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卢o2gr7mfynja7 2020-04-18

《广东省志·方言志》告诉你广东到底有多少种本地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还会说家乡话吗?

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下辖21个地级市、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25.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40%,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3.38万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万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长人口92.38万人,自然增长率8.08‰。2018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9502.12万人。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志·方言志》(1986—2005)

摘要:2000年广东全省户籍人口7706万人,其中汉族7590万人。按三大方言区来统计,粤语区人口约3400万人,客家话区人口约2290万人,闽语区人口约1900万人。其他汉语方言区(包括韶州土话和军话岛等)人口约90万人。

《广东省志》——《方言志》概述

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

广东汉语主要方言的这种格局,都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著的统称。“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当时岭南各个土著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浔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抵抗,相持6年之久。“西瓯”土著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湘江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岭南的“垦卒”,便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汉族移民,他们首先将中原的“雅言”传入广东。

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并吞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市)。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著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著的服饰,操土著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著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著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后改为七郡),又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治所最初在赢(今属越南),不久便迁至广信(今广东封开县封川镇及广西梧州市一部分)。广信是新设的苍梧郡郡治,处于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抵南宁,向北则可通过漓江、贺江经湘桂水道或富川新道直抵中原,交通较为便利。早在秦朝军队征讨岭南之时,这一带曾发生激战,原有土著因抵抗失败,有的被杀,有的逃散,于是成为汉族移民聚居之地。西汉末年,王莽乱世,因避乱而迁居广信一带的汉族移民更多。据统计,西汉时苍梧郡有24379户,人口14万人;到东汉增至111395户,人口46万人。这个地区人口激增,显然是汉族移民定居的结果。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除了原有的监察权外,还拥有管理各郡的军政大权。文明程度较高的汉族移民在这个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其语言也就成为优势语言。在两汉时期定居广信的汉族移民中,出现了一批声望颇高的文人学者。如西汉末年有《陈氏春秋》的著名经学家陈钦和其子、被誉为“岭海儒宗”的陈元;东汉末年著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梁传注》的士燮。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政绩显著,当时中原先有黄巾起义,后有军阀混战,中原不少文人为避乱并慕其名前来依附。其中有潍坊人刘熙,沛郡人薛宗,汝南人程秉及许靖、许邵兄弟等。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设馆客授生徒,形成一支颇有势力的士人队伍。这些文人学者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没有文字的岭南土著在逐步接受汉文化、学习汉字之时,来自中原的“雅言”也就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而逐步在这一带流行开来。同时,随着文化逐步融合,这一带的汉语也吸收“百越”语言的某些成分,从而形成自己的某些特色。

赤壁之战后,东吴政权为了巩固后方,重修在南越国被攻陷时遭到破坏的番禺城,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州治至此。东吴永安七年(264年),又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广信转移到番禺,汉族移民的势力也就向西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扩展。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又有“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大量南迁。广州晋墓砖文云:“永嘉世,九州荒;如广州,平且康。”可见广东成为中原汉人的避乱的好地方。东晋至隋,朝廷推行“以俚制俚”,大量敕封岭南土著为公、侯,官至县令、太守、刺史、将军,促进了汉族移民和岭南土著的融合,汉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已吸收土著语言某些因素的汉语逐渐成为西江流域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同时,从“五胡乱华”起,中原地区受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达270多年之久,那里的汉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岭南汉人所使用的语言没有经历这种冲击,其发展较为稳定,与中原汉语相比,反而较多地保存着古代“雅言”的面貌,它与中原汉语之间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拉开,从而形成汉语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方言——粤语。

当汉族移民大量定居于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并广泛传播汉文化及粤语之时,粤北和粤东北山区仍是百越土著聚居之地,所使用的仍是土著的语言。如20世纪末通行于仁化、曲江、乳源、乐昌、连州、连南等市县一些乡村的“虱麻话”、“长江话”、“煤田话”、“楼下话”、“连滩话”、“连塘话”、“蓝山话”、“皈塘话”、“北乡话”、“长来话”、“黄圃话”、“星子话”、“丰阳话”、“西岸话”、“保安话”、“阿B话”等,它们既难以归入七大汉族方言中的任何一种,也不归属于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且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难以通话(这些土话应是由古代粤北土著语言发展而来)。唐代,粤北地区已有一些汉族移民居住,如唐玄宗时的名相张九龄,就是曲江县人,但当时汉族移民的人数仍然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南北交通不便。大庾岭原有一条小道,除军队和土著外,汉人进出岭南一般不走这条路而走湘桂水道或富川之道。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招集民夫在大庾岭开凿了一条新路,史称“横浦之道”。此后,横浦之道便取代湘桂水路和富川之道而成为五岭南北的主要通道。唐末战乱至五代十国时期,大批汉人便通过横浦之道进入广东。这些汉族移民首先落脚于珠玑巷,然后有一部分南下直抵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则定居于当时还地广人稀的粤北以及粤东北。南汉时,广东境内新置四州:英州(今英德市)、雄州(后改为南雄州)、敬州(后改为梅州)和浈州(后改为惠州),均在粤北和粤东北,可见横浦之道开通,大大促进了这一带的开发。据北宋太平兴国至元丰这100年间的统计,地处大庾岭南侧的南雄州由8363户增至20889户,增长148%;粤东北的梅州由1577户猛增至12890户,增长6倍多。粤北和粤东北人口的剧增,显然是大批汉族移民定居所致。从北宋末年至南宋,汉人南迁的势头更是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大庾岭北部的赣南地区发展也很快。这部分汉族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原河洛一带,史称“客家人”。

