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菏泽名人(一)

 文化龙乡 2020-04-17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人类历史长河中,菏泽大地曾经出现过众多杰出人物。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浩瀚的文献中记载着他们的事迹。

 

 

(一)十二帝王

 

1.太昊伏羲氏

太昊氏是史书中第一个有名字的华夏共祖。上古历史中的少昊、颛顼、帝俈、有娀、女娇、陈丰、有姺等皆为其裔,直到春秋,须句、颛臾等太昊后仍生活在鲁西南一带。太昊氏生活在距今7000年前后菏泽之定陶、牡丹区、曹县、成武、巨野境内济水流域,是母系氏族社会首领。该氏族以昊鸡为图腾,称凤凰,故为凤姓,是华夏凤文化的源头。今定陶济水南岸古陶丘遗址已发现7000年前后北辛文化遗存,是太昊氏生活在菏泽的铁证。太昊氏之女华胥在雷泽岸边与以龙为图腾的雷神氏男子结合,诞生华夏共祖伏羲。伏羲是华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被记住名字的第一个男姓始祖。史称:“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于成,纪人首蛇身”雷泽在菏泽东北、鄄城东南,成即雷泽东南岸古成阳,人首蛇身即龙图腾。伏羲是龙的儿子,中华人是龙的传人自伏羲始。伏羲生活在距今6500年前后北辛文化晚期,其最大贡献是结网罟捕渔、捕兽,解决人民温饱与生存;定婚姻,男娶女,促进人口繁衍生息,健康成长;制八卦,给人以智慧。春秋以来,人们把母系、父系合称为太昊伏羲氏。

2.炎帝

炎帝,伏羲之后,姜姓。华夏上古农耕文化始祖,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前后鲁西南羊里水、雷泽、大野泽一带。此炎帝非西方之神农氏,系东方之人。共八代,第一代炎帝出生于鄄城境内羊水之滨;第八代炎帝生于曲阜,被黄帝战败,南下湖广,死葬在炎陵县。

3.少昊

少昊是太昊氏后裔分支,己姓,距今6000年前后。以鸷鸟(凤凰)为图腾,初居曹县东部己氏邑。后徙汶水、曲阜一带。创造了辉煌大汶口文化。菏泽境内约20处大汶口文化遗址,皆与太昊、少昊相关。

4.黄帝

黄帝原居地在山、陕黄土高原。约在五千年前后,陆续进入中原,与太昊、少昊、炎帝、蚩尤等部族通婚融合,发展壮大。在距今4700年上下,黄帝、炎帝、蚩尤、太昊、少昊等部族在菏泽境内发生了一场以战争形式的部族融合。黄帝族大胜,炎帝南奔,蚩尤、太昊、少昊族首领被杀,其族众归附了黄帝部落联盟。《史记》载:“黄帝得宝鼎于宛朐。”“黄帝都浊鹿城。”宛朐即今菏泽城,浊鹿即《左传》中的鹿城,今菏泽城东北三十里孔楼遗址。黄帝为华夏人文始祖,是五帝之首。

5.帝颛顼

帝颛顼,太昊氏后裔,五帝之二,中华有虞氏始祖,是上古原始宗教的集大成者。史称,颛顼居濮水,即今菏泽城北古濮水。汉学者《风俗通》载:颛顼生于姚墟,在汉济阴郡成阳县,故颛顼为菏泽人。

6.帝喾

帝喾,太昊后裔,有辛氏帝颛顼之族子,五帝之三,史称高辛氏。古今学者认为,曹县北莘冢集众多遗址即帝喾高辛氏所居之地。继颛顼为帝,都亳。曹县南二十里有商都亳故城。主要贡献是深化宗教改革,统一时人思想,提倡仁、惠、信理念。

7.帝尧

炎帝后裔,姓伊祁氏,名放勋,号陶唐氏,五帝之四。按汉《帝尧碑》,帝尧生于常羊,即今菏泽市北部羊里水岸边;十五岁封唐侯,二十岁为帝,都于成阳(菏泽城东北胡集镇),晚年禅位于虞舜,迁居陶丘(定陶)。百岁时,回游成阳,死而葬焉。尧陵在成阳西二里,自古至今,陵墓犹在,祭祀不绝。尧的贡献是:确定历法,敬授民时;选贤任能,禅让天下。《史记》称,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可知帝尧之德深入人心。

