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35诗解1号謞效略-名鸣义祥

 琴诗书画情 2020-04-17

题文诗:

治天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深察名号.

名者至正,至正至义,正义至情,大理首章,

录首章意,窥其中事,是非可知,逆顺自著,

真情自现,情通天地.是非之正,取之逆顺,

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

义,名号大义.古圣真情,法天择地,

謞效天地,谓之;鸣施命义,之曰.

名之为言,鸣与命义,号之为言,謞而效也.

名号异声,义,皆鸣号而,达天意者.

不言,人发其意;天者弗为,人行其中.

名则天意,圣人所发.受命之君,天意所予.

号为天子,视天如父,事以孝道.号为诸侯,

天子.号为大夫,宜厚忠信,敦其礼义,

使善大於,匹夫之义,足以.士者事也,

民者暝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

五号自讚,各有,分中委曲,.

名众於号,号其大全.名也者,别离分散.

号凡而略,目而.辨事,凡独举大.

卷十 

深察名号 第三十五 

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1)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可非知,逆顺自著(2),其几通於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古之圣人,謞(3)而效天地谓之号,鸣而施命谓名之。 名之为言,鸣与命(4)也,号之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为号,鸣而命者为名。名号异声而同本,皆鸣号而达天意者也。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5)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6)敦其礼 167义,使善大於匹夫之义,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暝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五号自讚(7),各有分。分中委曲,曲有名。名众於号,号其大(8)全。名也者,名其别离分散也。号凡而略,名详而目。目者,徧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大也。

【注释】(1) 首章:文章、著述的开头部分,指其核心部分。(2) 著:显示,显现。(3)謞(xiào) :呼叫,呼喊。(4)命:命各,意义。(5)侯:义同“候”。候:顺从。诸侯就是顺从天子。(6)敦:厚道、厚实。(7)讚:称说,称叫。 (8) 大全:指大概,大范围。

【译文】 治理天下的开始,在于周密地区分大的方面。辩别大的方面的开始,在于深入分析名称叫法。名称是重要观点的核心部分。记录文章核心思想,来察看其中的事务的道理,是非对错就可以知晓,正误自己就显现清楚,几乎可以与天地相沟通了。是非的端正澄清,它的标准由正误而来,正误的端正澄清,是由名称而来,名号的端正澄清,是由天地而来,天地是名称产生的最大理由根据。古代的圣人,呼喊并仿效天地叫做号,鸣叫并授予意义的称作名。名称作为词汇,是通过鸣叫赋予意义的意思,称号作为词汇,是呼叫仿效。呼叫并仿效天地的叫做称号,鸣叫并有意义的叫做名称。名、号有不同的声音却有共同的来源,全是鸣叫呼喊而通达上天的意思。

上天不说话,让人们自己发现上天的想法;不做,让人们行动在它规定的行为当中。名称是圣人所发现的上天的想法,不能不深入观察。秉受天命的国君,是上天想法授予的对象。所以叫做天子的人,应该将上天看做父亲,用孝道侍奉上天。叫做诸侯的,应该恭谨地看待所顺奉的天子。叫做大夫的,应该使自己的忠诚宽厚,使自己的礼义厚实,使美善比普通人的义还要大,足可以改变教化。士,就是服侍;民,就是昏瞑不清。士没有达到改变教化的程度,可以让他静守公家事务并听从在上位的人做事而已。君、卿、大夫、士、民五种名号自己都可称叫,各自都有分别。分别中各有细微缘由,各自都有不同称名。名比号多,称呼事物的大范畴。名,称叫事物的各自的特殊差别。号表示的普通而又简略,名表示的周详而有条目。条目,是对事物普遍全面地分辨;大略,只举事物区别大的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