隋唐以前,大凡每一批中原汉人迁入岭南,他们所使用的汉语都作为优势语言而对当地的语言产生同化作用。当客家人迁入之时,所使用的是正统的中原汉语,但是,由于同样是从中原汉语发展演变而成的粤语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特色和以番禺(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为通行区域的格局,这种已经发展为中古语音系统的中原汉语也就再无优势可言,无法产生同化作用了。不过,正是由于客家人大都具有较强的正统意识,他们定居于粤赣边界的山区之后,其语言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状态,既不受金元之后中原汉语演变趋势的影响,也不易为粤语所同化,只是从当地土著尤其是畲族语言中吸收一些因素,逐步发展成为另一支方言——客家话。

闽语形成于福建。这支汉语方言同样是在汉人南迁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其来源主要是古代中原东部至华东沿海一带的汉语方言,而并非以秦晋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同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从闽越土著语言中吸收了不少成分,因而形成一个层次复杂的综合体,文读音与白读音之间、各种次方言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东汉末年,东吴政权控制岭南,福建与广东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粤东海道成为汉族移民进入广东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些汉族移民大部分定居于粤东潮汕平原,有的继续由海道西行,落脚于粤中和粤西南的沿海。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益王赵罡在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辅助下转移到福州称帝,继而转移到广东。莆田人陈若水、陈八宣、陈汝楫等组织民兵30多万人随行保驾。赵罡病死后,陆秀夫、张世杰扶其弟卫王赵 昺继位,转战到新会崖山,最后溺水而亡。陈八宣、陈汝楫带领余下的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岛。这样,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成为来自福建的汉族移民主要聚居之地。经历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变化,这一带逐步形成两支次方言——潮汕话和雷州话。

元朝之后,中国还出现过几次由北而南的移民潮。但由于广东境内的粤、客、闽三大汉语方言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特色并在各自通行的地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新迁入的汉族移民只得“入乡随俗”,再没有形成新的方言。极少数居住比较集中而不肯放弃原方言的,则形成若干个外地方言岛。如惠东县的平海,由于明朝在此设立“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驻扎一批来自北方各地的士卒,他们及其后人一直使用一种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这里就逐步成为一个“军话岛”。汉族移民不断进入,也使粤、客、闽三大方言原来的分布格局逐渐改变。由于这一时期进入广东的汉族移民大多数走“横浦之道”,致使粤北和粤东北客家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这一带本来山多耕地少,新移民的到来,使耕地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原居住在这里的客家人只得向其他地区迁移,在原粤语区和闽语区之中出现一些大小不等客家人聚居点,成为“客家话岛”。同时,一些原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于民族冲突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少数民族迁走,客家人随即迁入,成为新的客家话区。粤西罗旁地区,即现信宜、阳春、新兴、云浮、郁南等县交界的山区,原是瑶族聚居之地,明万历初年,那里爆发了一场瑶民起义,史称“罗旁之乱”。朝廷集中了岭南的全部兵力,血洗罗旁,将这一带变为荒无人烟之地,客家人便陆续迁入,成为客家方言区。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及沿海一带的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通行于这些地方的粤语和闽语便随着经济交往而向粤北、粤东北及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渗透。渗透的结果,是一部分客家地区的语言受粤语影响,逐步演变为既保持客家话的若干特点又吸收粤语某些因素的一种特殊方言,如惠州话也有一部分客家地区的人们既接受了粤语或闽语,又保持着客家话,对外交际用粤语或闽语,内部交际则用客家话,成为“客粤双方言区”或“客闽双方言区”。信宜县黄华江一带的大成、白石、怀乡、洪冠等乡镇,是明末平定“罗旁之乱”后形成的客家话区,到20世纪,由于粤语渗透,这一带已成为客粤双方言区;普宁、惠来两县交界大南山区的一些村庄,村民的先祖是从明成化年间至清初从长乐(今五华县)迁来的客家人,到20世纪20年代,这些村民就基本上会说潮汕话,成为客闽双方言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经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原来通行于这一带的粤语也就成为一种强势方言,不断向全省其他方言区渗透。汕尾市区原属闽语区,其居民除5%左右的“深水渔民”来自粤西之外,其余全是“福佬人”,原来都使用闽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在汕尾市区居民中会说粤语的达90%,能听懂粤语的几乎百分之百,生意往来及机关公务多使用粤语。深圳市的龙岗、宝安两区,原来是客家话区,现在不仅可以通行粤语,而且在宝安市区粤语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