8.帝舜

帝舜,颛顼七世孙,五帝之五。性至孝,尧用之。《尚书》曰:“舜生姚墟。”汉《风俗通》:“姚墟在济阴成阳。”唐姚崇在考察尧陵后云:“成阳西二里即姚墟。”今菏泽东北五十里尧王寺村龙山遗址即舜生姚墟之地。舜生姚墟,故为姚姓。舜耕历山,渔雷泽,在鄄城;陶河滨,在定陶;迁负夏,在郓城陈坡;卒鸣条,在定陶左山遗址。

9.帝禹

伏羲之后。禹之父曰鲧,鲧取有辛氏,在曹县。《礼纬》曰:“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故禹生于母家有莘之墟。禹成年后,曾在定陶帮舜制陶。后来奉舜命治理洪水,功垂千古。舜禅让天下于禹。今人考证:夏后氏兴起于雷夏泽、历山一带,立国于成阳。

10.帝少康

帝禹五世孙。其父帝相都甄城,为后裔所灭。其母有缗怀少康逃亡有仍,地在曹县安陵,生少康。十六岁被追杀,逃有虞部落,发展壮大。后灭寒浞,光复夏朝,初都成阳,后徙河南。

11.帝乙(商汤

商汤(?——约前1588),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商部族首领主癸之子。是商朝的建立者,原为商部族领袖。据史书记载,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八次,至汤定居于亳(在曹县南)。汤在亳发展壮大。在伊尹帮助下,先灭葛,再灭韦(滑县)、顾(在郓城北),最后在济水流域与夏桀进行四战:一战有娀,在曹县安陵;二战鸣条,在定陶左山,桀败东奔三朡;汤战三朡(在定陶)俘获宝玉,践天子位,建立商朝。桀败亡于成(菏泽东北),汤灭夏于成,放之历山。汤都亳,会诸侯,立商五百五十年之基业。

12.刘邦

刘邦(前256——前195),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陈胜起事后,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在菏泽境内转战,先后攻成阳、鄄城、杠里、句阳、定陶、成武、宛朐、昌邑、亳等县。先入关中灭秦,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后又联合各种力量,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于菏泽建立大汉王朝。


(二)十二相国

 

1.伯益

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少昊之后,嬴姓。伯益居地名犬丘,在鄄城南濮水之滨刘堌堆。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派大禹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恩威并举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被定为接班人。周朝时的秦、赵、梁诸国皆伯益之后。

2.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伊尹辅佐商汤努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制订典章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任用贤人,施行仁政,取信于民,使商部落政治安定,百姓乐业。在此情况下,又帮助商汤讨伐其他诸侯,攻打夏桀。先后经过11次战争,终于灭夏。《尚书》曰:“伊尹葬亳。”《皇览》曰:“伊尹冢在济阴氏平利乡。氏后为楚丘曹县大集乡殷庙村有伊尹墓

3.魏冉

魏冉(?-前264年),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封穰侯。先是宣太后“自治”,魏冉“为政”共三年,其间行使王权,为最高王权者。后从昭王七年至四十一年先后五次任左相,时间长达25年,权震国。昭王信范雎言,使魏冉出关至封地陶邑。陶不接秦境,四面受敌。魏冉攻城略地,使陶域达今长清之境,是秦统一东方六国的奠基人。《史记》载魏冉卒于定陶,葬于定陶。穰侯之墓在平陵,今菏泽安陵集是其都城,曹县安陵堌堆之上有其墓,至今墓冢高耸

4.许昌

昌邑人(今巨野县南),祖许温于昌邑从刘邦反秦,因功封柏至侯,三代相袭。许昌自幼饱读诗书,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汉武帝第二任丞相。时窦太后秉政,喜黄老之术;武帝尚儒,故与太后不周。许昌以其学识,周旋于太后、武帝间达五年之久,使武帝平安主政。

5.申屠嘉

申屠嘉,梁(今成武)人,是跟着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文帝、景帝时官至丞相。他严肃礼法,理万财而不贪,清正廉洁,门不受私谒,在自己家里头不接待客人。申屠嘉不愧是封建社会难得的正直廉吏。

6.魏相

魏相——59,字弱翁,济阴定陶人,西汉著名大臣。先后任茂陵令、刺史、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任汉宣帝丞相后,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并要求各地官吏省诸用,宽赋税,奖励百姓开荒种田,积粮解困,使汉朝实力大增。魏相熟谙兵法,有雄韬大略,为确立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立下了功劳。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于公元前59年汉神爵三年卒,谥宪侯,葬家乡

