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在五子良将中排名垫底,从无败绩,名气却远不如张辽

 泊木沐 2020-04-18

曹操得以统一北方,与他手中能征惯战、智勇兼备的将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曹魏帝国草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些猛将的沙场鏖战,曹操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三国时期,曹操阵容中有一句评语:“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也就是说曹操手下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徐晃为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将领。

五子良将,各有所长,究竟谁最厉害,这里不做评断。可以肯定的是,五子良将,个个除了骁勇善战,而且颇具韬略。其中,五子良将之末的徐晃,曾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可谓智勇双全,可是人气却一直很差。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甚至于安排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给人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但正史中的徐晃,其实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关羽。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了徐晃的早年经历:“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从徐晃这一段经历来看,徐晃也曾在地方颇有势力,而且后来有机会跟随车骑将军杨奉立下大功。徐晃的早年经历,相比于关羽、张飞等人,明显更加显赫。

《三国志》对徐晃的评价是:“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也就是说,徐晃用兵非常的稳重,先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找战机。一旦有机会,当机立断,绝不含糊。毫无疑问,陈寿高度认可徐晃的用兵能力,徐晃的能力确实不是吹的。

能够体现徐晃之智的战例有很多,这里举一个比较突出的战例。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因为官渡之战大败,郁郁寡欢,不久就病死。曹操趁此机会,全力进攻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谭。在曹操攻下邯郸并包围了邺县以后,易阳县令杨范不得不选择假装献城投降以拖延时间。这一诡计,当然瞒不过曹操的眼睛。对此,一般人的选择肯定是强攻城池,狠狠的教训敌人一番,曹操也确实打算这么干。

不过,徐晃却反其道而行之。《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徐晃用自己的实力成功将计就计,使得曹操得以顺利收服袁绍的地盘。在这一战中,徐晃的办法与后来马谡的攻心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味地依靠武力,并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能想办法收服人心,则是“上之上策也”。

能体现徐晃用兵之勇的,当属救援樊城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对樊城和襄阳的进攻。这一战,关羽进展顺利,曹操派出的左将军于禁七军都被关羽俘虏。《三国志·于禁传》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的投降,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差一点就迁都以躲避关羽的兵锋。后来,曹操再次派遣徐晃前往救援樊城。此时,徐晃手中人数并不多且以新兵为主。后来,曹操前前后后又派出大量人马援助徐晃,徐晃在兵力与关羽旗鼓相当以后,着手解围樊城。

名将与名将之间的交锋,掺不了半点水分。徐晃进攻关羽,堪称“狭路相逢勇者胜”。《三国志·徐晃传》记载“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在这一战中,关羽先是中了徐晃声东击西之计,后又亲率5000步骑不敌徐晃。而徐晃除了一举击败关羽以外,还直接打破了关羽的营寨,成功解救了樊城之围,也导致了关羽最终的覆亡。徐晃这种长驱直入,攻破敌人十层鹿角的战绩,连曹操都为之震惊。

作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徐晃虽然居末,但戎马一生,立下战功无数。而且,在跟随曹操以后,几乎没有败绩。说徐晃智勇双全,并不过分,连曹操也称赞徐晃为“再世亚夫”。徐晃之强,丝毫不逊色于关羽,即便在“五子良将”中排名首位的张辽也比不上徐晃。不过在民间名气却远逊于张辽,令人颇为遗憾。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