  • 《方言志》第一节 概况 一、粤方言的地域分布

根据语音特征,广东的粤方言(又称粤语)大致可分为广府片、四邑片、两阳片、粤西片四大片。

(一)广府片(广府话)

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云浮、清远等7个市及所辖各市、县,珠海市区,肇庆市区及所辖四会、高要、德庆、封开等市、县的境内,此外,韶关、曲江、乐昌、惠州、汕尾市区的粤语也属广府片。广府片人口约1800多万人。

(二)四邑片(四邑话)

分布在江门市及所辖各市县,珠海市所辖台山县的境内,人口约400多万人。

(三)两阳片(阳江话)

分布在阳江市及所辖各市、县。人口约240万人。该片主要特点是:有声母,声调的阳调调值高(如阳江的阳平调值是43,阳去调值是54),入声调值不是升调就是降调,没有平调。

(四)粤西片(高凉话)

分布在湛江市区及所辖廉江、吴川等市县,茂名市区和所辖化州、高州、信宜以及电白的部分乡镇。另外,肇庆市所属的封开、怀集、广宁也归入此片,人口1800万人左右。该片有声母(如吴川“赛”uai21,信宜“送”o33),古日母字多读声母(如信宜“日”аt22),部分地区(如化州)还有浊塞音b、d声母。

  • 《方言志》第一节概况 一、客家方言的地域分布

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简称“客话”。在本省一些地方,如粤北的连山和粤西的海康等地,又有人称之为“崖话”和“麻介话”。这两个名称都来自客家话的代词,是根据第一人称代词“崖”和疑问代词“麻介”(脉嘅)命名的。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中除北方方言以外分布省区最多的方言,广泛地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和台湾共8个省区的200多个县(市)。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福建西部地区、江西南部地区最为集中。估计全国说客家话的人口约5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以上。此外,在海外华侨和华裔中也有很多人说客家话。

全省除了南澳、澄海、顺德、遂溪、吴川、徐闻6个县(市)外,其余县(市)都有客家话分布,都有客家人居住的自然村落。据2000年的统计,全省说客家话的人口达2290万人,在当年全省7706万人总人口中约占30%。总体上,客家人口的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25个县(市)。其中客家人占97%以上乃至100%的所谓“纯客住县”有16个,即: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连平、紫金、东源、陆河、新丰、翁源、南雄、始兴;客家人占半数以上的县(市)有9个,即:丰顺、揭西、惠阳、惠东、深圳、乳源、乐昌、曲江、英德。这25个县(市),东起粤东山区,经粤中部分地区直至粤北,绵延千里,连成一片,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是本省客家方言的主要分布地区。根据语音的异同以及某些惯用语的使用情况,这一地区以及受粤方言影响较深的惠州市区,可以划分为如下4个方言片:

粤东片:

嘉应小片:梅县、蕉岭、平远、

兴华小片:兴宁、五华、大埔、丰顺、紫金

新惠小片:新丰、惠阳、惠东、宝安、陆河

片 韶南小片:曲江、英德

粤中片:和平、连平、龙川、东源

惠州片:惠州市区

粤北片:始兴、南雄、翁源、乐昌、乳源

除去客话主要分布区内的25个县(市)外,其他县(市)则是粤语或闽语占优势的地区,形成各自的方言区。但是,在这些粤、闽方言区内,从东到西也只有前面提到的南澳、徐闻等6个县(市)没有客家居民村落,其他48个县(市)却都有大小不等的客家话分布区。其中有的县(市),客家人口并不少,例如在粤语区的增城和闽语区的普宁两市,说客家话的人口都在20万上下;有的县(市)则人数甚微,也只有寥寥几个村落,像星散的方言“飞地”,如粤语区的新会市和闽语区的潮安县,都只有四五个客家自然村,人口也只有几千人。由此可见,客家话在广东的分布既是集中的,又是分散的。这一奇特现象,是同客家人南迁广东之后在明清两代又继续播迁分不开的。

