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辈子写了18首行路难,他的人生有多难?

 江南皮皮虾258 2020-04-17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一生写过十八首《拟行路难》。

他似乎对这个古乐府题情有独钟。叹息怀才不遇,感慨时光流逝,乃至描写征夫思妇,桃李冰霜,都拿来做了《拟行路难》的诗材。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个诗题像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也为他的一生下了个简洁精确的定义。

因为鲍照的人生之路,确实过于艰难。

他自幼“家世贫贱”,偏偏又生在中国历史上最看重出身的时代。他生活在其中的刘宋王朝继承了东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风气,家庭背景几乎决定了一个读书人的前途。

而出身寒微的鲍照,偏偏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

大概没有什么能比理想与处境的巨大落差更折磨人了。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和比他略早的陶渊明不同,鲍照从不甘心在贫寒中度过一生。他知道自己有才华,有能力,值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他有梦想要去争取,有志向要去实现。他一生渴望着走到朝堂之上,在那些身居高位却不学无术的豪门贵族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

元嘉十六年,二十六岁的鲍照去见了临川王刘义庆。

刘义庆曾编《世说新语》,“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像鲍照这样的寒士如果渴望入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得到像他这样有名望的贵族的荐引。因此刘义庆门下人才济济,年轻的鲍照一时未能引起他的注意。

鲍照不愿枯等,他天性积极进取,有所期待就会主动去把握。

他准备献诗给刘义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志向。有好心人劝他:“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勃然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他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但也不全是。他笔下有数千年来那些空负才能却只能碌碌终生的寒士的尊严,他不允许这尊严再受践踏。

他献上诗歌,刘义庆“奇之……甚见知赏”。

鲍照还算幸运,遇上了慧眼识珠的刘义庆,仕进的大门没有对他完全关闭。但他的出身摆在那里,在刘义庆门下几年,一直沉沦下僚,并未像他期待的那样一鸣惊人。

元嘉二十一年,刘义庆病逝,鲍照只得解职归田。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梅花落》

他并不甘心。一次挫折没能磨灭他的雄心壮志,他还年轻,还有可以期许的未来。

传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局部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次年,他应衡阳王刘义季征辟,再次走进官场。

刘义季“无他经略,唯饮酒而已”,自然不会对手下的一个诗人有什么特别关照。鲍照在他幕中管理赋税,依然很不得志。元嘉二十四年,刘义季去世,鲍照又入始兴王刘浚之幕,直到元嘉二十九年。

十余年寄人篱下的经历,对鲍照来说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总算在孝建元年,新登基的宋孝武帝刘骏注意到他的才能,任他为海虞令,不久被诏入京,为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鲍照的机会似乎来了。他的官职虽然没有多大的提升,但毕竟从仰人鼻息的幕僚变成了得近天颜的京官。他显然很珍惜这个机会,对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

孝武帝之所以赏识鲍照,是因为他自己也爱好文学,并且自我感觉良好,每作文章,“自谓物莫能及”。鲍照不敢抢了皇帝的风头,“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

为了不把皇帝那些平平无奇的作品比下去,而故意在自己杰出的诗文里加上一些“鄙言累句”的时候,鲍照是什么样的心情?

传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局部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