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头晕送医死亡!尸检结果为天下家长敲响警钟!

 鹿文康金 2020-04-19

一个8岁的小女孩,送到急诊时已经昏迷了。家长说,孩子是在吃了一袋泡椒凤爪之后出现的头晕恶心,紧接着便是呼之不应。 

家长把孩子紧急送院后,医生用尽了各种方法,却依旧没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吃了泡椒凤爪而导致中毒?

为了找到孩子的真正死因,家人申请了尸检。尸检报告显示,孩子的死与泡椒凤爪无关,而是颅内挫裂伤致死,由外力导致

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没和其他人打架,也没有明显的跌倒意外,这个内伤到底是从哪来的?

原来不久前,妈妈因为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问题,一怒之下便打了患者的后脑勺一巴掌!妈妈不知道孩子的后脑勺是不能打的!后脑勺有呼吸中枢,就是延髓,如果受到强烈撞击,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是能致命的

这个病例非常典型,或许孩子自身有家长未知的基础疾病,但如果家长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多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和育儿知识,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了呢?

6岁男童被母亲踢死

2019年5月7日晚上9时左右,福建一名6岁男童晚上未洗漱就想上床睡觉,妈妈见状怒火中烧,飞起两脚踢中孩子的腹部。凌晨时分,这个孩子经抢救无效离世。

2020年3月1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发生在福建福州的这起惨剧,当事女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实际上,像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在百度输入“孩子被毒打”,出来的新闻非常吓人。

时代变了!别打孩子了!

其实很多现代的家长也明白,打其实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会狠下毒手?

1、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棍棒之下出孝子”每个人都可能听过的陈腐观念。这个现代的“打儿市场”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确实严重。

2、小时候被打,受原生家庭影响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在教育孩子时继承了“家风”,打骂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方式。


3、忽略沟通,粗暴处理

工作生活压力大,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选择了逃避,直接打骂,忽略了最基本的沟通。

中医怎么看?

其实孩子如果过于调皮,有些是天生的,而有些孩子则是肝胆出现了问题。肝气不舒的小孩特别爱闹,喜欢乱发脾气。我们遇到过一些家长对小孩的功课要求很高,长期对着小孩发脾气,久而久之,小孩的脾气也变得倔强古怪,也没有那么开朗了,爱闹也成了常态。

要判断爱闹的小孩是不是肝胆不舒,最简单的就是看舌头,他们的舌头都是红红的,有小红点,或舌尖发红,一般就是肝胆有热。除此之外,这种小孩特别闹腾,也爱发脾气。


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孩子晚上老是做梦,睡眠不踏实,常常会在半夜醒来,哭闹。

如果符合以上特点,那就证明孩子的调皮其实是他身体出现问题了。

这时候家长可以先按揉:膈俞、肝俞、合谷、中脘、神阙、太冲、涌泉,这几个穴位,然后可以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5-10分钟,或者用艾灸仪艾灸每穴20-30分钟。

再生气,也别打这些部位

1、后脑勺

后脑勺分布着体力和智力发育神经系统,如果父母下手重了,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对智力也有影响。

2、肚子

五脏六腑的位置非常脆弱,我们大人都不敢被打腹部,更何况脆弱的小孩?


3、后背

孩子的脊柱发育还不够健全,打孩子背部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脊椎损伤,甚至引起瘫痪。此外,后背身体内脏器官太多,重击下可能造成内伤。

4、

有些家长喜欢扇耳光,但是打耳光容易损伤孩子耳朵及周围神经,引起听觉障碍。用力过猛,还可能让孩子出现短暂性或永久性耳鸣,甚至失聪。

5、耳朵

耳朵上有很多神经,不可用力撕扯,很容易造成神经,听觉伤害。

6、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可以打屁股。但是如果下手重了,孩子的屁屁很可能会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干损伤而死亡。

育儿需要理智

除了从小孩自身的问题出发,我们作为成人也应该用更加理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沟通无果,家长可以将“打”替换成别的惩罚方式,只要能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行:

比如罚站(正惩罚)、扣掉零食、没收心爱的东西、扣掉游戏时间(负惩罚)。


但是要注意,对孩子的惩罚需要做到及时,尤其是是低龄幼儿,孩子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秋后算账”效果不好。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则,而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坏情绪。

除此之外,孩子成长分不同的阶段,我们自己一路过来也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不要一本书经用到老,也不要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腐观念!

我们作为成人与孩子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请耐心教育孩子,你的孩子也会慢慢成为一个耐心并且聪明的小朋友。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