7.李勣

李勣(594——669年),曹州离孤人(今菏泽市牡丹区李庄集),本徐姓,名世勣,字懋功。李世民即位,任并州都督630年与李靖平突厥颉利可汗。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塞边安宁,被李世民誉之“北边长城”。高宗立为相,支持武则天为后。668年,复发兵攻高丽,破平壤,俘高丽王而归。死后陪葬昭陵。诏书於曹州离原藉建祖陵并衣冠冢,至今墓冢犹存。

8.刘晏

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菏泽西北李庄集)人。唐朝中期宰相,理财家。主要活动于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时期,长期参与掌管封建中央政府的财政。刘晏为官清正勤勉,饮食简狭,室无媵婢。理财二十年,死后抄家,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刘晏身为财政大臣,如此勤廉,确封建社会廉政勤政官吏。

9.张齐贤

张齐贤(949——1014),曹州冤句人(今菏泽市西部),北宋名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齐贤居官时,尽心尽力,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居官无论尊卑,皆能考究民情,务行宽大,尽心为民,广受百姓爱戴。张齐贤为人正直,刚直不阿,不拘小节,在文学上颇有建树。所著《洛阳缙绅旧闻记》可补五代史之缺,《孝和中兴故事》亦为世人所推崇。卒赠司徒,谥文定。

10.庞籍

庞籍988——1063字醇之,成武县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名相。庞藉主要贡献是:一是爱民戍边。延安守边,爱护百姓,军纪严明,以谋制敌。至今延安尚有庞籍庙。二是敢为伯乐,力主狄青为帅,使之成为一代名将。三是直言敢谏。四是勤政节俭,反对奢靡,主张奖励军功。五是文有盛名。诗作《清风集》由北宋文人范镇作序,文集《清风集略》由司马光作序。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葬于雍丘,司马光为之做墓志铭。

11.李迪

李迪971——1047字复古濮州今鄄城)人。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乙巳科进士第一,钦点状元,曾两度为相,以太子太傅致仕归濮州养老卒赠司空,谥文定,仁宗亲撰其墓碑,因其以亮直称誉于时,故曰“遗直之碑”,并改所葬邓侯乡为“遗直乡。”

12.李邴

李邴1085——1146,字汉老,济州巨野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高宗即位,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后除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卒赠太师,谥文敏,改谥文肃。


(三)十二圣母后妃

 

在长达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菏泽涌现出对中华文明历史有着深远影响或名垂千古的女性代表。

1.华胥

华胥,华夏初祖伏羲的母亲,约生活在6500年前后。以凤为图腾的太昊族女子华胥在雷泽(菏泽东北)岸边与以龙为图腾的雷神氏族男子结合,诞生华夏第一个有姓名的初祖伏羲。从此,华夏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华胥成为母系氏族社会被记住名字的始祖母。

2.任姒

任姒,中华农耕文化的开拓者炎帝的母亲。太昊族分支有娇氏之女。在羊里水岸边与以龙为图腾的伏羲族男子结合,于常羊生炎帝。炎帝始作耜,教民农耕,而任姒教以养蚕。

3.女节

女节,黄帝族之女,与太昊氏后裔男子结合,生少昊于己氏(曹县东部),故己姓。少昊氏开始以鸷鸟为凤凰作为图腾。反映出社会已进入武力竞争的时代。

4.景僕

景僕,帝颛顼之母,蜀山氏之女,与太昊氏后裔男子结合,生帝颛顼于姚墟。颛顼居濮水,在母景僕氏抚育下,十岁佐少昊,十二年而冠,二十年登帝位。

5.庆都

庆都,陶唐氏帝尧之母,帝颛顼族陈丰氏之女,在常羊与以龙为图腾的炎帝族男子结合,生帝尧。尧母庆都陈丰氏之陵在菏泽东北五十里帝尧陵之南,即《汉书˙地理志》之灵台是也。

6.握登

握登,有虞氏帝舜之母,瞽叟之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汉人云,姚墟在济阴郡成阳县西。