  • 《方言志》 ——闽方言(1900万)第一节 概况

一、闽方言的地域分布

广东省的闽方言区分为粤东和粤西两大片。

(一)粤东片

粤东闽语称为潮汕方言,旧称潮州话。建国前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建国后,汕头市区话逐步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标准话。至90年代,汕头电视、广播都使用汕头市区话播音。粤东闽语分布于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及所辖各市县,人口约1450万人。

(二)粤西片

粤西闽语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及茂名、阳江市部分县、镇。其中雷州半岛徐闻、雷州、遂溪及湛江市麻章区、廉江市部分乡镇通行的闽语称为雷州话,当地也称黎话;茂名市茂南区、电白县和吴川、阳西部分乡镇的闽语称海话。粤西闽语以旧雷州府所在地雷城话为标准。全片人口约450万人。

除粤东、粤西两大片外,广东省内还有一些闽方言岛,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山闽方言岛,在中山市的沙溪、大涌、南蓢三乡镇,在中山粤语的包围之中,大约有7万多人。此外,在广州市白云区的竹料镇,在属于客方言区的惠东县吉隆、稔山等镇,博罗县的龙溪、义和等乡镇和罗阳、仍图、泰美、观音阁等乡镇的一些村,龙门县左潭镇的一些村,清远市英德县 浛光镇的一些村,肇庆市郁南县东坝镇的一些村也讲闽语。这些方言小岛的人口总共约有7万多人,与中山闽方言岛合起来约有15万人左右。


二、广东汉语方言分布概况

  • (一)粤语的分布

粤语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本省西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肇庆、云浮、江门、阳江、茂名11市所辖各市县。珠江三角洲东部、北部及连江流域,即惠州、清远两市部分区县,为粤语和客家话交错分布地区。此外,韶关、汕尾、湛江等市也有一部分地区通行粤语。具体分布如下:

广州:市属各区及增城市新塘、沙埔、仙村、石滩、三江、朱村通行粤语;增城市荔城、宁西、中新、小楼、镇龙、正果、派潭、福和、永和及从化市各镇部分通行粤语。

深圳:市属各区均通行粤语,(其中宝安、龙岗两区为客粤双方言区)。

珠海:市属各区及斗门县均通行粤语,(其中香洲区的湾仔沙、夏美和斗门的白蕉、六乡、斗门等镇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东莞:全市各镇均通行粤语,(其中东部的凤岗、清溪、樟木头、大岭山、黄江、塘厦、谢岗等镇及厚街、莞城、虎门镇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中山:全市各镇均通行粤语,(其中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坦洲、沙溪、大涌的部分村为客粤或闽粤双方言区)。

佛山:市属各区及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均通行粤语(三水市北部六和、大塘、芦苞为客粤双方言区)。

肇庆:市属各区及高要、四会、德庆、封开均通行粤语(其中德庆县悦城、播植、武垄,封开县平凤、江川、渔涝、七星等乡镇中有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广宁、怀集两县为粤语与客家话及标话交错分布地区。

云浮:云城、云安、新兴、郁南、罗定均通行粤语(其中云安县托洞、镇安、白石,新兴县河头、簕竹,罗定市加益、扶合、泗沦、都门、分界等乡镇为客粤双方言区,郁南县宋桂、东坝、河口、平台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或闽粤双方言区)。

江门:市属各区及鹤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均通行粤语,(其中鹤山市鹤城、共和、祉山、宅梧、龙口、合成,新会市大泽、杜阮及台山市赤溪等镇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阳江:江城、阳西、阳东、阳春均通行粤语(其中阳春市圭岗、永宁、双滘、三甲、八甲,阳西县塘口、程村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阳西县儒垌、沙扒、上洋、新圩等镇为闽粤双方言区)。

茂名:茂南区及高州市所辖各乡镇均通行粤语(其中茂南区的袂花、鳌头为闽粤双方言区,高州市根子、云潭、新垌、泗水、谢鸡、马贵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化州市区及长岐、杨梅、同庆、笪桥、良光、南盛、丽岗、林尘、江湖、那务、新安、官桥、合江、平定、文楼、播扬等乡镇,信宜市镇隆、水口、东镇、丁堡、北界、高坡、金垌、径口、池洞、安莪、朱砂、旺沙、贵子、大成、白石、怀乡、洪冠、茶山、思贺等乡镇也通行粤语(其中化州市新安、官桥、合江、平定、文楼及信宜市大成、白石、怀乡、洪冠、茶山、旺沙、贵子的一部分为客粤双方言区);电白县羊角、坡心、林头为粤语区,七径、水东、博贺为闽粤双方言区。

