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赋(五)◆【牡丹赋】(七十六)◎刘柳 (白话文)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20-04-17

最早萌生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是源于刘禹锡的一首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当时就很好奇,是怎样的一种天姿国色,让世人纷纷倾倒,尊她为花中之王?
  
  后来,有一次偶然在电视里看到“花卉欣赏——牡丹”一辑时,“好色”的我不禁惊为“天人”,叹为观止。那一朵朵晶莹如玉的白牡丹,那一株株娇艳绝伦的粉牡丹,那一棵棵热情似火的红牡丹,那一丛丛如笼烟霞的紫牡丹,那一抹抹翠色欲滴的绿牡丹,那一丝丝如被墨染的黑牡丹,无不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神迷。姚黄魏紫不必识,朵朵奇皅总关情。从此就深深爱上了那国色天香、殊丽绝俗的花王——牡丹!
  
  之后,我又陆续阅读了一些关于牡丹的诗词,比如李孝光的“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白居易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以及“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名篇名句;聆听了李白的清平调三曲,正是对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绝妙写真,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不愧为千古绝唱!也因此我对牡丹的仰慕之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幽美的意境,实在令人浮想联翩,似见一神女从天而降,拈花浅笑,虽是惊鸿一瞥,也足以令人意弛神摇!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对牡丹仙子的精采描叙,温厚多情的葛巾,天真单纯的玉版,坚贞不移的香玉,一个个绝代佳人牡丹花仙,其神容令人爱慕,其深情令人扼腕。世间多少奇女子,最是动人属牡丹!而我一介俗人,枉自对牡丹花如此痴迷,却未曾亲历其境,也未曾洛阳一游,不知身处花的海洋之中,又是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景象?光是通过视屏欣赏到各色品种不同、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时,我的整个心魂就被那花的恣肆、美的颠狂震骇了,摄服了。大自然对我们何其厚爱,将这样惊世的美丽毫不吝啬地赐予我们人类,不能不感叹于造物主的神奇。“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之美,色香俱佳,可观赏可入药,一身是宝,得天独厚。我爱牡丹,亦因她美,亦因她真,不矫揉不造作,典雅大气,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美自天成。恰似一个出生世家的闺秀,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气质。
  
  关于牡丹,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武则天当政期间,有一年冬天,她到上苑饮酒赏雪,见百花零落不觉扫了兴致,酒后在白绢上御笔亲题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一道诏令吓坏了百花仙子,忙命百花一夜之间齐放,众花无不遵命次第吐蕊,唯有牡丹不畏强暴,傲然不开。则天一怒之下,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谁知牡丹在那偏僻凄凉之地亦长势良好,烧焦的牡丹也成了后来有名的焦骨牡丹,遂为洛阳一绝。
  
  周敦颐有闻名天下的《爱莲说》,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美德;陶渊明也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崔护爱桃,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林和靖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我不敢与雅士争风流,亦无意媲美于古人,不揣冒昧作此《牡丹赋》,只为一偿多年夙愿,聊寄牡丹情思。天下美丽的花儿何止千万,一千种美丽演绎出一万种风情,每一朵花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似春风拂面,似微微的鸟鸣划过我温柔的心房。我爱所有美丽的花儿,然而我的最爱,依然是她,永远是她——美丽不可方物的牡丹花!
  
  世人都说牡丹是富贵之花,在我看来,牡丹象征的不仅是富贵,更是大气,是圆满,是太平,是一缕缕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太平盛世喜牡丹,国运昌时花运昌。牡丹的姿丰典雅、端妍富丽、芳香袭人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优宠,多少诗画多少评,一字一句总关情!今天,中国牡丹欣逢盛世,沐浴春晖,盛况空前,可愿与我一同踏上去洛阳的旅程,饱览牡丹的国色饱嗅牡丹的天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