7.修己

修己,大禹之母,太昊氏后裔高辛氏帝俈族之女。《世本》云:禹之父鲧娶有辛氏女曰修己。有辛即高辛,地在今曹县北“有辛之墟”莘冢集遗址。禹父鲧常年治水奔波在外,修己全力抚养大禹,使之成为治水英雄、夏王朝的开拓者、奠基人。

8.简狄

简狄,商人始祖母,太昊后裔有娀氏之女。三人在菏泽境内济水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姓,功于百姓。有娀故地即曹县西北安陵堌堆。

9.吕雉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汉惠帝刘盈之母,单父人。吕雉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称:“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司马迁以帝王身份为吕后立《吕太后本纪》。

10.许平君

许平君,巨野昌邑人,宫中啬夫许广汉之女,汉宣帝皇后,汉元帝之母。年十五岁嫁宣帝于掖庭,十六岁生元帝,十七岁为宣帝嫔妃,十八岁立为皇后,十九岁生女,被权臣霍光妻遣女医毒杀身亡。直到霍光死后,此案才大白于天下。

11.许誇

许誇,巨野昌邑人,汉成帝皇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痛惜母亲许平君被毒杀,于是就将许氏之女为太子妃。太子刘骜即位,许誇为皇后。《汉书》称:“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为此受到朝野妒恨。纷纷上言,天下灾异皆因许后出。许誇以自己渊博学识上疏皇帝,一一驳斥,彰显其超人的经史水平。后被王莽家族及赵飞燕逼杀。

12.戚夫人

戚夫人,定陶人,汉高祖宠姬。能歌善舞,颇有文才。因其子赵王如意类似刘邦,刘邦曾多次欲废太子刘盈而立如意。吕后愤恨戚姬,终在刘邦死后,毒杀如意,残杀戚姬。汉文帝时,在定陶戚姬故里为其修墓立庙,今戚姬寺是也。

 

 


 

(四)十二名儒

 

1.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451),世居陶邑左丘,因地名为姓,姓丘,名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和《国语》,两书记录了大量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2.子贡

端木赐520——456),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黎丘(今郓城西部)人,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是子贡把范蠡引入经商之路

3.卜商卜子夏

卜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年卫国梦城人,“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曾为鲁国太宰,后居西河设教,名流学生有李俚、吴起、田子方、段干木等人,魏文侯“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卜子夏继承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倡导“有教无类”,广招弟子,并要求学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是菏泽人子夏将孔子思想传承广大

4.冉耕

冉耕(约前544——?)字伯牛春秋末鲁国冉丘(今定陶冉堌集),孔门十哲之一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5.冉雍

冉雍542——?),字仲弓春秋末鲁国冉丘今定陶冉堌集),孔门十哲之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

6.冉

冉求522——?),字子有,春秋末鲁国冉丘(今定陶冉堌集),孔门十哲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7.谷梁赤

谷梁赤,字子始,战国经学家,定陶东北部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后经汉宣帝大力弘扬,立为国学

8.王元感

王元感,唐濮州鄄城人,著名大儒。少举明经,先后任县丞、都督。武则天亲祀南郊,享明堂,封嵩岳之程仪、祭文,皆出其手。其著《尚书纠谬》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绝愆》三十卷及注《孝经》、注《史记》草稿,传世。

9.邢昺

邢昺,北宋曹州济阴人。九经及第,累官郎中至礼部尚书,为太宗、真宗二帝讲《经》说《易》。参与编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注疏》。今有《孝经注》传世。有宋一朝特受恩宠。

10.王鹗

王鹗,东明人,金正大元年状元,官至郎中。入元后,给忽必烈讲治国之道,并建议改蒙古为“大元”国号。议立国史馆,撰修《金史》、《辽史》。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尽力影响皇帝的治国奇才。

11.张特立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金泰和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一生学经,精通程氏《易》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传世。元帝忽必烈特别推崇张特立,因年老,特诏曰“中庸先生学有渊源,行无瑕玷”。《金史》、《元史》皆有传。

12.李好文

李好文,东明县人,元至治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年撰成《太常礼集》,凡五十卷,升国子博士。后又为元太子学习儒学,撰《端本堂经训要义》十一卷。又集历代帝王故事《大宝龟鉴》,以授太子。终为汉人一品大员。


(五)十二兵家

 