惠州: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博罗县石湾、九潭、园洲等乡镇及龙门县麻榨、永汉、沙迳、龙华、王坪、龙城、蓝田、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龙江、平陵、路溪等乡镇的部分村也通行粤语。

清远:清城区及清新、佛岗、阳山各乡镇,以及英德市黎溪、连江口、望埠、大站、英城、青坑、九龙、明迳、岩背、大湾、水边、浛洸等乡镇,连州市九陂、龙潭、高山、西江、连州、附城、龙坪、朝天、麻步、保安、石岸、清水、东陂、丰阳、朱岗、潭岭等乡镇,连山县吉田、三水、永和、上草、大富、太保、禾洞等乡镇,连南县三江、寨岗、金坑等乡镇,都有部分村通行粤语。

韶关:市属各区及曲江县为客粤双方言区;乐昌市乐城、坪石等镇部分村落也通行粤语。

汕尾:城区为闽粤双方言区。

湛江:赤坎、霞山、坡头等区,吴川市区和浅水、长岐、樟铺、振文、吴阳、塘缀、板桥、黄陂、中山等镇及覃巴镇的部分村,廉江市廉城、安铺、石城、良洞、平坦、新华等乡镇及吉水、新民、营仔的部分村均通行粤语。遂溪县北坡、港门、草潭、遂城、徐闻县曲界、下桥,雷州市客路等镇也有部分村为闽粤双方言区。

  • (二)客家语的分布

客家话是省内分布最广的一种汉语方言。除汕头市外,20个市均有客家方言区或客家方言点。其中梅州、河源两市为纯客地区,韶关、惠州两市以客家话为主,潮州、汕尾两市北部几个县为客家话和闽语交错分布地区,清远市大多数区县及广州、肇庆两市北部的一些县,则是粤语和客家话交错分布地区。粤西有4个客家方言区;一是信宜、罗定、阳春交界的山区,这是粤西最大的客家方言区;二是高州、电白、阳西交界,三是化州西部和廉江北部,四是云浮、郁南、罗定交界地区。此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湛江等市均有一些乡村通行客家话,这些乡村处于粤语或闽语的包围之中,大部分成为双方言区。具体分布如下:

梅州:梅江区及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兴宁各乡镇均为客家话区(其中丰顺县汤坑、留隍、汤南为客闽双方言区)。

河源:源城区及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各乡镇均为客家话区。

韶关:南雄、始兴、翁源、新丰及仁化县基塘、石塘、丹霞、红山等乡镇,乐昌市九峰、两江、五山、廊田、秀水、云岩、沙坪等乡镇,乳源县大桥、一六、侯公渡、龙南、洛阳等乡镇,均为客家话区,市属各区及曲江县为客粤双方言区。

惠州:惠阳、惠东各乡镇,博罗县蓝田、石坝、麻陂、公庄、杨村、泰美、柏塘、平安、响水、罗阳、湖镇、横河、长宁、福田、义和等乡镇,均通行客家话;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龙门县为客家话与粤语交错分布地区。

潮州:所辖饶平县上善、上饶、九村、饶洋、建饶等乡镇为客家话区,新丰、东山、渔村、三饶为客闽双方言区。

揭阳:所辖揭西县上砂、下砂、五云、河婆、龙潭、南山、交溪园、五经富、良田、西田、大洋等乡镇,普宁市石牌镇的部分村,均通行客家话。

汕尾:所辖陆河县各乡镇,以及陆丰县大安、西南、河西、城东、八万、陂洋、南塘等乡镇的部分村,海丰县公平、梅垅、城东、赤坑、陶河、后门、小漠、赤石、鹅埠、莲花山、平东、黄羌等乡镇的部分村,均通行客家话。

深圳:龙岗、宝安两区为客粤双方言区。

珠海:香洲区的湾仔沙、真美及斗门县白蕉、六乡、斗门等镇均有部分村通行客家话(为客粤双方言区)。

东莞:凤岗、清溪、樟木头、大岭山、黄江、塘厦、谢岗等镇及莞城、厚街、虎门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中山: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坦洲、翠亨村等镇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广州:所辖从化市东明、吕田、良口、温泉、桃园、灌村、民乐、龙潭、鳌头等乡镇;增城市派潭、永和、福和、小楼、正果、镇龙、荔城、宁西、中新等镇均为客粤双方言交错分布地区。

