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武汉抗疫的记者朋友同意本公众号发表本文 ICU里经常有患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也有患者不幸离去 上午9点,做好层层防护后,记者走进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病房。 这是一个大开间结构,医护工作站在中间,两侧摆放着15张病床。值班的副主任赵汉卫说,这样设计,医护人员可以随时观察到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病房 护士在准备药品,医生在观察患者病情 记者:情况怎么样? 赵汉卫:(现在)14个病人,本来是15个,夜里走了一个。 记者:多会儿走的? 赵汉卫:凌晨三四点钟。 记者:他是什么情况? 赵汉卫:是一个比较危重的病人。 记者:是呼吸衰竭吗? 赵汉卫:呼吸衰竭。 记者:现在这14个患者怎么样? 赵汉卫:有一个在上ECMO是17床,比较多的病人还是比较重的,插管的病人有5个。 在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经常会有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也会有患者不幸离去。17床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目前已经失去意识,依靠先进的ECMO体外人工膜肺在维持生命。 ECMO体外人工膜肺 ECMO体外人工膜肺置管操作 17床患者依靠先进的ECMO体外人工膜肺维持生命 只要有一线机会,就尽全力给他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救治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敬业。 20床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值班医生唐君立刻把移动式彩超机推到床头进行检查,及时调整了用药。 精心救治 “赵主任,这个床过来看一下......” 20床刚刚稳定,28床又有了紧急情况,几位值班医生都冲了过去。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28床患者同时患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合并腹主动脉瘤和新冠肺炎。出现房颤并发症后,心内科专业出身的副主任马凌立刻建议,采用电击法进行心脏除颤。这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操作,根据医疗规程,马凌接通了家属的电话,征询意见。 同事把心脏除颤仪推到床边,马凌把电极板压在患者胸部,利用脉冲电流进行电击,反复几次。 医护人员对28床患者实施紧急救治 马凌副主任对28床患者实施治疗 不一会儿,28床患者从鬼门关又回来了。 马凌:老先生合并了多种疾病,这次又得了一个危重性的新冠肺炎,所以情况很差。现在心跳慢慢降下来了,这样血压就稳住了,这给我们争取了下一步治疗的时间。尽管还是很重,总是还有点机会,我们这儿就是这样,只要有一线的机会,我们就尽全力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医疗条件和最好的技术,争取给他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军医谢奇峰:终于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啥还怕唐僧 病房的另一侧,上着ECMO的17床患者仍然无自主意识,医护人员一起动手,为患者翻身拍背,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值班军医谢奇峰和大家一样动作娴熟。 医护人员对17床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 值班军医谢奇峰在检查设备参数 这儿有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医生,祝您早日康复回家 火神山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患者与病魔的战斗持续进行中。17床患者还在昏迷中,20床患者险情不断,28床患者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25床患者情况稍稍好转,就挣扎起来开始玩儿手机。 一旁的24床患者看到记者与25床攀谈,也开始嘟囔起来。 时钟指向11点半,医护人员交班的时间到了。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病房时,又一位患者从昏迷中苏醒,缺氧带来的痛苦让她呻吟起来,接班的医护人员又开始了新一轮战斗。 ![]() 记者王锐涛(左一)在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采访 ![]()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医师赵汉卫接受记者孙利(右)采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