1.蚩尤

蚩尤,炎帝族,姜姓,生于郓城西羊水岸边之黎丘。距今4700年前后的部落首领活动在鲁西、豫东,势力强大,被誉为战神。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后被黄帝部落大败于青丘,死葬巨野。今墓冢犹存。蚩尤死后,被尊为战神。刘邦从起兵到称帝,一直祭祀蚩尤。

2.吴起

吴起440——381,战国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定陶左山)人。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说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远不会磨灭的人物。

3.孙膑

孙膑,鄄阿(在鄄城东北部)之间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战国时兵法家。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4.彭越

彭越,巨野县昌邑人,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将领秦末聚兵起义,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是游击战法的创造者。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都定陶。后被刘邦妒杀

5.项羽

项羽(前232——202),名籍,字羽,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在反秦战争的早期,与刘邦转战菏泽大地。前207年,项羽灭秦心切,在安阳(曹县东北部)矫杀宋义,夺大军印,帅兵北上巨鹿,大破秦兵。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

6.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菏泽、鄄城一带为根据地发展壮大,后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为魏王,其子曹植等五人都封在菏泽诸县。

7.黄巢

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菏泽西部)人,末农民起义领袖。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

8.钱守俊

钱守俊(930——1010),濮州雷泽人,宋初名将从宋太祖征淮南,南京,下寿春,获战舰千余艘克关南、攻太原,伤足不返,升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后镇守定州、陨州、赵州。征范阳,斩敌千人。一生三十六创,军功无计,使北宋政权安宁。

9.宋江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排行第三,郓城水堡集人,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因《水浒传》的传播,使宋江名满天下

10.李宝

李宝,曹州乘氏县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曾被皇帝御书“忠勇李宝”书之军旗之上。少年时,曾在濮州刺杀金人州官未果,南逃投奔岳飞。1135年岳飞遣李宝回黄河南北联络抗金队伍,于1140年重创金军。1160年,李宝任宋水军提督,在胶州湾一带歼灭金国水军战舰一百二十艘,粉碎了金人从海道灭宋朝计划

11.马济胜

马济胜(?——1836)菏泽人,清朝将领。嘉庆十八年,会剿山东教匪,擢河北镇总兵。道光初,调福建陆路提督台湾镇总兵刘廷斌困守孤城。济胜率兵二千渡海赴援,战嘉义城下,擒甚众宣宗深嘉其谋勇,锡封二等男爵。以驭兵安靖,御赐忠勇廉明道光十六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昭武

12.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1811——1865),蒙古科尔沁旗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后期重臣,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封亲王咸丰七年,任钦差大臣领兵抗击英法联军;九年,又抗击英、法、俄、美四国兵舰百余艘、马步军万余人;十年,奉诏奔山东剿捻,与捻军拼杀五年。于同治四年四月在菏泽西北吴店一带被捻军设伏击杀,僧格林沁阵亡。

 


 

(六)十二名宦

 

1.陈平

陈平(?——前178),秦阳武户牖乡(今东明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谋略家。陈平在辅佐汉王平定天下的斗争中,足智多谋,机敏过人,曾六出奇计(第一,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第二,离间项羽和范增;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第四,封韩信为齐王;第五,假游云梦,智擒韩信;第六,使单于阏氏,解匈奴所围。),使形势转危为安。后陈平独任相位,除吕氏之乱,得以善终。

3.曹华

曹华,宋州楚丘在曹县东南部)人。唐代名臣,骁勇有谋,为人礼让,以功封陈留郡王。

4.张詠

张詠944——1014,字复之,北宋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礼部尚书。宋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崇阳县令益州知州工部侍郎外任杭州安抚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张詠嫉恶如仇,曾三次上书真宗皇帝,陈述丁谓、王钦若阿谀奉迎,大兴土木提出“不杀此二贼,无以谢天下”。是封建社会极难得的一位谏臣良吏,明、清两代被誉为圣人。卒赠左仆射,谥忠定。著有《乖崖文集》卷。

5.马默

马默(1020——1100),字处厚,山东成武人政治家。登进士第,推荐被任为监察御史。神宗即位后,为怀州通判登州知府。后历任曹州、济州、兖州知府,广西、河东转运使工部侍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加赠太保。一生以民为本,清正廉洁,为后世推崇。

