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记庚子春

 汉茂油桃 2020-04-17
随思录

◎陈建国

春节年年过,但庚子年的春节过得惊心动魄。记忆中,过年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亲情、友情相聚、家家团圆相守的温暖时刻。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再到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可以说处处体现着欢乐、祥和。这一切的美好生活,让人一想起就心暖如春,令人期待。

可这一切在2020年的大年,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变成了泡影。大年初一的全家团圆年饭,让我们吃得胆战而匆忙。当武汉封城之时,就已纠结是否取消。可这是我们家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由于年代的变迁,在家聚餐已在20年前就改到了酒店,且都是提前几个月就预订的。今年是老父亲刚殁之后的首个春节,吃团圆饭更多的是为情绪低落的母亲缓解郁闷,调节心情。可到酒店,看着让人揪心的电视新闻,吃饭成了急于完成的一项仪式。

之后整个正月里,本来应是欢乐祥和的节日变成了不能聚集、不能聚餐、不能走亲访友,疫区回来的要居家隔离,所有小区、农村都设卡登记,封闭管理。当朋友圈传着“聚餐就是找死,串门就是害人”、“带病回乡,不孝儿郎”这些各处挂起的雷人的标语时,最初还只是当笑话和一种调侃,但后来就不能不从中体味到别样的严肃。特别是晋城本地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以后,紧张的空气在弥漫,心情一天比一天压抑。

“宅在家”成了庚子年最流行也最无奈的过年方式。再亲的关系、再好的朋友都不能来往,“保持距离”既是防控病毒的要求,更是自我保护的刚需。

刷手机,看朋友圈,已成了“宅在家”的生活常态。随着武汉和各地方确诊病例的增多,焦虑弥漫在寂静之中。晋城确诊病例也在增多,有的病例甚至只是在医院与尚未确诊的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就被传染了。病毒的传染性,让人们的戒惧心更重了。戴口罩,洗手,保持距离,变成了救命稻草。小区的广播一再提醒人们少出门,在小区行走如果发现一个没戴口罩的人或者有人象征性地把口罩挂在下巴上,周围人便马上戒心十足,迅速拉开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人们适应了这种战时状态。虽然我和老母亲同城,因为不是一个小区,也只能每天电话问安。

朋友圈的信息每天铺天盖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尤其是看到每天确诊几千个病例,死亡上百人时,心情便郁闷。再看到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源源不断地驰援武汉,就又振奋起来,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我除了偶尔买点蔬菜外,每天坚决不出楼外。好在两个孙女陪在身边,并不寂寞。我耐心地辅导大孙女学习老师发的作业,上午、下午还坚持在屋子里带着俩孙女走半小时路。当然,因为和儿子不在一个小区,一个多月时间,俩孙女便也只能在晚上和她们的爸爸妈妈视频见面。

这个年,最让人感动也最让心疼的是医务人员,最让人安心也最让人踏实的是看到钟南山院士对防控疫情的专业建议和判断,最让人温暖的是志愿者的无处不在,最让人震撼的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最火的诗句是“岂曰无衣,与之同裳”。当然,最抢手的东西是口罩,而最奇葩的西方的民众在疫情之下,却有许多不愿戴口罩。这难道是文化差异吗?咱还真不理解。

一场疫情,如今尚不知源于什么;但无论如何,都让人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懂得了善待生灵,拒绝食用野味的紧迫感。如今,国内防控疫情刚刚向好,城市农村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但疫情带来的启示和汲取的教训有很多。

我会永远铭记,庚子年春天,我们经历过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阻击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