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子建荣获的第一个文学奖项鲜为人知|姜红伟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4-19


姜红伟
 
众所周知,女作家迟子建曾经荣获三次鲁迅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冰心散文奖”“1995年东北文学奖”“《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国内外多种文学奖项,从而成为了中国文坛上摘取最高文学荣誉次数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然而,在迟子建一系列获奖的记录里,有一个文学奖项却不被国内外读者知晓。

尽管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学奖项,然而,对于当时刚刚从事小说写作的迟子建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荣誉:因为这是初上文坛的她第一次荣获的文学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重要价值,不言自明。

这个迟子建平生第一次荣获的第一个文学奖项,名叫“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

那么,迟子建又是如何荣获“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的呢?
 
说来话就长了。

那就长话短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吧!

让我们把时间“回车”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既是中国文坛的黄金时代,更是大兴安岭文学的黄金时代。大兴安岭地委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高度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文艺创作,促进文艺繁荣,使大兴安岭地区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文艺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局面,初步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颇具实力的文艺创作队伍。

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兴安岭文艺创作,促进大兴安岭文艺繁荣,大兴安岭地委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于1985年10月决定开展“大兴安岭首届文学艺术评奖”活动。为此,专门成立了大兴安岭地区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向全区下发了《大兴安岭地区文艺创作评奖活动方案》。  

这次评奖的时间跨度和作品范围是,原则上凡1984年和1985年大兴安岭地区专业与业余文艺工作者所发表、展出、演出、播出的优秀文艺作品,均可参加评奖。1979年至1983年期间,影响较大的也可参加评奖。凡在国家级或中央各系统和省级评奖中已获奖的文艺作品,仍可参加这次评奖。每个作者获奖作品最多不可超过两件,但不受作品门类、体裁、获奖等级和档次的限制。

这次评奖主要采取的办法是,首先由地区评奖委员会根据各艺术门类不同情况,分别下达评奖作品数额,然后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即由县区局文化(局)科、文联和地区各文艺协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也可以让作者自己推荐作品,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提出预选名单,说明预选意见,再推荐给地区评奖委员会评定。评奖设一、二、三等奖。

大约是1985年11月,当时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学校中文系担任教师的青年小说作者迟子建获悉地区举办“首届文艺创作评奖”活动的信息之后,将自己发表在《北方文学》1985年第1期上的短篇小说《那丢失的……》和发表在《北方文学》1985年第3期上的短篇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上报给评委会参加了这次评奖。

那时候的迟子建,已经在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局创评室主办的《大兴安岭文艺》和黑龙江文联主办的《北方文学》上共计发表三篇短篇小说,其中,《沉睡的大固其固》被《小说选刊》第十期转载,在文坛产生了影响,属于黑龙江文坛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

《那丢失的……》是一篇精短的校园生活题材小说,篇幅只有4500字左右。通过追忆描述六位女大学生快乐而难忘的大学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学生时代的留恋和怀念。

而《沉睡的大固其固》,则是一篇充满了浓厚地域色彩的乡土小说,通过塑造故乡的人物和描述故乡的风情,完成了对故乡精神本源的一次追寻。

尽管,迟子建这两篇参评的短篇小说是她最早期的作品,但是,在众多参评的作品中,依然是出类拔萃的,依然是独树一帜的,依然是卓尔不群的。因此,在参评过程中,它们脱颖而出,得到了全体评委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大兴安岭地区首届文艺评奖在地委和行署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努力,历经五个多月的认真评选,于1986年2月末结束。此次评奖共评出192件文艺作品,获奖门类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版画、油画、漫画、国画、连环画、歌曲、歌词、舞蹈、摄影、广播剧、电视剧、话剧、评书、说唱、快板书、山东快书、剪纸等二十多项。迟子建和鲍雨冰、张连荣、吴锡全、陈士果、王世俊、杨志军、张树方、雪村、姜红伟等172名专业、业余作者喜获首届文艺创作奖。2月25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专门召开了隆重的颁奖大会。会上,对所有获奖作者给予了表彰奖励。2月26日,《大兴安岭报》专门刊发了“大兴安岭地区首届文艺创作评奖获奖名单光荣榜”。其中,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众望所归地荣获了“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同时,她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那丢失的……》荣获了“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二等奖”。


在荣获“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的172名获奖者中,迟子建是极少数荣获“双奖”并实现“双喜临门”的青年作者。

对于迟子建来说,荣获“大兴安岭首届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计两项文学奖项,是她从事文学创作短短两年时间内的第一次获奖,毫无疑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正是在这次获奖之后,迟子建的创作信心更加坚定,创作激情更加喷涌,创作底气更加充足,激励她在小说创作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并写出了《与周瑜相遇》《逝川》《雾月牛栏》《一匹马两个人》《采浆果的人》《清水洗尘》《炖马靴》《北极村童话》《炉火依然》《秧歌》《向着白夜旅行》《亲亲土豆》《遥渡相思》《起舞》《鬼魅丹青》《黄鸡白酒》《别雅山谷的父子》《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一部又一部具有不衰经典性、具有极高辨识度、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从大兴安岭走向黑龙江,从黑龙江走向全国,从中国文坛走上世界文坛,从而成为了一名经典作品叠出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作家。
 
    2020年3月30日上午11点写于家中

作者简介: 

姜红伟,1966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史学家、中国第一家民营诗歌纪念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曾在《北京文学》、《收获》《花城》等报刊杂志发表《海子年谱》等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学研究文章两百余篇,撰写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料书稿8部300万字,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诗歌年代》(上下卷)。


2020-2《收获》

  • 目录

  • 非虚构

  • 她们 / 阎连科

  • 中篇小说

  • 我所知道的马万春 / 尹学芸

  • 夏天永远没来 / 冯一又

  • 短篇小说

  • 探照灯 / 宁肯  

  • 麋鹿 / 陈鹏

  • 燃灯者

  • 书生校长 / 袁敏 

  • 春梦六解

  • 贾瑞之梦,抑或风月宝鉴 / 张清华

  • 明亮的星

  • 茶缸插梅花,想你又一年 / 小海

  • 河汉遥寄

  • 秋月太迟春太早 / 荆歌  

  • 如意 / 陶文瑜

  • 长篇连载 

  •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 黄永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