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24节气篇)

 沐沐阅览室 2020-04-19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系列专题(超链接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建筑篇)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建筑篇--习题汇总)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服饰篇)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篇)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长寿篇)

【学法指导】专题--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头巾篇)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按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赋予有特征意义的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24节气划分依据及其指示作用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2、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3、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4、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5、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6、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24节气具体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春分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中国古老的习俗。

谷雨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中国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这个节气雨水多。

立秋 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中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 度。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小雪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大雪前后,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谚云:冷在三九。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24节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
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四、关于“24节气”相关地理题汇总

题组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上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立春-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

B.立夏-北半球各地日出方向为东南

C.立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D.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夜

2. 从秋分到冬至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亚马孙河流量渐小

C.非洲草原逐渐枯萎    

D.亚洲高压逐渐增大

3.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A  D  C

解析:

1.立春不是春分,其他节气同理。A项,立春时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全境都位于直射点北方,日影朝北。故A项正确。B项,立夏时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日出方向为东北。故B项错误。C项,立秋时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仍然昼长夜短。故C项错误。D项,立冬时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大陆不会出现极夜。故D项错误。

2.D项,北半球开始逐渐受到亚洲高压控制。故D项正确。A项,秋分至冬至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故A项错误。B项,南半球开始进入夏季,河流流量逐渐增大。故B项错误。C项,非洲草原地跨南北半球,并不是全部都逐渐枯萎。故C项错误。

3.江淮地区的梅雨,出现在6月份;大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大寒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题组二: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 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 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 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5.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

A. 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 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 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 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6.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A. 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 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 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 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CBA  

解析:

4.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中的物影长短、太阳直射点、太阳方位、太阳高度角等基础知识。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长。

因此,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河南登封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日期为冬至日。

C项,1月初,地球会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冬至日,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故C项正确;

A项,”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只能推断出日期为冬至日,直射点位于23°26′S纬线上,若直射点正在向赤道移动,则“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会逐渐变短,故A项错误;

B项,冬至日,泰山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且日出东南方向;故B项错误;

D项,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故D项错误;答案为C。

5.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B项,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纬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方便人们观察、感知气候的四季变化,因此.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故B项正确;

A项,我国中原地区,农业发达,牧业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

C项,我国中原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且农业生产的传统经验和技术发达,天文观测、气候观测的经验和技术也较高;故C项错误;

D项,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并不是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为B。

6.A项,立春(2月3—4日),正值河南春耕时节,故A项正确;

B项,立夏(5月5—6日)不是吉林 腌酸菜、储冬粮的时间,故B项错误;

C项,立秋(8月6—9日),广东气温较高,不需要棉衣、添厚袜 ;故C项错误;

D项,立冬(11月7—8日),西北地区已经进入冬季,不会有收割活动,故D项错误;答案为A。

题组三:

广东汕头2017届高三二模(4月)“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完成7~9题。

7.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由此推算,六月份的“节气”应该是(   )

A.芒种

B.夏至 

C.立夏

D.处暑

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对时令、气候、物侯等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其中反应气温变化的是(    )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B.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9.在汕头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清明”时相等的节气是(   )

A.惊蛰

B.白露

C.寒露

D.霜降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ACB      

7、根据信息可知:“节气”是在月首,“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应为月中后,是为“中气”,B不对;而6月首的“节气”则应为芒种(6号前后),A对;立夏距夏至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应为5月首“节气”,C错;处暑距夏至有2个月左右时间,应用8月“中气”,D错。故本题选A

8、AB两选项中则反映的是四季的变化,四立是我国四季划分依据,欧美国家是天文四季(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划分);C选项表示的是气温的变化,暑热寒冷的程度,D选项中全为天气现象;答案选C。

9、这是地球运动的“对称计算”。求某地太阳高度角相等的时间,实则是考查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位置的时间,二分日时太阳照射在同一位置(赤道上),从图上可知白露与清明节气时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的位置大致相同,而其它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故本题选B。

题组四:

(2017届安徽蚌埠二检圭表(图1)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直立的标杆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为圭。用其测量正午表影长度,可确定节气、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等。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tan31.6°=0.62;tan79. 40=5.3;tan58°=1. 6)。据此完成10—11题。

 10.《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述的圭表,其位置可能接近(   )

A.广东省广州市(23°06'N)    

B.江西省南昌市(28°40'N)

C.河南省开封市(34°35'N)    

D.辽宁省沈阳市(41°48'N)

