王必须在每件事情上听取下属的看法,让他们说真话,然后自己做出决定。

并且鼓励人们讲真话,越敢于直言,越能得到奖赏。

同时,君王必须记住,所有良好的忠言被采纳,都是因为君王的贤明。而不是因为下属良好的忠言,导致了君王的贤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里,纳谏不会使齐威王变得更英明,而是因为齐威王很英明,他才会纳谏。

君王的管理方式可以概括成两个字,道和术。  

道,指的是统治者采取的战略方法,属于宏观层面。

比如,从周到秦,经历了王道、霸道、帝道等历程。而近代史上,则有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等各种体制。

大多数情况下,道的选择需要顺势而为,不以君主意志来左右。

术,指的是君主管理臣民的具体手段,属于微观层面。

很明显,这里讨论的是术层面,操作性的、技巧性的、阴谋性的东西。

君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采用一切手段,包括好的坏的,光鲜的卑鄙的,“道德的,不道德的”。

如果讨论其在现实的意义,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会这样做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