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enkins实战应用–Jenkins构建中tag的应用

 印度阿三17 2020-04-17

Jenkins实战应用–Jenkins构建中tag的应用

文章目录[隐藏]

*系列汇总*

这是一个系列文章,大大小小到今天惊然发现竟然已经累计二十篇了,也就不得不做一个小汇总。回想当初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决心事无巨细,一应认真的走下来,回头遮望,看着皇皇这么多文章,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就此油然而生,于是便有了这些汇总整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像也帮助过不少的人,这是让我尤其开心的事情,同时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再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愉悦的事情啦!也希望以后写出更多类似的系列文章。

 

文章汇总地址如右:Jenkins入门教程。

如果相中哪个,点击进去便是。希望正在读这段话的你能够在这个小系列中获得自信以及喜悦!


1,缘起。

许多公司在做安卓的构建或者其他项目构建的同时,会有打tagGitlab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存在有其实在的价值意义,不仅仅让每一次我们发布过的代码有记录存留,也能够方便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回滚),因此,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儿。

这个功能的实现依赖于Jenkins的git插件,不过一般都默认有安装。

先准备一个测试项目,内容如下:

然后来到Jenkins处,做一些简单的功能,能够用于测试验证即可。

执行shell处加一些简单的操作:

  1. git pull origin master
  2. echo "**********************************************"
  3. cat README.md
  4. echo "**********************************************"

进入正式配置之前需要先安装本文的主角Git Parameter插件,插件详情,可以点我查看。

在构建后的操作中添加Git Publisher,然后如图中所示配置:

在构建后操作当中选择Git Publisher,然后如图配置:

  • 配置一:定义tag名称,release-$BUILD_NUMBER这里取用了一个Jenkins的环境变量,用于每次的tag自增问题。
  • 配置二:选中,以表示创建一个新的tag。
  • 配置三:要推送的项目。

接着我们构建一下看看效果:

看样子tag已经打好并且推送到远程服务器去了。

现在去git里边看看是否有了。

图中圈起来的地方可以看到,正好与我们构建此时对应的,创建了三个标签。

现在我们模拟开发,更改一下项目文件内容,然后再构建一下看看情况。

来波操作:

  1.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2. $ echo "第二次添加内容用于测试">> README.md
  3.  
  4.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5. $ git commit -a -m "add two"
  6. warning: LF will be replaced by CRLF in README.md.
  7. The file will have its original line endings in your working directory.
  8. [master 822b2f3] add two
  9. 1 file changed,1 insertion( ),1 deletion(-)
  10.  
  11.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12. $ git push
  13. Enumerating objects:5,done.
  14. Counting objects:100%(5/5),done.
  15. Delta compression using up to 4 threads.
  16. Compressing objects:100%(2/2),done.
  17. Writing objects:100%(3/3),307 bytes |76.00KiB/s,done.
  18. Total3(delta 0), reused 0(delta 0)
  19. To192.168.106.70:linux/eryajf.git
  20. 635b61c..822b2f3 master -> master

然后再去构建一下:

第四次构建,已经看到刚刚模拟开发所添加的内容了。

那么现在,就可以引出这个自动打tag的功能所带来的另外一个大方便了,那就是方便回滚。

2,回滚功能。

我们可以在参数化构建当中进行参数的定义,依赖于Git版本控制的特性,当用户选择的是构建时,可以选择对应的分支进行构建,当用户选择的是回滚是,那么可以选择对应的tag进行回滚。事实上与分支的构建回滚是一个道理,不过这里直接选择tag,也非常方便。

那么在验证之前,我们需要对Jenkins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整,通过添加刚刚表述的参数,以及执行的shell的配合,来完成这样一个构建回滚各有分工的一个事情。

1,添加mode选项。

在参数化构建过程中先添加一个选项参数,从而让构建以及回滚两种情况存在。具体配置如图:

2,再添加branch选项。

然后添加一个用于构建不同代码分支的字符参数,这个是一个很常规的配置,就不做过多介绍,具体如图:

3,添加Git Parameter选项。

然后添加一个用于回滚不同tag的选项,这里的tag是我们项目自动生成的,随后会做一下总结,具体如图:

4,修改shell内容。

修改一下shell的执行内容,做一个简单判断,脚本如下:

  1. cd $WORKSPACE
  2. if[ $mode =="deploy"];then
  3. git checkout $branch
  4. git pull
  5. echo "**********************************************"
  6. cat README.md
  7. echo "**********************************************"
  8. else
  9. git reset --hard $tagbak
  10. echo "**********************************************"
  11. cat README.md
  12. echo "**********************************************"
  13. fi

如果你对Jenkins熟悉的话,那么看到这个地方,估计就已经能够知道,上边的功能是什么了。

我们的开发进行日常开发,然后进行日常构建,一切就走分支这一条了,没tag这边啥事儿,只不过在每次构建的时候,都创建一个与构建历史数一致的tag,为了不让这个tag浪费,那么我们就废物利用,通过这个自动生成的tag,实现了回滚的功能。

开发同学专注开发(branch),运维同学专注部署(deploy),一旦需要回滚(rollback),利用程序自动生成的tag(tag)来进行回滚咯。这,就是各有分工。

ok,最后是验证的时刻了。

3,验证。

验证也非常简单,通过三次构建即可验证:

  • 构建一:初始内容,正常构建。
  • 构建二:添加内容,正常构建。
  • 构建三;直接回滚,验证结果。

1,构建一。

为了更清晰的看实验效果,我将刚刚的历史清空,重打鼓另开张,新建一个项目进行测试。

现在准备出测试文件,内容如下:

进行常规构建:

2,构建二。

模拟开发,添加内容:

进行常规构建:

3,构建三。

直接通过tag进行回滚。

然后查看构建结果:

来源:https://www./content-4-67800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