11.若当地“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五尺”,则适逢的民族节日是(   )

A.汉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B.傣族泼水节(公历清明节前后)

C.苗族龙舟节(农历五月下旬)    

D.鄂伦春族篝火节(公历六月下旬)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CB

解析:

10、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或者: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根据题干可知,“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假设冬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α,则可知tanα=8/13=0.62,对照材料可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1.6°,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则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58.4-23.5=35.9°N.选项中最接近该纬度数值的是河南省开封市。 
故选:C。


11、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如冬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α,则可知tanα=8/13=0.62,对照材料可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1.6°,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则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58.4-23.5=35.9°N.若当地“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五尺”,这可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8°,根据该地纬度为35.9°N,可以计算该日太阳直射点大致的纬度为3.9°N,即为春分3月21日之后一段时间,结合四个选项,则适逢的民族节日是清明节前后的傣族泼水节。 故选:B。

题组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黄经0°起,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见下图)。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共12个;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共12个。“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统称二十四节气。读图回答12-13题。

12.霜降大致对应的黄经度数是(  )

A. 60°   B. 240°   C. 150°   D. 210°

13.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冬至”

B.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一样重要的指导意义

C.“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

D.二分、二至分别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D  C

解析:

12.由材料可知,霜降是秋分后的第二个节气,位于秋分后30°,对应的黄经度数为210°,D正确。

13.“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由材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可知,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对南方地区指导意义不大;“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C正确;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题组六:

(2020届湖北荆州质检)读南宋范成大的田园诗: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回答14~16题

14.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是(   )

A.3月,江淮地区

B.4月,长江三角洲地区

C.5月,华北平原

D.6月,珠江三角洲地区

15.“秀麦”是指出穗扬花的麦子。当地的水稻是“清明浸种,谷雨下秧”。与麦子相比,水稻播种较迟的自然原因是(   )

A.这一年倒春寒很严重 

B.与旱地相比,水田温度较低

C.春雨多,光照不强 

D.劳动力有限,旱地水田桑地要错开农忙时间

16.画船轻缓移动,诗人抬眼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还很遥远。可信的原因是(   )

A.这里河渠纵横,湾道也多 

B.春水陡涨,河流流速较快,船行较慢

C.来往的船只较多,交通拥挤 

D.水底沙坝连绵不断,船只划行困难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BBA  

解析:

14.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特征。诗中有“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4月19日-21日交节,所以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应为4月;根据诗中描绘的“画舫、江国”,可推断地点可能是南方水乡,即长江三角洲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15.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区位因素。

A.与麦子相比,水稻播种较迟,每年如此,因此与“这一年倒春寒很严重”无关,故A选项错误;

B.谷雨时节,小麦开始扬花,说明旱地温度较高,此时水稻才开始下秧,说明水田温度较低,水田含水量大,热容量大,春季升温慢,导致水田比旱地温度较低,故B选项正确;

C.水田与旱地的春雨一样多,光照条件也相似,不会导致播种时间不同,故C选项错误;

D.劳动力有限,旱地水田桑地要错开农忙时间,这不是自然原因,故D选项错误。

16.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特征。

A.当地以平原为主,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非常弯曲的河道,看似很近的地方,画舫还行很长距离才能到达,因此可信的原因是这里河渠纵横,弯道也多,故A选项正确;

B.当地为江南地区,春季雨水量并不大,因此出现春水陡涨且河流流速较快的可能性不大,故B选项错误;

C.此时农事忙,其它往来活动较少,因此来往的船只不多,故C选项错误;

D.诗中第一句“春涨一篙添水面”,说明水比较深,船只航行不会困难,故D选项错误。

题组七:

(2017年唐山市三模)高考刚结束,家住北京的小明,接收到远在外地旅游的小亮传来的照片(图1),小亮在微信中告之小明:当时天空晴朗,但有大风,我面向北方快速咔嚓的‥‥‥。据此读图,完成17-19题。

17.据提供的信息可知,小亮旅游所在地是(   )

A.海南岛

B.苏门答腊岛

C.台湾岛

D.新西兰南岛

18.据图可判断,小亮拍照时,当地在吹(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19.在京的小明看看桌上的台历,此时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BC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世界地理知识,学生要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掌握世界地理知识。

17.从图中看椰子树说明是热带地区,排除新西兰南岛;面向北方拍摄,可以判断影子向南,高考结束6月9日影子向南,可排除台湾岛;当时天空晴朗,但有大风,一般不会产生大雾,图中有雾是地热产生的水汽,苏门答腊岛在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海南岛在板块内部,地热资源少,排除海南岛,选择苏门答腊岛。

