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叫多麦特》:说唱教父的传奇人生

 西风影评 2020-04-18

作为类型电影,剥削电影的剥削,指的不是经济上的剥削,而是对题材、情节的剥削、搜刮,为了促销、卖座,无所不用其极,艺术品质通常都很低劣。

鲁迪·雷·穆尔自编自演的黑人剥削电影《多麦特》,成为1975年票房最火的电影之一:

成本极低的小制作,收获上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堪称奇迹。即便在今天,如果你以百万成本的制作获得上亿人民币的票房,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穆尔一夜爆红,与2LiveCrew、BigDaddyKane、SnoopDogg等说唱巨星联袂演出,成为黑人演艺圈的传奇人物。

颁奖季热门《我叫多麦特》将这位黑人巨星的传奇人生搬上大银幕,好看好欢乐:

1970年代,落魄艺人摩尔在纽约的街头巷尾寻找机会,异想天开到流浪汉那里采风:

逮到一个机会以“多麦特”为艺名在酒吧表演脱口秀,大讲荤段子,逗得全场哄堂大笑。

穆尔的巡回演出很受欢迎:

当时比利·怀德的喜剧经典《满城风雨》(1974)十分卖座:

影片讽刺政客、媒体,寓意深刻,但摩尔和他的乐队成员看得很不爽,一方面,他们不懂白人精英的梗;另一方面,没有枪战、不露、不好笑,也没有空手道,这也叫电影?

这就好比二人转的观众去看戴夫·查普尔的脱口秀,怎么可能开心?

摩尔决定拍一部能够让黑人兄弟开怀大笑的电影,顺便让自己名扬天下。

制片人对摩尔冷嘲热讽:你的名气只是局限于黑人小团体,难道你指望我们投资30万美刀,把它拍成一部大片?

制片人建议摩尔出演一部励志片,但摩尔不想演那种贫民窟的黑人历经奋斗、苦尽甘来的破电影。

因不堪父亲的家暴,摩尔15岁就离家出走:“我这一辈子,人们总是否定我。老爸说我是混蛋,一个平淡无奇的笨蛋乡巴佬,可怜的黑鬼。”

摩尔奋发图强,驱使自己当笑星,驱使自己当歌手,在卧室里录制专辑,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为什么不能演电影?

无人投资《多麦特》,那就自己投资,摩尔拿出专辑的预付款,孤注一掷。

资金短缺,一切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能省则省,但编剧不能省。

还有导演、摄影、剪辑、后期制作……

迪维尔·马丁曾与卡萨维蒂共同出演《罗斯玛丽的婴儿》 (1968),在他看来,穆尔和卡萨维蒂一样淫秽,为了拍电影,卡萨维蒂不顾一切,倾其所有:

卡萨维蒂电影艺术方面的成就,穆尔望尘莫及,但他激发演员的方式,穆尔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与演员在内心深处找到共鸣,然后好好利用,在镜头前表现出来。”

克服无法想象的诸多困难,《多麦特》终于杀青:

这么说可不行,要有多麦特风格。

好吧:

可惜,没有公司愿意发行《多麦特》,穆尔不得不重操旧业登台表演。

穆尔付给一家影院500美刀取得午夜场的放映权,盈亏全看票房收入:

没想到,票房创纪录:

观众哄堂大笑,穆尔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次元影业马上联系穆尔:是的,我们以前拒绝过你,好莱坞是个善变的情人……

摩尔终于扬眉吐气:

《多麦特》进入院线大规模放映,媒体恶评如潮,奈何黑人兄弟喜欢,票房大卖。摩尔成了闻名全美的黑人巨星,说唱专辑启发了后来的歌手,被公认为是美国的“说唱教父”。

谁能想到一个黑人流浪儿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摩尔告诫自己的粉丝:

影片在欢笑中阐述人生哲理:一个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何区别?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投资越少、门槛越低,竞争也就更加激烈。黑人剥削电影看似简单,要想大卖也得下一番功夫。

《我叫多麦特》的彩蛋是《多麦特》的片段,非常爆笑,多麦特一边扫射,一边点评:我一直想看白人跳舞,跳啊,王八蛋,跳啊,这个王八蛋节奏感很好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