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文学电子地图,文学青年的旅行必备

 生态文明层 2020-04-17

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

如果你和行李都已经在路上

那么,这条推送

会让整个旅行充满诗情画意

不管你去的

是藏于深闺的小众景点

还是人头攒动的热门景区

又或是走在那些流淌武汉历史、

装满江城回忆的小路上

心潮澎湃地想吟诵一首诗

………………

不好意思,大脑卡壳了

此时你需要一套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

从此“地图在手,天下我有”

如同跟着诗人去旅行

想去哪里点哪里

该平台还拥有PC版和手机版两种打开模式

满足你的多重需要







由我校文传学院教授王兆鹏带领团队成员

与搜韵诗词一起,历时5年辛苦打磨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方能正式上线

这是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也是一张掌上文学地图

几百位唐宋著名诗人的人生轨迹、主要活动、所著诗文……

在平台上一目了然

上线后仅仅两天

网络点击量就累计达到220万次

文学地图的正确使用姿势
在地图上直接搜索地名







     比如点击武汉,便可看到孟浩然等27位诗人在此留下的203首诗。古代诗人对武汉的书写,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对黄鹤楼的吟咏。







黄鹤楼

南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最先在黄鹄矶上留下了诗作《登黄鹄矶》。到了唐朝,崔颢是诗人中较早登上黄鹤楼的一位,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李白多次登临黄鹤楼,写下了十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黄鹤楼情结”最深的诗人。王维、孟浩然等同时的著名诗人也书写了黄鹤楼,如王维有“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送康太守》),孟浩然有“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江上别流人》)等。







孟浩然

这张地图不仅包括国内众多地方,甚至北达蒙古的乌兰巴托,南至越南清化。所以说,出国也可以边玩边学了。

直接搜索作者

你想了解某位文人,从诗人列表点击人名,就可一窥其一生轨迹,包括文字版和路线图。例如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为志,然命运多舛,编年地图的“一生行迹”简洁明了地告诉你,辛弃疾哪个年龄段曾在哪儿停留,在地图上点击相应地点,能进一步了解他在该地的主要活动、留下的诗词。







辛弃疾







搜索韩愈

更加高难度的玩法

例如,你想知道苏轼当年从河南开封来到湖北黄州,一路走的是什么路线?他后来长时间居住湖北,留下了哪些名篇佳作?那这张地图就会告诉你,如果走水路,苏轼需要先下京杭大运河,再沿长江逆流而上。受当时交通条件所限,乘小舟则需数月。苏轼被贬沿途经过淮阳、汝南、麻城等地,并曾居住光山净居寺、麻城万松亭,包括他每到一处所作之诗也被记录其中。

为了深入了解这张文学地图背后的故事,记者采访到了王兆鹏老师。

记者



这个庞大的工程,最初是如何设想出来的?

王兆鹏



最初的想法源于一次偶然的“文学碰撞”。

一次学术交流上,有人提出一个新想法:我们能否做一张词人地图,看看哪里的词人多。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作家年谱以时间为轴,而他们的行走轨迹需要查阅历史地图才能确定空间位置。此二者的文献资料太分散,查阅不便,倘能打通时空,能为研究和教学提供很大便利。具体如何做,我当下就提议,利用数字化电子地图,跨学科打通古今时空维度,实现时空衔接。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今古碰撞。

记者



打造这张文学地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兆鹏



肯定是团队合作。2012年,《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项目正式开始实施。我们需要一个近百余人的团队参与数据整理编写,也需要GIS、测绘、计算机、文学等多学科合作研究。

做大型数据库时,需要大量人力合作,像李白、杜甫、苏轼这类人的轨迹太复杂,仅苏轼一人就达近万条,遍布多地。而且,并非每一位文学家都有现成的年谱可查,《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连传记资料都没有。这些难题都需要团队成员一一克服。

记者



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王兆鹏



文献查找和数据录入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过去都以为是在延安写的,经考订发现,是在庆州写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作者、宋代词人贺铸,曾在江夏做官;黄庭坚曾来武昌,在蛇山顶上望着紫阳湖的十里荷花,留下系列名作……

记者



今后打算增加新功能吗?

王兆鹏



首先,我们要维护好现有的功能。地图目前只上传了部分数据,近期还会陆续上传500位唐宋文学家的资料;另外还考虑增加历史地图,实现古今时空重叠,更有历史感;开发更多具有文化旅游价值的功能,推荐诗人走过的路线,将古今路线做对比;加入作者的画像、书法作品、诗词吟唱等音频和视频,使数据库更加立体丰富;甚至,我们团队还想尝试做个有趣的诗词应用软件。当你看到美景而没有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个软件可以帮你。比如风景照中有晚霞、大河、孤鹜等元素,系统会推荐相关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上线后,广受欢迎。“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中南民大学生保金富说:在文学地图上行走,能在时空的交错中触摸古人的灵魂。

在陌生的地方遇到久违的感动

一张文学地图能做到的

并非给予我们按图索骥的范本

而是成为激发灵感的触点

让身体和灵魂

可以同时“在路上”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湖北日报和中南民族大学宣传部

编辑排版|曹莹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