18.高考结束6月9日风带和气压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影响苏门答腊岛,所以据图可判断,小亮拍照时,当地吹偏东风,选择C。

19.高考刚结束是6月9日,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所以在京的小明看看桌上的台历,此时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

题组八:

      中国早在秦汉年间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它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至今,“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仍然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读下图完成20-22题。

20.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

A. 反映季节时令类   

B. 反映月相变化类    

C. 反映气候特征类   

D. 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21.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至今还流传着“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花正当时”的农事谚语,其中“种花”是指(   )

A. 种花生    B. 种向日葵    

C. 种棉花    D. 种油菜花

22.中国的民间习俗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九”即九九,大致在每年(   )

A. 立春前两三天进入    

B. 雨水前两三天进入

C. 惊蛰前两三天进入    

D. 春分前两三天进入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B  C  C

解析:

20.“二十四节气”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来的,反映的是周年四季变化,能够反映季节时令、气候特征、动植物表象等。因为与月相没有关系,不能反映月相变化类。选择B。

21.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棉花,棉花的播种季节在清明和谷雨之间,种花生在谷雨之后,种向日葵在清明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不适宜种油菜花,选择C。

22.九九八十一天,从冬至以后算七十二天进入,八十一天结束,是惊蛰前两三天进入,选择C。

题组九:

(2019届云贵川黔四省名校高三大联考)2016 年 11 月 8 日,浙江湖州“ 太湖溇港” 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太湖先民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 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在每一条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下面左图为“ 太湖溇港” 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据此完成 23 ~25 题。

23.古人总结经验,“ 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的主要依据是 (  )

A.季风的影响

B.气温日变化 

C.气温年变化

D.节气变化

24.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主要作用是(   )

A.营造景观

B.圩田,增加耕地面积 

C.利于航运

D.冲沙减淤,保护河道

25.“ 溇港” 北窄南宽的技术原理,最可能用于以下哪条河流的治理(  )

A.珠江

B.黄河  

C.湄公河

D.密西西比河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ADB

解析:

23. 本题考查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

水闸主要起拦水作用,以控制水的流向为主。流向是水位高低决定的,由于太湖与周边水系通过楼港相连,水位的高低取决于汛期和枯水期的变化。太湖流域汛期出现在夏季,枯水期在冬半年(如下图)

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后,盛行西北风,太湖流域进入枯水期,太湖水位高于溇港水位,所以闭闸,关闭水闸可以防止湖水外流量过大而吞噬良田;清明(春分后15天是清明节)之后,盛行东南风,太湖流域迎来雨季,溇港水位高于湖水水位,此时开闸有利于冲洗闸口,清理河道。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河流与湖泊的相关知识。

由材料可知:先民们利用溇港的灌排功能将沼泽、滩涂改造成“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说明溇港的功能是灌排,并不是主要用于航运和增加景观。河道南宽北窄,有利于汛期由南向北的河水经过越来越狭窄的河道后加速进入太湖(类似于风的狭管效应),利用水的冲力带走河道中淤积的泥沙,从而保护河道,保持畅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5、本题考查水坝的作用。

“ 太湖楼港” 水利工程的作用之一是冲沙减淤,因黄河下游为地上河,通过冲沙减淤,可以降低河床,防止洪水泛滥。故选 B。

题组十:

(2019届哈尔滨六中10月考)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 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  )

A. 黑、吉

B. 新、湘

C. 豫、晋

D. 冀、赣

27.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8.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

A.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CBD   

解析:

26. 本题考查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

C项,豫和晋分别是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简称,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有降雪,气温比东北地区高,种植冬小麦,与题目中所提到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相对应。故C项正确。

A项,黑和吉分别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简称,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气温太低,冬小麦难以越冬,主要种植春小麦,与题干中描述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不相符。故A项错误。

B项,新和湘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湖南省的简称,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冬季严寒,不适宜种植冬小麦;而湖南省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多种植水稻。故B项错误。

D项,冀和赣分别是河北省和江西省的简称,河北位于华北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但是江西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多种植水稻。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7. 本题考查气候与农业的相关知识。

B项,冬雪覆盖使其具有像“被子”一样的保温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另一方面可以阻挡冬雪表面寒气的侵入,有利于冬小麦顺利过冬。故B项正确。

