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5万澳洲人组队收养医生护士,简直宠上天:管吃管住,打扫卫生,还帮忙喂宠物

 旅居墨尔本 2020-04-17

在澳洲,向来不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路人用牛奶箱制服持刀歹徒是义举,草莓藏针时群众涌向农场团购支持农场主是义举,山火肆虐后匠人自发建群帮助受灾家庭清理修建也是义举。

澳洲的“民间动员”尽管有点散乱无章,但都是发自真心你情我愿的守望相助,没有指令的威迫和道义的裹挟。你伸援手我即点赞,你若袖手我亦无怨。

其实澳洲政府对疫情下的医护工作者已经做出了好多周到的安排,比如说无偿的幼儿看管服务,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孩子无人照看;还有新州政府免费为一线人员提供的酒店住宿和停车服务,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感染家人的风险。

但很多土澳村民感觉还是不够,有一群人就在脸书上分区域成立这样一些组织,叫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直译为“收养一个医护工作者”

以下是这些群组迄今为止的成员数: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Sydney,1万6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NSW Regional,5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Victoria,2万3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Western Australia,5万5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Queensland,2万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Tasmania,3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South Australia,1万2千人。

Adopt a Healthcare Worker Canberra,1千人。


这里的“收养”当然不是指到民政机构登记后把医生护士领到家里要他们叫爹叫妈,而是为他们义务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悉尼的群组介绍里是这样说的:

医疗工作者为我们辛勤工作,我们应该为他们宅在家里。

我们没有支援一线的专业能力,但依然可以尽绵薄相助。所以我们提议,只要你身体无恙、乐于援手,都可以“收养”一个医护工作者。

什么意思呢?

医护工作者:在群组里公布你的邮编。

社区群众:在群组里搜索你自己的邮编,找到你附近的医护工作者来“收养”。

他们需要帮忙做饭吗?他们是不是厕纸告急却没空购物?每天早上一条鸡汤问候是不是也能为他们提气?

当然,热心的村民可以做的远不止这些。

有人愿意送咖啡。

有人愿意帮忙洗衣服、烫衣服。

有人愿意帮忙遛狗。

有人愿意帮忙修剪草坪,打理花园。

有人愿意帮孩子远程温习功课。

有人给Bankstown医院送去了一批复活节巧克力兔。

由于口罩短缺,有缝纫师傅愿意为医院做口罩。

有人愿意帮忙做洗衣袋,用来装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袜子、帽子等等。

有人听说做医护工作很伤手,就买了好多护手霜送出去。

有人说,她是一个100%好评的Airbnb管家,愿意用闲暇时间帮忙做清洁工。

有人甚至提出,自己家有一个套间,愿意提供出来隔离居住。

下图的这个人,她说她是一个残疾人,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短信交流。她在家闲得发慌,在合理的路程内愿意帮忙做饭、购物、喂宠物等等。什么是合理的路程呢?她一下子列出了十几个邮政编码:2006, 2007, 2008, 2042,2043, 2044, 2049, 2050, 2131, 2192, 2193, 2194, 2203, 2204, 2205, 2207, 2208。

当然,大多数人只是在群组里冒泡说,我在XXXX,我愿意收养医生护士,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知会一声,只要自己能做到,啥都可以。

如上所示,这些群组里充满了潮水般涌来的善意,每个人都理解医护工作者在疫情中面对的风险和压力,所以纷纷提出来愿意鼎力相助。

医生护士们也非常乐于被“收养”,那些在群组里帖子说明他们在生活中的确是遇到了好多实际困难,比如说上班交通没有着落、宠物在家没人照看、买不到清洁护理用品等等。

下图这位护士,只是在群里喊了声如果谁有多余的厕纸,可不可以给她2卷。结果有人在她门口直接放了一包8卷。

有人正大光明地求助,也有人义无反顾地帮忙。这些群组里的澳洲人似乎对“便宜”看得很轻,不管是被人占了便宜,还是占了别人的便宜,都心安理得,不会觉得谁亏欠了谁。

今天我遇到困难,你搭一把手;明天你撑不住了,我就会给你肩膀。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人头上是一座山,这次让你头破血流,下次说不定就会让我崩溃窒息。所以碰到这样的大灾大难,大家都应该互相打气,而不是互相嫌弃。

在澳洲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mateship,可以简单翻译成“同伴情”,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江湖义气。

这个词发源于犯人之间情谊,发展于19世纪的淘金热,在一战中的战壕间一度成为热词,经久不衰,霍华德总理甚至想要把它写进宪法的序言。2011年昆州洪水,吉拉德总理也用这个词号召澳洲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Mateship的概念远远超过了友谊,不仅指熟识者之间相互帮衬,更是指陌生人之间彼此扶持,尤其是在灾难来临、独力难支的时候。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深深认识到,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背后数不清支撑自己的臂膀和推动自己的手掌,所以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

而这种共识,可能正是澳洲人安全感的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