清远:清新县附城、源潭、洲心、龙塘、石角、高桥、珠坑、龙劲、石坎、石马、南冲、禾云、鱼坝、沙河、新洲、浸潭、石潭、桃源、江口、升平、三坑、秦皇等镇,佛冈县各乡镇均有部分村通行客家话,为客粤方言交错分布地区;英德市白沙、青塘、桥头、大镇、黄陂、横石水、鱼湾、下太、沙口、横石塘、云岭、石灰铺、石牯塘、张陂、沙罗、西牛、沙坝、大洞、黄岗等乡镇及望埠、英城、大湾、含光的部分村为客家话区;阳山县黎埠、大良、新圩、杜步、七拱、东山、太平、白莲、杨梅、小江、黄坌、秤架等乡镇,连州市九陂、龙潭、高山、西江、连州、附城、龙坪、朝天、保安、清水、东陂、瑶安等乡镇,连南县寨岗、寨南、三江、金坑、南岗、三排、大麦山、涡水、大坪、香坪、盘石等乡镇,连山县上帅、小三江、加田、福堂、永丰等乡镇,也均有部分村庄通行客家话。

佛山:所辖三水市六和、大塘、芦苞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

肇庆:所辖德庆县悦城、播植、武垄,广宁县排沙、石涧、潭播、江屯、联和、北市、赤坑、螺岗、上村、东乡、宾亭、五和、横山、木格、石咀、古水、洲仔,封开县平凤、江川、渔涝、七星、怀集县闸岗、蓝针等乡镇均有客家方言点(为客粤双方言区)。

江门:所辖鹤山市鹤城、共和、祉山、宅梧、龙口、合成等镇,新会市大泽、杜阮等镇,以及台山市赤溪镇,均有客家方言点(为客粤双方言区)。

阳江:所辖阳春市圭岗、永宁、双滘、三甲、八甲等乡镇及阳西县塘口、新圩、程村、上洋等乡镇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茂名:所辖电白县那霍、罗坑、黄岭、沙琅、望夫、观珠等乡镇及霞洞、大衙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高州市根子、云潭、新洞、泗水、谢鸡、马贵等乡镇为客粤双方言区;信宜市合水、钱排、平塘、新堡、洪冠、茶山、贵子等乡镇及大成、白石、怀乡、旺沙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其中大成、白石、怀乡、旺沙、贵子、洪冠、茶山为客粤双方言区);化州市兰山、新安、官桥、中洞、合江、平定等乡镇也通行客家话(除兰山外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湛江:所辖廉江市塘莲、石颈、和寮、长山、石角等乡镇及河唇、石岭、青平、高桥、河彪、营仔的部分村均通行客家话,此外,在遂溪县城西、北坡等乡镇,徐闻县锦和、曲界、龙塘、下桥等乡镇,以及雷州市英利镇,都有一些客家方言点。

  • (三)闽语的分布

闽语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分布于粤东沿海,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及其所辖各县,汕尾市及其所辖陆丰、海丰两县。另一支分布于雷州半岛一带,包括湛江市遂溪、徐闻、雷州和茂名市的电白县等地。具体分布如下:

汕头:市属各区及潮阳、南澳、澄海,均通行闽语。

潮州:湘桥区、潮安县及饶平县黄冈、钱东、海山、汫洲、柘林、大埕、所城、联饶、浮山、浮滨、新圩、樟溪、溪、高堂、坪溪、新塘等乡镇,均通行闽语。新丰、三饶、东山、渔村为客闽双方言区。

揭阳:榕城、揭东、普宁、惠来及揭西县钱坑、棉湖、凤江、东园、金和、大溪、灰寨、塔头、坪上、棉湖等乡镇,均通行闽语。

汕尾:城区为闽粤双方言区;陆丰、海丰两县为闽客方言交错分布地区,其中陆丰县的闽语区分布于潭西、上英、金厢、东海、博美、桥冲、湖东、碣北、碣石、甲子、甲西、甲东等乡镇及大安、西南、河西、八万、陂洋、南塘的部分村,海丰县的闽语区分布于海城,附城、可塘、大湖、联安等乡镇及公平、城东、梅陇、赤石、陶河、后门、小漠、赤石、鹅埠、连花山、平东、黄羌的部分村。

梅州:所辖丰顺县汤坑、留隍、汤南为客闽双方言区。

湛江:坡头、麻章两区及霞山的海头镇,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各乡镇,均为闽语区(其中少数镇有粤、客方言点);廉江县横山、河堤、龙湾等乡镇及新民、营仔的部分村,吴川市王村港、兰石等乡镇及覃巴的部分村,也通行闽语。

