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4-17

文/图 墨华不冷

(本文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这不是一篇技术文,因我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尚无底气,指点江山,激扬技术。我只是浩浩荡荡的摄影爱好者大军中一员,想聊聊人生,聊聊美。——题记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一夜风疏雨骤,楼下青草地上,铺满温香软玉——由一个月前素白色的吉野樱落瓣,换成今朝浅粉色的八重樱落瓣。一只黄嘴山鸦,在这花毯上,悠然踱步。我掏出手机,将这一地的妙意,纳入镜头。

我是一名佛系摄影爱好者,不算是摄影发烧友,更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摄影的门槛,比绘画低,只需咔嚓一声。但许多好片子,来之不易,凝聚着摄影师的漫长守候、艰苦跋涉、生死磨练。而拍出亮点,取景独特,构图精简,尤其能讲述背后的故事,诉说独到的想法,体现个人的腔调,跳动一颗连接社会与众生的悲悯心,这实属不易——从这角度看,摄影的门槛,很高。这需一颗精耕细耘、做到极致的匠心,功夫都在摄影外。

目前这阶段,我对摄影,清清浅浅、轻轻松松地爱着,可亲可疏,不困于物,如风逐光,乐在其中,便好。我出门只带一套相机,不会长枪短炮,气喘吁吁;我较少为撞上好片,起早贪黑,餐风饮露。当然,我的付出,与我的收获、水平成正比。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当你爱着点什么,便有了自渡的精神稻草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曾在广州定居近20年,因家人工作调动,举家迁至南京扎根。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江南的温山软水、分明的四季景观,与我的精神基因,天然契合。职场的重新投入、性格的开朗向阳,是我适应并爱上古都的主因,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边游边摄的喜好。

初至南京,在头一年,我没去工作,而是常扛相机,游山玩水,踩遍南京大多数景点,以脚步,丈量这城市的美,以镜头,挖掘它动人的细节。我对摄影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亦在同年,大大加码。当然,我掉进大多摄友必掉的坑——揣一颗滴血的心,花重本升级摄影器材。

犹记得,那年深秋,颐和路公馆区。雨霁天晴,我走出先锋书店,嗅着雨后甜润的空气,在斑斑树荫下,沿一面黄墙,徐徐缓缓,边走边摄。黄墙上的树影随风摇晃,头顶上的梧桐沙沙作响,赭黄色的落叶惊醒大地,一滩积水倒映屋前的红灯笼,一只白猫在屋檐滴水声中,做清凉的梦。我想,诗意栖居,大抵如此吧。

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人生拐角处,我借助镜头,如孩童般,好奇观摩,到处狩猎,发现别有洞天,抚慰离乡之痛。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写道:“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是的,从心出发,业余地爱,随缘地爱,无关职业,并非责任。你的爱好,藏着一条让心灵洁净地回家的路,长着一副精神稻草的模样。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在文字里,在生活中,嵌一双“摄影眼”

我曾以为,摄影对于写作的作用,比不上其他艺术爱好。电影之于严歌苓,书法之于汪曾祺,绘画之于蒋勋,戏曲之于雪小禅,皆是其他艺术融入文学、益于写作的例子。

后来,我才发现,长期在摄影中培养出来的观察力与审美力,已润物无声,渗入笔端。我曾撰文写道:

莫愁水院的绿池里,不时有锦鲤啪的一声腾跃,搅碎了粉影敲窗的倒影;一只喜鹊,在不胜繁花重负的盈盈弱枝上,颤巍巍地停栖,抖落一阵花雨……(来源:《南京莫愁湖公园:盛放壮观烟霞,迎来颜值高峰,目光所及皆是温柔》)

这是我在莫愁湖公园的见闻,憾没能及时抓拍,然此美景,映入眼帘,进入内心,荡起涟漪,再落进文字,以另一种方式,记录瞬间之美,锁住片影飞花。

摄影者,需细察生活,需关注细节。当你以摄影的角度,看待世界,则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刹那间,你便留意到光影、色彩、层次、形状,而那些平日熟视无睹的平淡之物,变得熠熠生辉。摄影,无声改变着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体验变化;摄影,能令日常审美化——原来,美,既是远方的星辰大海,又是身边的柴米油盐。

若不爱上摄影,对于一些风景的存在,我也许不会留意或赞叹:雨后,婴儿车的车轮,粘着几片粉色落樱,让人不忍推车;一位老妇人,颤颤巍巍地担着两箩筐鸭蛋,在夕阳下的金色路面,铺下长长的影子,半白头发在逆光中闪亮地飘舞;木香花如一帘倾泻的黄色瀑布,旁边闯入一位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更添灵趣……

这些不期而遇的美,其实是有准备、有铺垫的偶遇,是心灵投下的镜像。

一位摄友对我说过:对美的东西,用心感受比拍摄,更重要。的确,心才是最好的相机,眼睛才是最好的镜头。多感受风静日闲,别急着瞅取景器、设置参数、按下快门。每次出游,为了摄影,更应为了心灵的享受、自我的发现、精神的成长。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你的爱好,是天地间的心灵独欢

在外拍方面,我经常携陪家人,时而结友同行,极少扎堆摄友。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拍摄,因无所顾虑,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在充裕时间里,拍得过瘾。

我喜欢这恰到好处的寂寥。这是一个人静谧的清狂,是精神回到原乡的自由,是生命与自然对话的葳蕤。

比如,我特爱独自拍荷。荷花,千姿百态,于我,它是植物界里,肢体语言最丰富、气质最优雅的花。花、叶、茎、蓬,既各具灵性,又相映成趣。拍荷,不仅利于训练构图与后期处理,亦带来美妙的感官享受。记忆尤深的是,我有回专程在大雨后,赴玄武湖公园拍荷,如品尝一场感官盛宴,多巴胺一直分泌:雨后荷花,饰以水珠,愈发娇柔,如诉似泣,更凸显微笑、娇憨、害羞、孤傲等特质;落瓣浮于水面,如片片小舟,与低眉的荷花默默对视,几尾红鱼戏闹在旁;风起时荷塘的窃窃私语,荷叶突如水壶般倒水的声音,野鸭窸窸窣窣穿行的声音,交织成天籁之曲,世界就这样安静下来。

摄影,是一门孤独的艺术,但摄影的孤独,是一种享受。我想,那些优秀的摄影师,大多数像匹孤狼,披一身尘土,携一蓑烟雨,独来独往,在独立思索与埋头苦干中,创作出盖有个人精神印章的佳作。你可知,他们凑近镜头,缄默构图,内心早已在美的围剿下,惊涛拍岸。

不但摄影,还有写作、书法、绘画、音乐等,虽最终与他人分享,但在创作过程中,是孤独的,且追求层次越高,就越孤独。你需孤身躬耕,与自己内心把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凭一己之力,去颖悟醒省,去战胜困难。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喜欢杨丽萍这段话:“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这用于摄影,也颇合适。

其他爱好,亦然——人世悠长,飘蓬流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与它温柔携手、相依白首,以此致敬人间的美、有趣与温情,遇见明净如水的自己。

佛系摄影爱好者的独白: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致敬人间的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