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冬云观历史 2020-04-19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教育。如果教育得好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也是一位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教育好,那就做出一些麻烦的事情,甚至出现刑事案件。

其实,为了预防未成年犯罪和保护未成年的权益,国家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预防犯罪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老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父母需要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更不能不能随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

儿童的成长心理研究中,说小孩子有一段时期,是心理自我时期。这一段时间,孩子总是先想着自己,万事以自己利益为先,很少会考虑别人和自己一样同样是人,同样有喜怒哀乐。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别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个体,受伤了都会觉得疼,都有喜怒哀乐。

电影《告白》剧照

孩子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不知道一条生命对另一群生命的重要性。人性的自私、贪婪、暴虐可能是人从一出生就带来的。监护人必须对道德观念还未形成的孩子进行行为约束。

有一个日本电影《告白》,讲的是一个单身母亲复仇的故事,当然并不是真正的复仇,女主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手法,终于让犯了错的人体会到了失去的痛苦。相信后面,他会真正改过吧。

预防犯罪是一方面,保护好自己也是另一方面。这也是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之所以将家庭保护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孩子在个人观念形成的0-6岁这段主要时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

孩子的监护人平时都应该教育孩子什么人可以交往,什么人不能交往,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学会保护自己。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让孩子从小就有分辨善恶的能力,这样才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