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嘟嘟7284 2020-04-19

中国有着延续至今的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同时也将是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霍吉淑《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霍吉淑: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资深研究员,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多年。

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藏品回眸过去,追溯往昔。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如果文物会说话,我想流落在异国他乡的古物们会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分窃窃私语怀念那遥远的故土?

虽然知道这里面大部分的文物都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但是看到“书中未标明收藏地之文物皆为大英博物馆藏品”时,内心还是觉得很受伤,很难过……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那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了如今已经是神器之列,青铜器上的铜绿在时光流逝中渐渐沉淀,看起来温润如玉……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看到敦煌莫高窟时就想到那个叫王圆箓的道士,把4万多经书都卖给斯坦因……他虽然是道士,却守护着佛教的圣地,他虽然出卖了经书,却全部用来修缮洞窟,甚至还冒死向慈禧上书……那些被倒卖出国的经书大多保存在各国的博物馆,理智告诉我,在那个乱世是这个贫穷的道士无奈之下的选择,但是感情告诉我这么做会下十八层地狱的……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到底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呢?只是斯坦因藏品5个字无比刺目!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铁路修筑及其他工程中,出土了大量唐三彩墓葬俑,受到了海外藏家的追捧。

我们的国宝,却被无数外人觊觎!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强盛的唐朝以繁荣蓬勃的姿态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促进了商品的交易和思想文化的交融。

唐代文物充满了神秘色彩,带着浓厚的异域风情,却又与汉文化密切融合。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宋代瓷器最名贵的莫过于汝窑,汝窑瓷器现存不过百件,和大家科普一下汝窑瓷器鉴定要领:今天用一句话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青如天”即釉色如雨过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釉光莹润如玉。“蟹爪纹”即是指器表的开片尤如蟹爪,呈不规则状交错,且裂纹很细。“晨星稀”即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芝麻挣钉釉满足”即是满釉裹足、足底部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文献都有记载。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1912年,河北易县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组三彩罗汉,其中的9尊位于美国、加拿大、英法等公立博物馆,还有一尊收藏于日本一家私立博物馆。

这些罗汉像皮肤质感和表情格外清晰……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面部饰珍珠妆的仁怀皇后 ,脸颊和前额都贴有珍珠花钿。《清平乐》正在热播,剧中服饰和妆容搭配都颇为考究,宋代女子流行在额头与脸颊贴花鈿装饰面靥和发际。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元青花:有史以来第一件全球化产品。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16世纪20年代,景德镇首次为欧洲商人烧制仿造欧洲餐具器形和纹饰的定制瓷器。

荷兰风格的青花瓷啤酒杯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清代景泰蓝工艺的留存得益于林徽因先生。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流落在外的中华文明史

当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现代中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在这一时期里,中国人民伤亡惨重,国家蒙受羞耻,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时至今日,这些记忆对中国人民来说依然难以释怀……

落后就会挨打,人家到你的家里烧杀掳掠都无可奈何!这一切都是过去,愿未来那些思念故土的文物也能回归故里,躺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听乡音亲切之乎者也的梦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