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本质之探索及当下艺术乱象之分析 |
|
|
艺术本质之探索及当下艺术乱象之分析当今的艺术界,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歌,可以说乱象纷呈,炫人耳目,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书法来讲,一方 面是丑书,射书,乱书,人体爬行书,据说还有舔书,这些所谓的书法不仅突破了前人的行笔、结体的规范,甚至突破了物质的笔墨纸砚的限制,变 得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貌似要高飞,实则免不了坠落的命运。另一方面是把字写得像印刷体一样,工整有余趣味不足。就绘画来说,一方面是脱离 了具体物象的线条、色彩和图形的随意组合,另一方面是堪比照片的精雕细刻。就诗歌来讲,一方面是梨花体、乌青体等,抛弃了韵律、平仄和章法 ,抛弃了意境、情感、思想,弄了一些分段的汉字,就自诩为诗歌。另一方面是固守传统诗歌的规范,亦步亦趋,比着葫芦画葫芦。总的来讲,当前 的艺术呈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仿真,极度规范,另一个是抛弃了所有的规范,走向了无序状态。这两种现象貌似相反,他们也各种不认可对方 ,而认为自己的作品才是艺术,对方的不是艺术。实际上他们是一块磁铁的两端,貌似相反,实则内部统一,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虽然表现不 同,实际上根基是一样的。这两种表现的内部统一是什么,这两个瓜所在的藤是什么呢?这个藤就是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按照传统的认识 论,是先有存在,然后才有认识,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艺术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审美只是对客观艺术的反映,是一个单向的接受过程。这种 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种误解,反映论在科学领域是正确的,生搬硬套到艺术领域则是错误的,因为艺术的鉴赏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过程,更是一 个再造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双向的互动,这样就是为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每个人在塑造哈姆雷特时都调动了自 己的学识、情感、经历等,是一个全方位的重新创造过程,不只是简单地接受文本塑造的形象。如果是简单接受的话,就绝不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是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所认为的哈姆雷特,实际上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按照传统的对艺术的认识,艺术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的美也是 存在于艺术之中的,作为鉴赏者,所有的任务就是全面了解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和美,对于同一件作品,大家也只能解读出同一种内涵,因为这 个内涵是客观的。可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对于同一件艺术品,有的人有这种解读,有的人有那种解读,甚至有的人什么解读都没有。那么按照 客观说来看,艺术就在那里,只是有的人能够欣赏,有的人不能欣赏,既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艺术又是客观的,由此必然导出一个结果,让少数 的所谓的艺术家掌握对艺术的解释权。作为欣赏艺术的绝大多数人就被剥夺了评价美评价艺术的权利,这里的剥夺不是不让说,而是说了白说,没有 话语权。多数人将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权利转移给了所谓的艺术家,当前比比皆是的鉴别类的节目就是这样结果的表现。说实在的,持有者对于艺术品 的美丑都没有感觉,还要分个真假干什么?这不是完全背离了艺术的宗旨么?问题是,如果艺术家真的能表达多数人的感受,尽管差强人意,也算勉 强可以,可是所谓的艺术家为了博人眼球,炫人耳目,经常出丑作怪,践踏大众的感受,贬低大众的话语权,自己也变得走火入魔。艺术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不打算给出定义,只想描述一下它的特点。艺术的本质不是客观的物质,也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人们在客观世界中发现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诗歌,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其实都是通过物质的手段塑造一个属于自己 的世界。创作和欣赏的区别在于,创作是在纷乱的外界中发现和重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欣赏是在别人构筑的艺术框架内发现自己,如果这个框架 适合自己,就会有共鸣,有感动,如果不适合,就可能无动于衷,也就无所谓艺术和美了。我们所谓的艺术品,不过是创作者为自己再造的一个心相 ,严格地说,这个心相只属于他自己。那艺术品为什么有社会性呢?其实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和作者有着共同的内心,对于他构筑的这个心相有着共鸣 ,这是作品被欣赏和流传的根本原因。一个人艺术不存在于客观,因此也绝对没有客观的艺术标准,但凡制定客观标准的一定是骗子。所谓的艺术家 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和大多数人心心相通的,他的心相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一类是小丑作怪。所谓的艺术品不过是创作者制造的一个心相 ,是一个寄托于物质外壳内的心相,他只属于他的创作者和共鸣者,对于不喜欢的人,就不算艺术品。比如说,我们有三种色锥细胞,可以看到黑白 色,也可以看到彩色,猫头鹰只能看到黑白色,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我们看到的是真相,猫头鹰看错了呢?如果这么认为,那不是自负,是愚蠢。 如果有的动物有更多的色锥细胞,看到的世界会比我们看到的更丰富多彩。其实无论是黑白色,还是彩色,还是更加丰富的颜色,他只属于他的观察 者,没有对错。艺术也一样,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欣赏的东西,没有绝对的艺术,我们喜欢的便是属于我们的艺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颜色,同样没有绝对的艺术。如果一个猫头鹰找人类当鉴别师,给物体标注上彩色的类别,这对于猫头鹰来说,不仅徒劳,而且无益。我们找艺术家鉴别艺术品,类此。1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