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访京都,这5个地方值得一去!

 真友书屋 2020-04-18

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京都的古典与优雅令人深深着迷。京都值得一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5 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吧。

01  清水寺

在京都,名气最大的地方非清水寺莫属。这座相传始建于 778 年的恢宏庙宇,在距今 1200 多年的岁月里曾历经 10 次焚毁与重建。其名清水寺,取自它所坐落的音羽山深处流淌的泉水。

立于山腰险峻之处的清水寺空悬一个巨大的露台,这就是有名的清水舞台。清水舞台最开始是由于到本堂参拜的人越来越多而扩建,后来也会作为技艺表现的舞台。在当时的信徒心中,他们的供奉还包括自己引以为傲的才艺,他们会将其展示给本堂中的观世音看。

清水舞台完成于平安时代末期,后来受战乱之害,民众开始信奉净土思想,甚至有求死之人将清水寺视作了观音净土、舍身往生之所。对于当时的庶民而言,这里就是一切信仰和供奉的所在。

如今的清水寺重建于 1633 年,收藏于此的伽蓝和石碑等国宝或重要文化遗产达 30 件以上。它们的历史和清水寺一样古老,静默地守护着不同时代的人的信仰和敬畏,直到现在,直至将来。

02  桂离宫

毫无疑问,桂离宫代表了日本造园艺术的最高峰。

在距今约 400 年前,智仁亲王选址西京的桂川西岸建造桂别业。「别业」,意指皇室别宫。之后这里又经其子智忠亲王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闻名遐迩的桂离宫。在近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园林就占去了三分之二,回廊式游园尽显秀逸,分布于其中的书院和茶屋依然保留了始建时的模样。

△ 桂离宫书院群

桂离宫是日本之美的代表,也是皇室审美绝佳的表达。在它的中心,书院建筑群与静湖相邻,二者的四周皆是绿意盎然。

与当时流行精致华贵的皇家建筑不同,自然朴素的桂离宫充满了侘寂的美学,建材梁木裸露,隔扇障子也都全白,无任何雕琢。在最集中的建筑中,书院群以大雁飞时的形态建造,顺次而排,分古书院、中书院和新御殿,在环绕的绿意里雅致到了极点。

桂离宫留于眼前的建筑和深藏于建筑后的哲学,就像是一个王朝幻想,它来自人们对优雅、浪漫、诗意的平安时代的追忆。即便你不曾了解,也一样可以通过目之所及的建筑,看到最完美的日本美学。

03  京都御所

794 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直至明治天皇迁居东京,一共有 73 位天皇在此生活过。

京都御所作为历代天皇之所,曾因战乱和火灾几度迁徙,直到 14 世纪末南北战乱统一之后才正式定下来,这也就是保留至今的京都御所现址。如今,这里依旧作为皇家行宫,是天皇及皇室成员在京都的下榻之所。

△ 紫宸殿

在占地约 91.2 万平方米的京都御苑里,京都御所就位于其中央偏西的一处,外有宫墙,四周青松环绕。坐落其中的便是仿照唐朝建筑修建的皇宫院落,大大小小共 21 处殿台楼阁,壁画和隔扇画达 1800 幅,出自当时造园名家和能工巧匠之手的庭园遍布全所。

逢吉日大祭,天皇便会盛装在紫宸殿接见来朝之人。天皇日常居住和处理朝政,则久居清凉殿,苦夏之时迁至清凉殿,朴素雅致的扇门推开,惹人的苍翠会随风飘散到屋子里。「思故乡,清凉之所」,迁居东京皇居的明治天皇逢夏最是思念的便是此处。到了秋天,天皇便会邀亲近的大臣贵族在御内庭漫赏红叶。

京都御所的宫殿布局上也仿照了唐代的格局,宫门设置、院落位置都有细致规划。春华秋实、岁月交替,所有关于京都的繁盛与衰落,都在建筑和草木之间,留下了印记。

04  南禅寺

虽名气不大,但南禅寺却是京都临济宗派别的寺院中级别最高的庙宇。

它建于距今 700 多年前的镰仓时代,最初是作为后嵯峨天皇生母的别宫,后被龟山法皇改建为寺院,经多位天皇庇护。而南禅寺之所以会成为京都五山(京都禅宗临济宗五大寺)之首,也是缘于后醍醐天皇的诏令。应仁之乱让京都陷入乱世,香火鼎盛的南禅寺也曾一度荒废,直至江户时期才再度复兴。

明治时期,为将琵琶湖水引入京都,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仿罗马疏水系统的「水路阁」。这座建筑除了显著的成效之外,即便到现在也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可见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 水路阁

南禅寺的国宝,除了水路阁,还有伽蓝。其中久负盛名的,莫过于三门。在歌舞伎《楼门五三桐》中,石川五右卫门登上三门,望着院内盛开的樱花,一度感叹「绝境啊绝境」。三门又称「天下龙门」,为「日本三大门」之一,登二层的五凤楼,南禅寺院景便可纵览于心,其中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此地的新绿、樱花和红叶了。

05  天龙寺

临济宗的古刹以京都五山最是闻名,南禅寺居首位,居次位的便是天龙寺。天龙寺位于京都自然观景名所岚山,由足利尊氏下令建造,它的第一位住持,便是当时有名的造园名师——梦窗疏石。

除了神圣厚重的佛家渊源史,这里最有名的莫过于梦窗疏石亲自设计建造的曹源池庭园。他借岚山与龟山之景,将树木、岩石、清池、白砂近乎完美地组合到一起,以曹源池为中心,造出了与景后岚山相映成趣的池泉回游式庭园。宽阔朴素的方丈室正对庭园,春夏赏绿,秋赏红叶冬赏雪,四时最美之景皆映入眼帘。

创立之初,天龙寺也曾盛极一时,除了本堂,周围大大小小的园子竟有150座之多,但在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烽烟之后,因火灾和政治等因素开始衰落,现存的大部分伽蓝,也多是明治后期重建之物。可贵的是,尚有曹源池一处庭园,能唤醒我们关于室町时代的记忆。

本文节选自《知日·世上只有一个京都!》特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