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性】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 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 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1. 《神农本草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沥林。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 《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3. 《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装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型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白鲜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又强力的收缩作用,小剂量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