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大东村人 2020-04-19

城市文化范 2020-01-24 04:46:40

明天就是除夕了

先跟您道一声:

恭贺新禧

其实咱中国人

传统观念中的春节

真不是一时一刻的事儿

而是好几天

甚至十天半月的过程

孩子们贴窗花、贴对联、收压岁钱

大人们走亲戚、祭祖先

操办年夜饭

喜庆祥和、温馨热闹

这一系列丰富的活动

都是春节文化的体现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而冬奥会

则是让北京的春节

多了一份别样的期待

因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时间

正值春节期间

当冰雪运动

遇上春节文化

会引发我们对年节文化

怎样有趣的联想和回味

今天我们就透过

一组春节主题冬奥特许商品

来感受北京春节的别样魅力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城 市

文化范

北京的春节

1月4日是2020年的

第一个北京冬奥会“特许上新日”

也是2020年春节前的

最后一个“特许上新日”

所以本次上新

大多承载着春节文化

寓意着吉祥祝福

比如“北京的春节”系列徽章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系列徽章

源自老舍同名散文中提到的场景

从腊八到除夕

从置办年货到穿新衣

用八枚徽章重现了

北京多样的春节活动和节日气氛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老舍《北京的春节》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北京民需学会会长高巍说

老舍先生这篇散文

写于上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刚刚成立

老舍先生从国外回到祖国

他那时对传统文化

对北京的魅力充满了向往

要用心地去表达

所以赶上春节

他把这种情感

都融入到了对春节的描写中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最有意思的是

老舍先生的生日

就是在腊八这一天

所以他笑称:

灶王爷上了天

我落了地

我是替灶王爷来做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

描写了鞭炮齐鸣

辞旧迎新的节日画面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代诗人叶燮的《迎春》

展现了寒梅报春

迎福纳彩的美好寓意

继“梅兰竹菊”

“琴棋书画”之后

冬奥诗画系列从年画中汲取灵感

推出了“恭贺新禧”新春特别版

在新春来临之际

摆上一套“恭贺新禧”

年味就在这诗情画意里了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城 市

文化范

老北京的冰上时光

腊月的北京

河上的冰冻得瓷实

“老北京的冰上时光”徽章

1月4日推出了后续5枚

分别是“什刹蹋鞠”

“玉河冰戏”“北海盛装”

“老将炫技”“太液冰嬉”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老北京一度流行踢石球的游戏

这种游戏被称为“蹋鞠”

在什刹海冰面上玩耍时

可以就地取材

把散落的冰块当球玩

球滚得更快

玩起来也更有趣味

玉河由郭守敬

于1292年主持修建

1293年建成

主要用于漕运

元代称为通惠河

明代改称玉河

一到冬天

河面结上厚厚的冰

河道上人头攒动

冰床穿梭,非常热闹

这里也是玉河附近的孩童

冰上嬉戏的理想场所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1925年

北京北海公园向公众开放后

经常会在冬天举办

“化装溜冰大会”

参与者的装束可谓

中外互鉴、庄谐俱有

冰面上奇装异服

十分热闹

这种充满色彩、欢乐、创意的

化装溜冰大会

持续举办了很多年

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冬天来临时

老北京的冰场就热闹起来

曾在清朝参加过

宫廷冰嬉表演的老将

经常在北海表演起超群技法

引得众人观看喝彩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冰嬉也称为冰戏、冰技

清代乾隆年间

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形成每年阅视冰嬉的制度

清代的冰嬉盛典绵延百年

以冰嬉为代表的

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

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外冷内热”的北京年味儿

春节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

阖家团聚的日子

我们也不妨通过种种仪式感

为春节添一份温馨热闹

让这些传统民俗

为团聚寄托更多祝福

本期嘉宾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 高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