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密码(6)

 新用户45952181 2020-04-18

道经1,不得不关注的那些关键

可以说,拿不到这些关键,仅从本章的翻译和注释里得不到该得到的全部,甚至,只能浅尝辄止。

其一:

本章深入解析上章的“圣人居无为之事”,具体回答上章的“为而弗志”的“为”——战略作为,也就是“德”的涵盖范围:六“不”。自然,这首先要求权力者率先尊奉,自己先严格做到——政风正,这样民众才能跟着走,达到民风淳,最后达到国风良,实现“万物作而弗始”的战略目标。

“使民无知、无欲”,和四十九章的“圣人皆孩之”、五十五章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六十五章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含义相同,不是让老百姓愚蠢无知,而是让民风淳厚,不出现欺诈成风的恶劣国风、民风和生活态度。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大概是汉代的《盐铁论》,其《卷二·非鞅》有言:“故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这里的“民不知”,应该是对老子关于“知(智)”最准确最完整的理解。

不知道这句话是《盐铁论》的整理者桓宽,还是哪位鸿儒大家的杰作,更不知道此君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多深刻、全面,其态度又是如何,但是,此句似应和《道德经》有相当的渊源,说得肯定一点,甚至有照搬老子之嫌。

其二:

这里的“不上贤”,不是不提倡、尊崇贤德的社会道德观和社会生态,而是不提倡、不创造那些因拥有某些技能和新理论、新观念而一夜暴富暴贵的机会。

其三:

前三章为《道经》的第一个层面,提出和简单回答了什么是道、有名、无名,指出人类永续生存的最高准则和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高准则同属一理;

人类永续生存的终极目标必须用无为这个最高原则来支撑和保证;

阐述了德的基本内涵,指出战略作为(无不为)必须严格规范在无为的范畴内。

请再看一遍《道经》1逻辑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