茂名:所辖电白县沙院、南海、旦场、龙山、博贺、小良、麻岗、树仔、爵山、大衙、马踏等乡镇及电城、水东、林头、坡心、七迳、霞洞、羊角的部分村均通行闽语(其中水东、林头、坡心、七迳、霞洞、羊角为闽粤双方言区),茂南区的袂花、鳌头两镇也属闽粤双方言区。

阳江:阳西县儒洞、沙扒、新圩、上洋等镇属闽粤双方言区。

中山:沙溪、大涌等镇及南朗、三乡的部分村均通行闽语(为闽粤双方言区)。

惠州:所辖博罗县龙溪、义和等乡镇及罗阳、仍图、泰美、观音阁的部分村落,惠东县吉隆、稔山等乡镇的部分村落,及龙门县左潭镇的一些村,均通行闽语。

清远:所辖英德市浛洸镇有些村通行闽语。

云浮:所辖郁南县东坝镇有些村通行闽语。

(四)广东省其他汉语方言的分布

在广东,除粤、客、闽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分布不广、使用人口不多的方言,它们有的从原岭南土著语言演变而成,有的是北方汉族移民带来的;其中有的与粤、客、闽或北方方言较为接近,有的则与壮侗语有某些相近之处。

1.韶州土话

“韶州土话”是粤北各种土话的统称,包括星子话、丰阳话、西岸话、保安话、阿B话、黄圃话、长来话、北乡话、昄塘话、蓝山话、莲塘话、连滩话、楼下话、煤田话、虱麻话、长江话等10多种,分布于清远、韶关两市的北部,包括连州、连南、乐昌、乳源、曲江、仁化等市县及韶关市武江区的部分乡镇,使用人数约有50万人。

连州:山塘、清江、大路边等乡镇及星子、潭岭、麻步、朝天、龙坪、瑶安、三水、丰阳、朱岗、东陂、西岸、保安、连州、附城等乡镇的部分村。

连南:三江镇的部分村。

乐昌:黄圃、庆云、白石等乡镇及坪石、罗家渡、北乡、云岩、老坪石、长来、河南、廊田、乐城等乡镇的部分村。

仁化:长江、扶溪、城口、闻韶等乡镇及仁化、丹霞、石塘、董塘等乡镇的部分村。

乳源:桂头镇的部分村。

曲江:梅村、重阳、龙归、白土等乡镇的部分村。

韶关:十里亭镇及河西、西联等乡镇的部分村。

2.标话

分布于肇庆市的怀集、封开两县,约16万人。怀集的标话区在永固、诗洞、桥头等乡镇及梁村、大岗镇的部分村,封开县的标话区在长安镇附近一些村。

3.鹤话

分布于清远市源潭、洲心、龙塘、石角、鱼坝等乡镇的部分村,约两万人。

4.军话

分布于陆丰的青塘、坎石、海丰的龙吟塘,惠东的平海以及电白的电城等地,约两万人。

5.平婆话

分布于博罗的长宁、横河、响水、平安等地,约1万人。

6.路溪话

分布于龙门的路溪镇,约1万人。

7.湘方言

分布于连州的星子、东陂等地,约1万人。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2019广东人口总数有多少 广东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广东常住人口稳步增长。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自2016年以来长东常住人口增量均保持在150万以上。

数据显示,广东已经稳居全国第一大省之位,常住人口数超出常住人口第二多的山东达1450.79万人。广东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相比5年前增加了797万人,相比9年前增加了1080.06万人。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8225.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4%,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乡村人口3295.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8.6%。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按性别分,男性人口6022.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2.27%;女性人口5498.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7.73%。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23.06万人,男女性别比109.51。

按年龄分,0-14岁人口1875.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28%;15-64岁人口8608.49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4.72%;65岁及以上人口1036.89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9.00%。

全年出生人口143.38万人,较上年减少0.6万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万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长人口92.38万人,自然增长率8.08‰。

广东户籍人口年均增长12‰,城镇化率提高到45% 不同城市都有啥入户政策?

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11346万,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35倍,比上年净增了177万,居于全国前列,这离不开广东各地不断加码的户籍改革。2018年户籍人口已达9502.12万人。

一直以来,广东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庞大,大量来自跨省流动。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差不多每4个跨省流动人口就有一个在广东。2018年,广东跨省净流入总量为1843.88万人。

“十三五”以来,广东一直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收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全省常住总人口年均增长率为8.9‰,而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2.2‰,户籍人口增速要高于常住人口增速。2010年至2016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由42.6%提高到45%。

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广东各地户籍改革不断加码,除了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出台与户籍新政相配套的多重优惠政策,还大幅度简化落户办理流程。例如珠海、中山、东莞等地均取消了积分入户。

