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新郎”读书笔记

 彭时杰 2020-04-17

 

老合投闲,放慢生活的节奏,这应是符合、适应老年人自然的生理变化的。但笔耕贵勤,不可一日辍笔;乐此不疲、喜好文字的人,应该切记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读书,却懒得动笔,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疏懒,往往读书的效果也差,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光读书,不过脑子,思索一下,会食而不化,很快就淡忘的。放慢节奏,可以少读些;笔耕勤,贵在精,往往事半功倍,收效更好!

一组“贺新郎”词,反复背诵了很多遍,但很快就又淡忘了,成了似曾相识的熟客。这次再笔耕理顺一下,印象就加深多了。

“贺新郎”词牌,始见于苏轼的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就成了“贺新郎”。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可叹“浮花浪蕊”偏能惑主,苏轼仕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年华如水,期待无期,乃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托政治失意之感。“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自从屈原用美人香草寄托君国之思以来,此手法一直被后世诗人袭用。杜甫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佳人自喻;东坡笔下的美人,往往是雍容华美的贵妇人。词中之榴花是美人眼中的花,看花时触景感怀,浮想联翩,以花自比,托花言志。有时她是站在花外观花,有时怜花惜花,亦自艾自叹,花与人合而为一了。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借物抒情的手法。

辛弃疾的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误。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一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左右,此时年届59岁的作者,住在江西信州铅山期思渡瓢泉旁的新居,已被投闲置散四年,百无聊赖,慨叹自己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寂寞、苦闷心情。“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此词的词眼。词人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青山也以自己为妩媚了,“相看两不厌”。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极大地加强了作品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此词的内容,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是专门罗列古代的一些重大“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了上下片分层的常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事例连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不为词体格式所束缚。另外,此词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緑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赋琵琶”此词写妇女的不幸,其用意是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题目大了,有些问题不便明言,必须出之以含蓄婉转的手法,这样,典故便自然应运而生。这首词用典多,在章法上别具一格,与上一首列举离愁别恨的“别茂嘉十二弟”可称姊妹篇。不同年代的历史典故,看似各不相关,其实内中皆有一线相连:这些离愁别恨都与词人自己内心的情感有关,他无处不在讲自己、不在诉说自己的痛苦。“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此词题为“赋琵琶”,作者用铺排、陈述口气,句句写琵琶,又句句不专写琵琶;句句点题,又句句在借题发挥。全篇与其说是“咏物”,无宁说是抒情,在抒情的氛围中,塑造作者自己的形象。

叶梦得的贺新郎一词,描绘作者在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中,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和对远方伊人的惓惓深情。“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一词,是作者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儘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读此词不禁又会想起杜牧的诗“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一首千古流传名诗的影响可见一斑!

李纲是著名的爱国英雄,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干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干也连带获罪。宋高宗绍兴八年,秦桧第二次入相,力主和议,李纲上书反对,被罢回福建长乐。作者为此写了这首词,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坚决支持和无限的敬仰。张元干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朝廷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一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词送他。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抒发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特别是词尾所表白的与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远大抱负,在当时的艰难困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另外,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自东阳(即今浙江金华)远道来访罢官赋闲江西上饶的辛弃疾,相欢晤谈十日,畅叙幽情,并同游鹅湖,以后同赴紫溪去会朱熹,未遇,就此分手。分手后的第二天,辛弃疾意犹不舍,欲追路挽留;无奈雪深泥滑,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止步于鹭鸶林,独饮方村,怅然若失。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甚悲,作贺新郎词感怀。五日后,陈亮来函索词,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以后相互唱和,辛弃疾写了二首、陈亮写了三首贺新郎词。这一段南宋的词坛逸事,被作为千古佳话,广为流传。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五天后,陈亮来信索求他近日所填的新词,于是辛弃疾便将这首词寄去。陈亮接到后非常感动,于是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辛弃疾读和词后,又答了一首《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陈亮接到答词后,再次用前韵和之:“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椿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一年之后,陈亮想起这几次与辛弃疾的互相酬答,又再和了一首《贺新郎》: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五年后,陈亮在52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他的试卷被宋光宗亲自定为第一名。及第后,陈亮写了一首谢恩诗说: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可就在任命他为建康府判官厅公事的诏书下达的时候,他却猝然去世。

得知陈亮死讯,辛弃疾悲痛不已,作祭文悼念他说:智略横生,议论风凛。使之早遇,岂愧桓伊?谁能想到,六年前的鹅湖之会,竟是陈亮与辛弃疾这对挚友的永诀。而他们相唱和的五首《贺新郎》,也被后人传颂千古。

最后,也顺带提一下蒋捷,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南侵,翌年春,兵进临安。这年秋天,兵荒马乱中,蒋捷流寓吴门,写了一首他流浪生活真实写照的词:“贺新郎—兵后寓吴”:“深阁簾垂繡,记家人、輭语灯边,笑涡红透。万疊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郷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首。”这是一首描写战乱年代流浪生活的悲歌。

通过阅读诗词,也可以了解一点历史知识,更贴近生活的历史断面,很有意思。动动笔,对已阅读过的诗词,会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应是阅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20417日星期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