A项,进入冬季,害虫大多在适宜的地点休眠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因此冬雪的作用并不在于冻死害虫。故A项错误。

C项,冬季作物对水的需求量很少,此时不容易发生旱情。故C项错误。

D项,有机质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等物质。冬雪的融化并不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8、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

D项,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是1月初到2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区,日出方向均为东南,所以赤道上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故D项正确。

A项,大雪节气在冬至之前,而此次降雪期间是1月初到2月初,这期间的节气应该是小寒、大寒和立春,而非大雪。故A项错误。

B项,1月初到2月初为南半球的夏季,且我国长城站不在南极圈以内,因此不会出现极夜现象。故B项错误。

C项,以冬至时间来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纬度范围为1°34′N-48°26′S,而此时已经过了冬至日10天以上,太阳直射点已经开始北移。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则太阳直射点至少从南回归线北移了2.5°。1月至2月初,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区域最北端至少已经到达4°N且正在不断北移,而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的纬度大约为4°N(3°58′20″N)。因此我国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题组十一:

(黑龙江哈三中2017高三三模)今年清明节期间,陕西菜花集中产地洋县遭遇菜花严重滞销。由于大量菜花集中上市,产量比去年增加30%,但收购价格不足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2011年该县马畅镇就出现过菜花大量滞销,被送到养殖场当饲料的情况。而放眼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的报道层出不穷。据此回答29-31题。

29.造成洋县菜花滞销的根本因素是(   )

A.市场供求 

B.饮食喜好    

C.交通不便

D.品质低下

30.要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顽疾,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积极适应市场,适时顺价销售

 ②政府适时干预,采取补贴

 ③积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扩大贮藏

 ④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多样化、差异化

 ⑤融入“互联网+”,加强信息建设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1.清明是我国廿四节气之一,有关清明的谚语与其对应的区域组合不正确的是()

  A.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

  B.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鲁)

  C.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        

  D.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粤)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答案:AD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区域差异。市场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巨大的,它决定生产的类型和数量,要求学生熟悉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29. 大量菜花集中上市,产量比去年增加30%,收购价格不足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说明菜花的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导致洋县菜花滞销,选择A。

30. 要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顽疾,就要解决市场问题,积极适应市场,适时顺价销售,①对;市场不能靠政府干预,靠补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错;积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扩大贮藏,可以改善市场的供求关系,③对;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多样化、差异化,④对;融入“互联网+”,加强信息建设,扩大市场范围,⑤对。选择D。

31.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梅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A对;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鲁),山东以旱地为主,种植高粱,B对;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C对;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粤),广东没有雪、霜天,D错。

题组十二:

(2017浙江温州九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材料二     沙棘为落叶灌木,花期4月下旬最盛,耐旱、抗风沙,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多野生沙棘,但开发率不足5%,近年当地大力发展沙棘果汁加工产业。

(1)判断哪一个节气在沙棘花期最盛时,并从天文角度分析沙棘在该时段花期最盛的原因。

(2)指出黄土高原土颗粒大小分布的总体规律,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该地大力发展沙棘果汁加工产业,会为当地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4)分析黄土高原上的沙棘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4分)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

(1)由材料可知,沙棘的花期在4月下旬最盛,此时对应的节气为谷雨。4月下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黄土高原的白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度增大,气温升高,利于沙棘开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季风将来自蒙古、中亚等地的沙漠、粉沙尘吹到黄土高原,沿着风向,颗粒大的土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土粒后沉积。故黄土高原土粒大小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土粒越来越小。

(3)从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当地收入与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4)沙棘能够缓解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拦截地表径流,使其流速缓慢,增加径流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沙棘的根系可以防风固沙,吸收地表水分。
答案:

(1)谷雨(1分),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半球(1分),黄土高原昼变长(1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1分),光照增强,气温回升(1分),春暖花开。(5分)

(2)规律: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1分)。冬春季,强劲的偏北风(1分)把中亚、蒙古等地沙漠、戈壁中的粉沙尘土吹到此地,自西北向东南按颗粒大小依次沉积下来。(1分)(评分说明:偏北风或西北风皆可;表述出风力沉积即可)。(3分)

(3)有利于水土保持(1分),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1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1分),增加就业(1分)。(评分说明:任答三点)(3分)

(4)沙棘缓冲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1分),沙棘根系固定土壤(1分),沙棘吸收部分水分(1分)拦截地表径流,减慢流速(1分),增加下渗(1分),减少地表径流(1分),减轻水土流失。(评分说明:任答四点)(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