广州:社保居住年限权重达60%

作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从2011年起,广州正式实施积分入户制度,至今已有2.85万来穗人员通过积分制成功入户。

“目前广州市的积分入户政策在‘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方面已经做到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要求。比如2018年的积分入户最低入围分数线169分,其中社保和居住年限所占的比例权重达到了约60%,且同分情况下按照医保和居住证年限来进行排名。”一直关注广州积分入户的公共政策研究员余梁表示,在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方面,广州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升。

记者了解到,在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方面,广州也一直在探索。余梁介绍,没有房产的来穗人员可以通过政府的公租房、单位集体户或人才市场集体户落户,也可以在实际就业或居住的公共集体户当中落户。(罗仕 付怡)

深圳:

常住人口增幅占全省六成

早在2016年,深圳就首开先河,大幅调整入户条件,全面优化人口结构,对人才入户数量不设上限。2017年,深圳发布首个积分入户办法,为长期在深稳定就业和居住的非户籍人口,打开一条全新的落户“通道”。当年全市指标共1万名。根据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披露的信息,符合申请条件的总人数为25039人,成功申请率大约为40%。2018年6月,深圳宣布再放出1万个年度指标。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净增49.83万人(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达1302.66万人),增幅占同期广东全省以及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的60.11%。

深圳市未来的落户政策将进一步走向宽松。2020年,深圳预估常住人口是1480万人以内,较2018年的1303.66万人还有增长空间。

珠海:

去年常住人口增幅为近年最大

2018年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89.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7万人,增长7.1%。这也是近年来珠海常住人口增幅最大的一年。

早在2016年,珠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夫妻投靠不再有结婚满5年的限制,父母投靠子女不再有年龄和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户口迁移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此后,入户珠海的门槛一步步降低,尤其是对相关人才。以2018年为例,珠海就引进各类人才2.7万名、增长50%。据了解,今年珠海还出台人才安居管理办法,新建人才住房800套,力争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万名。

茂名:

出台系列政策吸引人才

2018年,茂名常住人口631.32万,新增10.9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71.47万人,占比为43%。事实上,茂名近五年常住人口增长迅速,从2014年的604.9万增长至2018年的631.32万,五年增长了26.4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超5万人。

常住人口高速增长的茂名,其背后是经济产业发展和相关人才扶持政策的支撑和拉动。2018年,茂名出台“促进就业十一条”、《茂名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细则》等政策,除了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外,也受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青睐。

茂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茂名将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细则,尽快推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中山:

无自住房也能落户

根据中山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331.0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2.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8.35%,比上年末提高0.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城镇常住人口292.44万人的中山系Ⅱ型大城市。也就是说中山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2018年1月19日,中山正式出台政策,明确规定积分制受理不再包括入户。就在取消积分入户不久,中山又公布了《中山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新政进一步放宽入户门槛。该方案提出,积极有序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为此,该方案规定了无自有住房也可以落户中山、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等。

梅州:

基本取消落户限制

记者从梅州市公安局了解到,梅州城区常住人口为97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都处于上升阶段。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梅州基本取消了落户限制,除了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录用的政策性落户外,落户人只要在梅州城区购房、自建房或者有合法稳定住所并就业满3年且购买社保满3年就可以申请落户,可以说基本实现了“零门槛”。

2018年出生人口图谱:广东“最能生”,东北出生率垫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0.94‰,出生人口1523万人,较上年减少了约200万,人口出生数也创下了自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广东省方言志告诉你广东有多少种方言,广东人你们都说什么方言呢

记者通过对27个已发布2018年人口数据的省份统计梳理发现,去年有广东、山东、河南3个省份的出生人口超过了100万大关,广东出生人口首次跃居榜首,山东出生人口量下滑明显。从出生率来看,西部边疆省份、华南、山东出生率较高,辽宁的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广东超山东成“最能生”省份

广东去年已取代山东,成为“最能生”省份。

数据显示,尽管广东省在2018年出生人数比上一年度少了7.65万人,但仍保持了143.98万人的高位增长。反观“二胎”大省山东,其2018年出生人口相比2017年少了42万人,出生人口为132.95万人。

山东、广东、河南作为传统的人口大省,其出生人口一直保持高位增长。2018年,3个省份的出生人口均超过了100万大关。但从近七年的出生人口增长走势看,山东受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最为明显。

在2012年和2013年,山东出生人口保持在110多万的水平。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当年山东出生人口达到了139.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8.5万人。

尽管2015年山东出生人口回落到123.58万人。但2016年全面二孩实施后,2016年全年山东出生人口177.06万人,相当于全国的十分之一,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超过六成,达到63.3%,远超一孩。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16年人口出生率已经达到了1991年以来最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