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啦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演讲稿:我们该如何与垃圾和平共处?

 仰止无疆 2020-04-18

海洋塑料污染越发严重,塑料垃圾问题迫在眉睫。

我今年三月份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五月份参加公约的会议,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对海洋塑料关注的程度非常之高。那么大家可能想海洋塑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海洋塑料污染里边的80%以上是从陆源过去的,是从陆地给迁移到海洋里边去的。在东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塑料岛,这个塑料岛有多大呢?相当于三十九个我们国家的台湾岛的面积。所以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我们塑料垃圾问题非常突出了。

这个好像离我们太久远了,大家会关注吗?大家不关注,但如果你再想一想就是我们海洋垃圾虽然很慢,但是它也会慢慢变得易脆,然后有一些崩裂成小碎片,几个纳米,几个微米,几个毫米,最后它变成了微塑料。这个微塑料通过生态系统,比方说我们吃鱼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吃了好像很多个塑料微珠,这个塑料碎片,因为鱼吃进去了它也不降解呀。那这种微塑料它会通过生物链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恐怕就会觉得塑料问题跟我相关。

人与垃圾相互伴生,同时垃圾也记录了我们的文明历史。

垃圾跟我们人是什么关系?我们人跟垃圾的关系是互相伴生的,正是因为我们有人,我们有智慧,我们制造出工具来了,工具本身将来就会变成废物,我有工具,我有生产产品,那我这个产品使用完了也变成废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开采了大量的地下矿产资源,这些地下的矿产资源把它拿到上面来,它要完成它的使命,它要承担一定的使用功能,所以实际上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生产更多的产品,消耗更多的产品,也产生更多的废物的一个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说垃圾也是记录了我们的文明历史。

当我们有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人口高度密集,那我必须要解决我的垃圾的问题。当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消耗的时候,你会发现我有很多这种我使用后的这种垃圾,就必须面对。你比方说,我们从八十年代,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商城还断货,就是说你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那到现在为止,你们谁到哪儿去买什么东西不存在这种问题了。我们的物质非常丰富了,这么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的发展,就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们过去实际上也做垃圾分类,只不过这个分类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比方说我们小的时候,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是把废纸回收回来,然后定期地去卖到回收点,这也是垃圾分类。

人类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生活垃圾这个量有多大呢?我觉得大家肯定就想,我每天也扔不了多少,就是废纸、废瓶子什么的是吧?如果说我们把北京市每一天的垃圾收集起来,你觉得我们得需要多少辆车来运输啊?(观众:二十辆)二十辆那得是非常长的火车,我来之前大概算了一下,正好沿我们二环路转一圈儿,我算的依据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垃圾有一个容重对吧,因为它并不都是实的,它有一定的容重,大概是零点四八,那么这个车也不是无限长,假如说我一点五米这么一个,我可以往上摞比方说一米,按这么一个范围算的话,北京市二环绝对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再讲一讲,我们中国一年产生的垃圾有多少?这个有什么形象的比喻吗?我们中国产生的垃圾,如果把它送到月球上去,到月球将近是四十万公里是吧,我们可以一个车一个车连着摞着,还是双车道。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每个人产生的垃圾,也不过就是一天一点几公斤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整个社会产生的垃圾量非常大,我们的生活垃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一个时候了。

垃圾的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也有人讲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比方说,废纸可以再造,再生产新纸,那么钢铁也可以提炼钢,但是我给大家讲的是呢,要加上一个引号,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它才能变成资源。比方我们这塑料,你可以做任何东西,但是废塑料上粘有很多其他的脏东西,它就没办法进行利用,或者后续我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去清洗,我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给它分开,所以大家看到资源属性的时候,其实它跟环境属性还是密切联系的,就需要我们去开展一些工作提高它的资源属性。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跟一系列垃圾分类不断深入,不断细化是密切结合起来的。

有一个理念,在日本叫城市矿产,其实这个城市矿产的理念在早期的时候,在日本,废物当中的电子垃圾蕴含了大量的资源,把它看成是城市矿产,实际上这电子废物,你混在生活垃圾里边烧掉了或者说变成其它的有害物质了,但是我把它分离出来,这个资源我充分利用了,而且日本很多一些矿产资源所保有的量其实都已经很高了,可能比很多国家的矿产资源蕴藏量都高。

我们每个人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也要做好垃圾减量。

最近我也加了一个社会属性,垃圾分类其实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社会的作用。反观就是我们遇到这些问题,应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树立两个理念。一个理念就是我们现在上海朋友们在做的垃圾分类,这个事很关键;第二个呢,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减量,怎么来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我也在想,我们减少垃圾量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前一段时间也是在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他提供了一个盒饭,我就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无用的东西,这个盖你看很漂亮是吧,这个塑料我估计用的也是很高级的,这个塑料就一定要这样吗,然后菜和米饭是不是一定要分开呀?所以我觉得这个package(包装)里边其实很多是没用的。我不能说我们不吃快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心里边建一个黑名单,哪个公司给你提供了很多无用的这种东西你不用的,将来就不要订他的餐盒了嘛,这样实际上也是另外一个角度减少我们的垃圾量,这是整体减少。

第二个减少就是我们垃圾分类,分类收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思想观念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一个垃圾的制造者变成一个垃圾的管理者,你分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我到瑞士的时候,有一次我就看到一个人拿着一大编织袋那个东西过来在那一放,一个一个的把他的里边的东西分拣出来,然后投到不同的容器里边,比方说塑料、玻璃瓶子、易拉罐,他每一个易拉罐都把它给它踩扁了让它体积最少,因为这样减少后续的运输方面的一些压力。所以你看他把一个编织袋瓶子分类投放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但是他在那非常耐心地去做这一件事,这实际上还是一个意识问题。它不光是一个意识的提高,它是一种新时尚,一种文明。垃圾分类呢,实际上它是你投放的开始到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它是一整个链条的。大家都在想如果别人都做好了我再做,但是大家都这么想的话实际上这个事是做不了的,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他必须都得要去做才能把这个事支撑起来。

垃圾的邻避效应怎么解决?

我们最近十年来,垃圾焚烧方面遇到的这种邻避效应,是非常频繁的。很多地方建设处理设施的时候,有很多就被打回去了,根本建不了,选在谁家近了都不同意。怎么破解邻避效应?我在前几年,也到我们的台北,我到北投的垃圾焚化厂去了两次,每一次他们都请我到那个旋转餐厅吃饭。他已经把他的垃圾厂的烟筒,变成了一个餐厅,还很舒服,而且它跟周围居民,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关系,一个就是它的公共设施,比方说游泳池等等,和当地居民共享。再一个呢在它边上,建了一个就是类似于休闲公园性质的。当地居民,他有这种非常好的便利条件,或者说是免费享用这些设施。

零废物的实现需要通过资源化。

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包括联合国环境大会。其实它形成了一个决议就是零废物,英文叫zero waste,这个零废物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是说整个过程当中不产生废物,而是说我趋于零的这种填埋,就到最终处置出来,它尽量减少。通过什么途径?通过资源化,所以就是说我们在看回收,那么废弃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一个垃圾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一个转换。通过我们的垃圾分类,我们把它很好地利用起来变成了资源,实现了一个循环。我们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去推动这个循环,让它更精细,效率更高。你能做的恐怕不光是把垃圾分类好,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责任,怎么把这个东西给它循环起来,包括技术的研发,这种技术的使用,技术创新,分门别类地,非常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技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减量,最重要的还是从我做起,希望大家每一个人参与进来,然后把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好,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