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子刊:新冠肺炎传染性高峰或在症状出现前一天!港大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团队发现,44%的传染发...

 Louisybc 2020-04-18

奇点糕最近总是唠叨,虽然国内的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但防范意识和措施并不能彻底放松,像最近哈尔滨和广州,就又有点本土疫情抬头的趋势。

如果这种时候不戴口罩出门,万一对面来个人咳嗽一下,正好中招咋办?再说了,就算遇到的人都不咳嗽不发烧,也不代表就没问题啊,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有潜伏期这些知识,应该都知道吧?

新冠肺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狡猾程度可能远超想象。在今天的《自然·医学》上,正式刊发了一项香港大学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团队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刻,可能是在出现症状前,这或许导致了44%的感染

口罩还是该戴就戴,反正也不缺啦(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团队对94名确诊患者进行了病毒载量(Viral Load)分析,结合77个“传播对”(transmission pairs)信息提示的新冠肺炎传染速度,得出了这一结论。由此看来,还要进一步扩大追踪和检测范围,才能真正实现对疫情的控制。

新冠肺炎的传染能力,一直在不断刷新着大家的认知,比如基本传染数(R0),现在美国疾控中心已经把它提到了5.7[2],也就是一个患者有能力传染5-6个人,听着都吓人。

而要做到控制疫情,就得进一步认识新冠肺炎传播的特点,比如传染性什么时候最强,患者在潜伏期的传染能力如何,这种传染在疾病整体的传播中占了多大的分量等等。

关于传染性强弱的问题,奇点糕此前也介绍过一项登上《柳叶刀·传染病学》的分析,当时同样是来自香港大学的团队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症状的第一周,就达到了最高峰

这也是新冠肺炎和SARS截然不同的一点。而在本次的分析中,研究团队则追踪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4名新冠肺炎患者,从症状出现到发病后32天的咽拭子取样,来分析病毒载量变化。

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在症状出现当天是最高的,此后逐渐下降,到症状出现后21天就基本测不到了,而且这种特点也和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

但这些咽拭子取样,是从患者症状出现当天才开始的,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潜伏期的传染能力。为了弄清这一点,研究团队又分析了77个传播对,也就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可以明确的两名患者,其中一个作为传染者,感染了另一个。

分析传播对的目的,是确定新冠肺炎的人际传染间隔时间(Serial Interval),也就是传染者和被传染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差。如果这个间隔低于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就意味着大量的传染发生在患者症状出现之前,绝对不是好消息。

这张图对间隔时间和潜伏期的关系,SARS和季节性流感在这一项上的差异做了很清晰的解释

根据传播对信息,研究团队推算的传染间隔时间是5.2天,和此前报告的潜伏期基本相当[3]。建模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个间隔时间提示在症状出现前平均2.3天,患者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传染能力在症状出现前0.7天达到最高峰

根据这一数据,研究团队进一步推算出了44%的传染,发生在症状出现前的结论。从追踪患者接触史较为彻底的天津和新加坡数据来看,症状出现前被传染的病例,分别占到这两地确诊病例的62%和48%[4],也基本印证了这个推算数。

新冠肺炎的这种特点,对疫情防控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此前《柳叶刀·环球健康》上的一项分析就显示,假如30%的传染发生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那么要想控制疫情,得做到对患者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率高达90%以上[5]。

想完成这个任务绝对不容易,大家应该也都记得2月份热搜上,不断寻找同航班同车次旅行者的架势,但这还算是好找的呢。万一患者多去了几次超市、医院门诊这些地方,又不戴口罩……那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啊。

所以还是那句话,现在还远远不到大家放松的时候呢,没看哈佛团队昨天刚说,社交疏远措施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吗?做好各种防疫措施,是对自己和所有人的生命负责啊。

编辑神叨叨


由奇点糕历时3个月打造的音频课程《小细胞肺癌8讲》重磅上线啦~ 我们用8讲的课程,帮您回顾了小细胞肺癌领域近30年来的重要探索和进展。只需80分钟,即可纵览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前沿学术进展。

头图来源:Pixab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