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印度并吞的邦国—海德拉巴

 袁承志dtau70na 2020-04-18

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响当当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阿里汗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因为他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被印度并吞的邦国—海德拉巴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黄金、珠宝,据说,他拥有的所有珠宝连起来可以绕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周。他用旧报纸裹着当镇纸用的钻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颗还重……

不过,要是以为这些金银珠宝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这位富翁还拥有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

被印度并吞的邦国—海德拉巴

横亘于南亚次大陆中南部的这块土地,名为海得拉巴,领土面积达21.3万平方公里,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加起来还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尔的印巴实控区加起来更大。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叠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图上就能发现,它实实在在地长在印度的“心窝”里。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个特点:以君主阿里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是穆斯林,但领土上绝大多数居民却是印度教徒。这点跟克什米尔正好相反。

被印度并吞的邦国—海德拉巴

若是没有它,今天的印度将是一块“空心”的版图。刚刚取得独立的印度坐不住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并入”印度。

作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独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屡次“劝说”不成,印度终于露出了獠牙。

这里提一下在英国统治下印度的特点,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虽然都以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却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实体。国中之国,可能不算稀奇,但是一“国”之内,存在着如此众多、不相连接的“国家”,实在不能不说是种奇特的现象。

被印度并吞的邦国—海德拉巴

1947年2月,蒙巴顿伯爵出任最后一任印度副王(总督)。

5月13日,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出台。主要内容除了确定“印巴分治”的方案以外,还特别对土邦的问题做出了规划——“各土邦国的前途由其自行决定”:这就给海德拉巴的地位增添了变数。

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直接入侵海得拉巴。阿里汗的巨大财富无法逆转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海得拉巴军队抵抗5天后,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并,至此,当代印度的版图才算基本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