6.贺扬廷

贺扬庭,字公叟,济阴(曹县西人。登天德三年进士,果敢有为,为官清廉,疾恶如仇,为世宗皇帝欣赏曾任刑部侍郎、山东东路提刑使、陕西西路转运使。

7.任天宠

任天宠,字清叔,定陶人。金明昌二年进士,先后任考城主簿、威戎县令、泰定军节度判官、崇义军节度判官,后迁至尚书省令史、右三部检法司正、监察御史、秘书监兼吏部侍郎、户部尚书。

8.佀钟

佀钟1439-1514),字大器,郓城县佀楼人。明成化二年进士,初授官御史,大理寺丞、右少卿、右副都御史,因功升刑部右侍郎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弘治晚年,财政混乱,国计出现赤字。佀钟寝食不安,上奏皇上,力请减少靡费支出,加强盐务税收,以防官员中饱私囊。此举触犯了朝中大臣、皇亲国戚的利益,力辞官职,告老还乡。

9.何尔健

何尔健1554-1610),字乾室,曹州人。万历己丑进士,为鄢陵令。台省交荐,召拜监察御史。一生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称“铁面御史”。诸凡捐学田、立义冢、周贫民、恤寒士,为德于乡甚多。母艰归,终制,起按畿南,积瘁致疾。乞归不得请,遂卒京邸,官至大理寺丞。

10.石星

石星(1537——1599),字拱辰,号东泉,东明人。明嘉靖已未进士,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给事中大理丞、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万历十八年,石星为户部尚书时国库空虚,石星和其他大臣提出十四条改革措施,掌权者因减少了军费,可百姓却受惠很大万历二十年,日本派兵十万大举入侵朝鲜,朝鲜向明朝告急求援。明政府认为中朝乃唇齿关系,石星也力主一战。明廷率南兵火速援朝,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光复平壤,收复开城

11.刘峨

刘峨(1723——1795)字先资,号宜轩,单县人。官至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在陕西布政使刘藻力荐下选做直隶曲阳县令。乾隆四十五年,升湖北按察使四十六年迁安徽布政使山西布政使四十八年擢广西巡抚直隶总督。五十五年奉旨进京,迁兵部左侍郎,升兵部尚书。70寿辰,乾隆御书“枢庭介景”,以示奖尝。

12.马新贻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菏泽人,回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先后任安徽太和、宿松、亳州、建平、合肥等知县;再任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0年7月26日被刺身亡。

 


 

(七)十二名师

 

1.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以能诵诗属书闻于洛阳。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诏任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刘揖之师。定陶为梁王都城。贾谊自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69年,一直在定陶辅佐梁怀王。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2.丁宽

字子襄,梁国定陶人。曾任梁孝王将军,参加平吴楚之乱,史称丁将军。从田何学《易》,作《易》三万言。其弟子田王孙再传施雠、孟喜、梁丘贺,皆为西汉易学大师。丁宽及弟子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3.夏侯始昌

西汉董仲舒之后大儒,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之师。《汉书》说他通《五经》,以教授《齐诗》、《尚书》著称。汉名臣许商、大儒夏侯胜皆其弟子。

4.王式

第二代昌邑王刘贺之师。《汉书·儒林传》载:“王式,……为昌邑王师。”“以诗三百五篇朝名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其弟子还有御史大夫薛广德、史学家褚少孙、楚王大夫唐长宾和名儒张长安。

5.焦赣

字延寿,梁国定陶人,著名易学大师。家贫,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其其资用,令极用学。学成,为郡吏,出小黄县令。其《易》别于人,分六十卦。至今不辍。其弟子显者为汉元帝时大臣京房。

6.刘昆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东明)人,梁孝王之胤也。少习容礼,后学《施氏易》于戴宾。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后避难于山中。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教授于江陵,行仁政。征拜议郎,迁侍中、弘农太守。光禄勋,诏命教授皇太子刘庄及诸王侯五十余人,是东汉初年名师。

7.夏恭

夏恭(约20——约29),字敬国,梁国蒙(曹县南)人。习韩诗孟氏易,为讲授,门徒常千余人。光武即位,召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善为文,有劝学,凡二十篇。

8.曹曾

曹曾,字伯山,济阴(定陶西部)人,东汉藏书家。精通《尚书》,门徒三千,官至谏议大夫。光武初(25年左右),天下兵乱,他唯恐因战乱而湮没典籍,乃积石为仓以储藏书籍,史称“曹氏书仓”。

