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三十回解读:宝玉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吗?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4-18

作者:唐宋吟游者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蒋勋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佛经。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美。“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

笔者深以为然,但每部经典,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笔者看来,宝玉这尊“菩萨”并非一开始就觉悟了的,而是由凡夫俗子经历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当宝玉粉碎了自我中心的思想行为模式,成为《红楼梦》的作者时,才有了真正的智慧慈悲。《红楼梦》第三十回,集中描写了宝玉的“我见,我痴,我爱,我慢”(佛学中所指四种根本烦恼),以及由这种自我中心行为模式造成的伤害和痛苦。

本回的开始,写宝玉和黛玉因金玉良缘心结吵架之后刚刚和好。对黛玉,宝玉尚能自我反省,舍己从人,两人因此没再另生事端。唯见到宝钗后,宝玉却有意无意试图奚落一把,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 你该问他们去。'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也想趁势取个笑儿,结果遭到宝钗用“负荆请罪”典故的机智反击。伶牙俐齿如黛玉,也只能尴尬不已,宝黛二人更又被凤姐笑称吃了生姜。


用佛学来看,宝玉的表现,正是“我见”作怪,以自己为对,不顾他人感受,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随意论断取笑他人,结果自然遭到反击。从中看到宝钗的语言功力也是出神入化。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因为这“我见”,得罪不少人,引起不必要的争吵。如喜欢打趣取笑他人,还自以为幽默,却没想过触碰了对方最脆弱的神经。

当然,只是语言游戏,实际伤害还有限,接下来,我们看到宝玉因为“我爱”闯下弥天大祸。佛学中的“我爱”,既指妄执自我,也指沉爱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人、物、事。宝玉有爱红之癖,喜欢在女孩身上用心,同时也常与丫鬟们纠缠不清。

这日午间,他找到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调笑,结果王夫人大发雷霆,不责怪儿子,却把十年来跟在身边的金钏儿撵了出去。对丫鬟们来说,这既是奇耻大辱,也意味着经济收入的中断、命运的下降,几乎难以抬头做人。后来,金钏儿投井而亡。宝玉因“我爱”炽盛,喜爱的女孩都没方寸地接近嬉闹,而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风险,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人命。“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许多人因此指责宝玉毫无责任感,但客观来说,宝玉是预料不到接下来的后果的,他做不了什么,但金钏儿确因他而死。这件事在宝玉成长过程带来相当的心理冲击。

彼时的宝玉,因受到万千呵护,自我感觉超级良好,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应围着自己转,自己便是世界的中心,尤其他钟意的女孩子们,似乎都是为他而存在,所有女孩们的眼泪,都应为他而流。他理想的死法是: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用佛学语言,自然是典型的“我痴”,执着于我相。


宝玉的“我痴”,同样受到了一次不寻常的冲击。在静无人语的夏日午后,宝玉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蔷薇架下,一边流泪、一边用发簪在土上画字,一个又一个、接连几十个。宝玉隔着花叶看下来,一个一个画的都是蔷薇花的“蔷”字。宝玉虽感觉到了女孩内心的煎熬,却还不明就里。直到有一日,宝玉专程到梨香院访这划“蔷”字的女孩龄官,央她唱一支《袅晴丝》。进门时,龄官兀自躺在床上当没看见。“待他赔笑说出请求,在她身畔坐下,想不到龄官忙抬起身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不但拒绝了,话说得也很不客气,表现出明显的疏远和避嫌,搞到宝玉面红耳赤,生平从未受过这般冷落。而当贾蔷来到,龄官却表现得含情脉脉,风情万种。宝玉看着“不觉痴了,这才领会画‘蔷’深意。”

宝玉“痴痴地回至怡红院中,正值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儿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看来我竟不能全得。从此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这段经历对宝玉的成长极为重要,虽不能彻底破解“我痴”,却是对宝玉自我中心情感模式的巨大冲击。他从此悟到并非所有女孩都会喜欢自己,爱情总有特定的缘分,每个人的情缘各有分定。其实,如果以佛学来看,爱情是因缘和合,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爱情也许便发生了。相爱中的人,当然都以为能天长地久,可即便一生,也是如此短暂。更何况,一生中,当身体已经老去,原来的热情真能一生保持吗?长相厮守自然也是有的,只是爱的形式、内容一定是变幻不息的,即便爱人的眼泪也会有流尽的时刻。宝玉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这既是对命运无常的预感,也是心灵的一种顿悟。


本回最后一个情节,是宝玉的“我慢”造成的伤害。所谓我慢,即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与薛蟠等人比较,宝玉的“我慢”还不算突出,平素里能够对丫鬟们低声下气、陪着性子,只不过作为一个被宠爱惯了的公子哥,耳濡目染,他身上同样沾染着一些不良习气。因此,当他在雨中跑回怡红院时,这边还记挂着那女孩无处避雨,这本是他多情温柔的一面。可正好丫鬟们在院内玩闹说笑,宝玉拼命敲门都无人回应,淋得像落汤鸡。这下他的无明业火上来了,口中骂道:下流东西们! 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

人都有两面性,怒火一旦冲上来便会失去理性。此时,他也不再有平等的观念了,也不再爱每一个人了。他教育里接受过的尊卑观念出现了,觉得自己受到如此怠慢,须得将这些小丫鬟们好好教训一番。他并不知道是袭人后来听到了赶来开门,便一脚踢在了来人肋上。在“我慢”的驱动下,温柔公子也是一秒变家暴男啊。这次袭人还伤得不轻,肋上青了碗大一块,夜里还吐血了,以至心冷了半截,灰心流泪不已。这件事,宝玉是有过失的,他也深感后悔。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后来没再看到过宝玉类似的暴力行为了。

本回中的四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宝玉的自我中心情感行为模式及其产生的消极后果,恰好对应了佛学中的四种根本烦恼“我见,我痴,我爱,我慢”。从中可以看到,红楼梦确实如同一部佛经。《六祖坛经》有云“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宝玉可以说是一个尚未觉悟的菩萨,他有慧根和爱心,同时也有各种自我的习气。成长过程中,他会面对很多问题,也会犯下各种错误,但是他终将觉悟和成长。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在错误中探寻、成长,找到真实的自己。红楼梦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梦。

鹧鸪天·寻梅
夜色清幽人未眠,寻梅不遇梦魂牵。
金陵风月十年醉,庾岭寒香一世缘。
梅枝下,小林边。品茗踏雪是从前。
故园料已花期至,疏影横斜云水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