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偏方 慢性胃炎的症状是指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个别患者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其病症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四逆散合朴姜夏草参汤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厚朴,法半夏,西党参,白术,生姜。 【功效】调和肝脾,行气消痞,补消兼施。 【主治】慢性胃炎,属肝郁脾虚兼有气滞者。症见胃脘、腹部胀痛或胀满,牵及两胁,或胃脘至脐腹终日痞满不畅,大便稀软,舌苔薄白,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是调气祖方四逆散与朴姜夏草参汤合方组成。柴、芍为肝药,所以能疏肝理气,调和脾胃;芍、草相伍,可以除血痹,缓挛急,有缓急止痛之效;枳、芍相伍,在《金匮》中治妇人产后腹痛,实则有和营消满之功;枳、术相伍有行气化湿之力;朴、夏翰旋中州气机之枢;佐以参助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肝脾,行气消痞,补消兼施之功。 【加减】肝有余,则加郁金、香附;脾虚不足而纳呆、嗳气,加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本方立旨之病机在于肝脾不和,虚实兼夹,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虚实兼夹的脾胃及腹部疾患,陈氏习用此方加减。临床上胃脘及腹部胀痛者用行气药罔效,必然要考虑到其气虚的一面,在行气药中加补气药可取效,亦有腹胀气滞者用补药而愈补愈胀者,又势必要加行气药。本方在疏理肝气的基础上兼有补泻兼施,补中有消,消中有补,对气虚腹胀者正合病机。 #健康科普排位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