9.杨伦

杨伦,字仲理,东汉陈留东昏(今东明县)人,知名经学家。以习《古文尚书》,著称于世。后开门授徒,讲授弟子千余人于大泽中。

10.张驯

张驯,字子俊,东汉济阴定陶人。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朝廷嘉之,迁丹阳太守,化有惠政。光和七年,征拜尚书,官居大司农。

11.吴苞

吴苞,字天盖,刘宋鄄城人,大儒。善《三礼》及老子、庄子之道。立志讲学,门徒众多,征为太学博士,不就。《南史》有传。

12.戚同文

戚同文(904——976),字文约,宋州楚丘县(曹县)人,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应天书院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等众多文人官宦曾在他门下学习。著有《孟诸集》20卷。


(八)十廉吏

 

1.杨震

杨震(?——124,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东汉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被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迁太常。永宁元年,升司徒杨震一身正气,为官清白,在巨野演绎出“四知故事”《后汉书》载:杨震自蜀中赴任莱州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惭回去。杨震树万世廉吏楷模,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2.满宠

满宠,北魏昌邑(巨野)人,著名将领。战功显赫,官历大将军、豫州刺史、太尉。为人刚毅,明法度理,刚正不阿。为官清忠俭约,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3.郗诜

郗诜,字广基,晋代济阴单父人,官至尚书左丞雍州刺史。晋武帝泰始年间,济阴太守文立举郗诜应选,郗诜以策问对答第一,成为单县最早的状元,遂议郎。母病故,辞职回乡三年后,朝廷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升吏部尚书后任雍州刺史。

4.吴隐之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鄄城人。《晋书: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因家贫,曾买狗嫁女,著名廉吏。

5.鹿悆

鹿悆,字永吉,济阴人。好兵书、阴阳、释氏之学。官至光禄大夫兼度支尚书(财政部长),进侯爵。虽位高权大,但处事谦让,清廉节俭。常受到皇帝嘉奖。名列《良吏传》。

6.贾敦颐

贾敦颐,唐曹州冤句人。唐贞观时,历任数州刺史,皆称廉洁。曾因公入狱,李世民亲为之释狱。其弟敦实亦为官清廉。二人皆入《唐书·遁吏传》。

7.戚伦

戚伦(953——1021),楚丘人,进士第,一生从仕,迁徙达三十次之多。参与《册府元龟》、《通礼》、《六册》、《东封禅瑞封禅记》典籍编撰。伦笃于古学,善谈名理,喜言民政,孝父、友兄,与交友故旧,以言义著称。一生节俭,家无余资。死后无钱殡葬,由官府出资埋葬,时为廉吏。

8.秦紘

秦纮(1426——1505),字世缨,单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官至三边总制、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秦纮长期在西北和南方边区担任巡抚和总督,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明代边疆地区稳定,尤其是西北九边重镇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明史》载:“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无隔夜之粮等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卒赠少保,谥襄毅。

9.曹邦辅

曹邦辅(——1576)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举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巡视河东盐政。任湖广、河南副使,升山西右参政,继浙江按察使。1555年,拜右佥都御史,因奸臣赵文华陷害,被逮入狱,谪戍朔州。1567年起任左副都御使、兵部侍郎,总督北方军务。邦辅为官廉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财

10.范希正

范希正,江苏苏州吴县人,明正统十一年任曹州知州计二十四年。是时,曹州初建,几成废墟。范希正上任后,号召原曹州外流人员回乡安家立业。在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他建立学宫,并广招学员,培养人才。为表彰他的政绩,菏泽人民为其勒碑留念,并写诗赞扬:治教休明洽四方,曹南太守独循良。增多户口开州域,高广宫墙立郡庠。秩秩逗笾崇祀享,英英贤俊发科场。文翁学校兴西蜀,今昔相仍汗简香。

11.凌寿柏

凌寿柏,字新甫,钱塘人。同治九年(1870)任菏泽知县,十年五月监修圣庙。十二年(1873)正月再任菏泽。爱民勤政,催科不扰。捐俸设义学,重修邑乘。光绪六年(1880),凌寿柏捐廉银伍佰两。设社学九,其学在城者四:文昌宫、火神庙、城隍庙、武庙。其学在乡者五:城东二十里伊庙、东方沙土集、南方金堤集、西方解元集、北方小留集。学师修金二十两,每岁捐廉分给。自光绪八年(1882)凌寿柏捐廉五百金存质库,而岁取其息,为城内四学师修补之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